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你找到家,圆你一个梦 (2022-09-13 )
在上海,有少数这样的人——他们有家却回不了,孤独着、流浪着、漂泊着;他们大都患有精神残疾,生活不能自理,无法准确用语言表达;他们的名字和家乡都只不过是记忆中模糊的影子。他们就是流浪在城市中的“迷途者”,而上海市救助管理二站(简称“二站”)成了他们归家途中的驿站,为他们提供临时生活救助、千方百计帮他们找到家。近年来,在常规甄别工作的基础上,二站首创了“520”甄别工作法,成立了一支寻亲甄别青年突击队,打造了“帮你找到家”品牌。10年来,已为425名受助人员成功寻亲,圆了他们的回家梦,演绎了一个又一个团圆的故事。
“520甄别法”中的“5”是指“望、闻、问、切、断”,就是在日常救助管理中通过受助人员口音、习俗、口味等碎片信息一点一滴汇聚成甄别线索;“2”是指“跨省联动、跨界协作”,加强与各地救助机构的协作以及借助公安、媒体、志愿者团队的力量帮助寻亲;“0”是指与受助人员零距离接触,为受助人员全方位回归家庭生活做好各项准备。
故乡,我回来了!
2008年汶川大地震,许多人失去了家园和亲人,当时在新疆采棉的吴兴春虽是幸运地逃过一劫,却从此过上了颠沛流离的生活。
2018年1月,重疾缠身、在沪流浪的吴兴春被送到二站。进站检查时,发现他患有严重的肺结核病,身体状态非常不好。二站积极为他联系专科医院,并安排人贴身照顾,整整两个多月的治疗和照料,终于把他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可当工作人员开始为他寻亲时却遇到了困难,长期的流浪让他时间、空间感钝化,记忆也模糊了,只依稀记得老家在四川广元回龙村。可调查发现当地有六个叫回龙村的地方,加上地震过后当地村民被安置在各处,一时之间难以准确寻找。
只要有一丝希望就绝不放弃,这是二站人坚持的信念。大家积极与四川当地民政、公安以及村委会等各部门进行沟通联系,几经周折辗转,并通过一再地辨别、分析他口中模糊的地址信息,终于为他找到了这世上唯一的亲人——姐姐。
姐弟相见的那一刻,所有人泪如雨下。地震无情人有情,这一次十年后的姐弟团圆,是历经生死之后的再度重逢,是人间大爱指引下的绝处逢生。
汇聚点滴线索,铺就寻亲之路
年逾古稀的孙奶奶在二站滞留已15年,她表达能力有限,只能含糊不清地吐露出自己叫“刘正云(音)”,没有其他有效信息,但细心的工作人员却发现她常常会一个人坐着自言自语,嘴里时不时蹦出“金坛、溧水、岸头乡、三组”等几个地名。根据这几个地名,工作人员查出可能是江苏省常州市金坛县,于是立即与当地政府联系,却被告知岸头乡在历次行政区域合并中被划分到几个不同的乡镇,查找失踪人员存在一定困难。工作人员并不气馁,随即联系了江苏省常州市金坛县救助站,却被告知孙奶奶曾在第一届进博会时由他们带回甄别过,但发现她不是金坛口音。
于是工作人员继续和孙奶奶进一步交谈,终于又从其口中获悉“湖北、陕西、十堰、安康、竹山县、大庙乡”等地名。经与湖北省竹山县大庙乡民政办联系核查,同时将其照片等资料发给当地请村里人帮助辨认。终于,好消息传来,孙奶奶正是竹山县大庙乡四庄坪村村民孙先云。
阔别家乡多年的孙奶奶终于回家了,亲人的拥抱、熟悉的方言让她变得开朗,话也多了起来,原来“家”就是那个无论过了多久,只要你一回去,就能让你感到放松和温暖的地方。
四地携手齐联动,共筑回家团圆梦
2019年12月的一个早晨,二站工作人员踏上了开往安徽蚌埠的列车,此行的目的是护送受助人员许方建回家,但与以往护送任务不同的是,这一次许方建已经先工作人员一步,在安徽省蚌埠市救助管理站等待着他们。
2011年2月,许方建被送入二站。由于智力发育迟滞,加之长期流浪造成性格较为孤僻,他几乎很少开口,这无疑大大增加了甄别难度。但在二站的日子里,干净整洁的居住环境让这个少年恢复了原本清秀的容貌,丰富多彩的活动也让他重新展露笑颜。二站还邀请老师有侧重性地对他开展音乐疗愈课程,通过聆听音律放松身心,调节焦虑情绪。同时,社工老师也鼓励他参与户外运动,帮助他从身体机能、反应能力、精神状态等多个方面逐步得到康复。渐渐地,许方建从一个孤僻少年变得开朗起来。
2018年10月,二站根据甄别经验初步判断许方建疑似安徽蚌埠一带口音,便利用甄别联动机制将他护送至安徽蚌埠市救助管理站帮助查找,却依然没能找到他的家。就在甄别工作陷入瓶颈时,一次同行来访成为转机。镇江市救助管理站站长到访,在人群中看到许方建,惊奇地说:“这不是我2010年救助过的孩子嘛!”原来,十多年前潘站长曾经在镇江救助过流浪的许方建,帮他回到了位于江苏省徐州市九里区天齐村的老家,而这一次,只是因为在人群中多看了一眼,迷雾般的身份终于水落石出。
得知许方建回家在望,蚌埠市救助管理站第一时间将佳音传至上海。二站携手蚌埠、镇江及徐州三市救助管理站共同护送许方建回到了家。
妈,我们终于到家了!
2017年2月,患有老年痴呆症的王奶奶被送至二站。她的身体虽没什么大病,但机能已开始全面衰退,只能靠输营养液维持生命。在寻亲志愿者团队的帮助下,终于为她联系上了家人。可是,看着气若游丝的老母亲,王奶奶的儿子犯难了,上海离老家云南昭通2300多公里路,怎么回家?考虑到老人的身体状况和家属的经济条件,二站高度重视,决定派遣由一名医生和两名经验丰富的寻亲甄别青年突击队队员护送他们回家,并承担一路上的所有费用。
护送途中,突击队员克服高原反应, 24小时轮流看护王奶奶,每隔2小时测心跳血压,每隔4小时补给营养液。历经2天2夜的奔波,终于让王奶奶安全回到故乡,圆了她叶落归根的梦。
这样的故事还有许许多多。每当看到长年流浪在外的受助人员与家人紧紧相拥、喜极而泣的画面,二站人内心的幸福之情绝不亚于现场的受助人员和家属,因为,此时此刻,他们所有的付出和执著都有了意义,他们践行了“民政为民、民政爱民”的工作理念,他们实现了“帮你找到家,圆你一个梦”的郑重承诺。
作者:上海市救助管理二站储文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