福利院里的轮椅情结 (2022-09-20 )
日前,根据市文明办、市级机关工委等开展的“我们的上海——新时代新风尚新故事”征文活动的要求,市民政局文明办在本市民政系统同步开展了“我们的上海”——“关爱生命,情系家国”民政故事征文活动。征文活动开展以来,民政系统各部门、各单位广泛响应,积极发动干部职工紧贴活动主题,深入挖掘、撰写自己和身边人的故事,展示了新时代上海民政人牢记嘱托、砥砺奋进,精益求精、追求极致,勇于担当、无私奉献的新形象、新风尚。在此,撷取部分故事分期分批刊出。
每个人都会老去,当你老了,最关心的恐怕是“谁来给我们养老?”这也是我家饭桌上绕不开的话题,父母年近花甲,有此顾虑也属应当。“来第四福利院吧”我的答案脱口而出。之所以能这样不假思索,可能就是源于我对上海市第四社会福利院服务品质的充分了解以及对其服务理念的高度认同。
在上海,无论是公办还是民营养老机构,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走了进来,选择了这份“朝阳产业”,我也是其中一员。我工作所在的四福院是一家有着两百多年历史的公办养老机构,有着深厚的历史人文底蕴,却并不因为传统而显得“老态龙钟”。2021年3月,四福院喜迁新址,彻底摆脱了硬件设施老旧的桎梏,单位整体发展迎来了新机。彼时,四福院刚获得“上海品牌”认证,同时兼有4项培育成熟的民政系统获奖品牌。为延续这些品牌建设的成果,早在新院建设初期,四福院就将品牌理念融入到了新院环境设计,将品牌功能拆分到了各大功能区域,融入到了服务对象的住养生活。其中,我主要参与了“轮椅新天地”服务品牌的打造和延续。
细节控——实现老人椅行无阻
“轮椅新天地”品牌培育运营的初期,我经常出现在轮椅社区,它就像是从武侠小说里走出的世外桃源,藏着许多玄机与秘密,让人一眼只知其好,不知其然;又像是电影里的彩蛋,只有你真正读懂它,才能体会出其中凝聚的巧思匠心。
“轮椅社区究竟有何与众不同?”这是萦绕在我心头的一个问题。桌边内凹的“蝴蝶桌”、随处可见的L型扶手......许多不寻常的细节都在告诉我,四福院是个“细节控”。
你甚至都想不到,轮椅社区每间居室的门牌,都被设计成了斜面。“轮椅老年人在一般坐姿下,眼高约为110公分。门牌设计成斜面,就可以不用费力地仰头辨认。”护理区主任笃定地告诉了我这个数字。原来,早在内部装修、环境布局的初期,四福院就多次对轮椅社区庞大繁复的生活功能进行了设计,充分尊重服务对象的需求,把“残障”看作一种“隐私”,打造了适宜社交互动的共融生活空间。
当我还在称奇于这种门牌设计时,护理区主任引我来到了轮椅老人们日常活动的区域。“不仅如此,我们在空间设计中特别考虑了轮椅老人的视觉和活动半径,空间宽幅达到了普通人的1.5倍,前后长度甚至实现了3倍之多。”就好像是为了印证她口中的“黄金比例”,两位轮椅老人谈笑间并行着从我俩眼前行过,轻松熟稔地拐进了以“城市韵律”命名的轮椅骑士赛道。这条彩虹色的赛道延伸到了居室走廊尽头,把我的思绪深深吸引。赛道上轮椅来往,好不热闹,竟与咫尺之隔“书声阵阵,茶香袅袅”的休闲区有着一种动静相宜的美。
“好看吧?当初设计装修时候可是废了大家好多心思。”眼前动静和谐、其乐融融的情境也勾起了区主任的许多回忆,“为适配老人们各异的生活习惯和活动特点,我们在公共区域应用了一些融入环境的物理隔断,形成了一动一静两片区域。在动态空间区域做到中间无障碍物,四周放置适宜轮椅的地面球类运动器材,保有了运动竞技的趣味;在静态空间区域放置升降桌椅和轮椅沙发位,适配轮椅老人的日常饮食、阅读休闲功能......”
她说得头头是道,眼里有光,虽然有不少特别专业的知识我还不甚了解,但看着眼前轮椅错落、笑声喧哗,老人们或是闲庭小聚,或是在一隅自得其乐,我对“民政爱民、民政为民”的服务理念有了更深的体会,对上海城市精神中“追求卓越”有了新的理解。
技术派——实现轮人精准适配
“你看得出这几辆轮椅车有哪里不一样吗?”小张是院里负责辅具适配工作的康复治疗师,当我向她请教关于轮椅适配相关问题时,这个90后的姑娘卖起了关子。
眼前的几辆轮椅大同小异,但究竟哪里不同,我一时也说不清。“不就是品牌不同,大小功能不同么。”
“大错特错!”看来我的答案如她预期,“要想使轮椅真正发挥作用,就需要进行适配评估和个性化的调整,相反,使用不合适的轮椅不仅让人不适,长期使用还会产生褥疮或血液循环不良的情况。”
“所以说,轮椅,就像鞋子一样,每个人都有最适合自己的‘尺寸’。”听了小张的说法,我不自觉地冒出了这样一个结论。她频频点头,很认同我的概括,不自觉地打开了话匣子,“适配工作就是帮助失能老人和轮椅车牵线搭桥……”
听过方知,原来轮椅适配真的是个细心的技术活。前期,康复治疗师都会提前了解服务对象的使用需求,包括使用者的身高体形、健康情况等。在适配过程中,轮椅的尺寸大小、座位宽窄深浅以及靠背高度,甚至连脚踏板到坐垫的距离也是不容忽视的。不仅如此,这里的“配后服务”也很到位,在常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康复治疗师针对无障碍设施环境下的轮椅技能还特别设计了分阶段、分层次的训练,帮助轮椅老人实现日常生活的自理,从内心真正“站”起来。
“他们是身陷轮椅却勇于追求幸福的‘轮椅骑士’,我很钦佩。”小张直言,与服务对象相处的过程,亦是自己成长的过程,这种“助人自助”的体验妙不可言。而院里像小张这样的一线技术能手不在少数,“专业、负责、创新”已经逐渐成为了新时代上海青年人的气质所在。
玩趣风——喜结“轮椅勇士联盟”
“当一个老人坐上轮椅,就等同于失去了社交。”肯定有人会抱有这样的想法,但四福院偏要打破这种成见。甫一建成,轮椅社区就围绕新鲜感、仪式感、成就感三方面,探索了一套与之理念相通的管理运营机制,即“轮椅勇士联盟”。如果能亲眼来看看,我相信你一定会直呼“会玩”!
“我很高兴加入勇士联盟……”正在发言的是老陈,是一位与我相熟的轮椅老人,此次也是受他邀请前来帮忙助威打气,许是很久没碰到这样的大场面,这位平时健谈的耄耋老人略显紧张,讲话都不太利索。
饶是如此,大家还是报以微笑。紧接着,德高望重的“荣誉盟主”缓缓被推至场中央,这位百岁老人精神矍铄,靠坐在轮椅上确有几分“盟主”的风骨,简短致词后,向老陈授予了勇士勋章,现场掌声热烈,许多“盟友”争相与其握手。这样互动简单却充满真诚和温暖,让我动容。向老陈道贺后,我与主持仪式的“勇士守护者”社工小谭攀谈起来,我实在对这个“联盟”有太多好奇。
从她口中得知,其实“轮椅勇士联盟”远不是一群老年人“过家家”的儿戏,它有明确的章程规则和组织架构,除了医护指导、社工介入,“盟友”的管理行为都是自发自愿,就连“盟主”都是自主推选产生。很多“盟友”在其中找到了适合自己的角色定位,实现了身份转换和自我认同。而像轮椅社区这样的复合空间成了“盟友”们闲暇锻炼、修身养性的好去处,在惠风和畅的日子,会相约一起开展轮椅训练、轮椅竞技;在时节更迭中还原节气民俗,开展茶饮社交、游园赶集、轮椅太极,在不知不觉中滋养着心、气、神。
站在新时代的起点,在上海深度老龄化背景下,四福院提出了“百年传承,守护长者美好时光”的使命,致力于探索现代智慧颐养与传统文化养老的结合点、创新点,轮椅社区的打造仅是其中的一斑,如果你或你家中的老人来到这里,你还会发现更多的“新天地”。
作者:上海市第四社会福利院 范宇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