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文瑾:社区里的“百事通”,新时代的“多面手” (2021-04-27 )
近日,上海2020年度“最美城乡社区工作者”评选结果公布,陆建华、林龙全、苏志平、孙雁、胡文瑾、余美香、刘观锡、袁倍丽、吴伟良、王春欢等10位优秀社区工作者获得殊荣,这也是上海首次评选“最美城乡社区工作者”。他们中有的是夙夜在公、无微不至的居民“贴心人”,有的是坚守岗位、抗击疫情的“逆行者”,有的是建设美丽宜居乡村的“带头人”。今天,小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他们的故事
胡文瑾,现任普陀区桃浦镇阳光建华城第四社区居民委员会主任。自2014年走上社区工作岗位以来,胡文瑾凭借踏实的工作态度和过硬的服务本领,在平凡的岗位上作出了不平凡的成绩,被居民亲切誉为“最美社区达人”。她扎根基层、燃烧激情,勤勉敬业、拼搏奉献,用党员标准衡量初心、用责任担当诠释使命,为社区建设作出了有目共睹的贡献。
阻击疫情的“逆行者”
阳光建华城第四社区有居民1597户,常住人口5300多人,社区内32个楼栋,96个别墅,居民来源复杂、群体思维活跃,治理难度较大。在去年初疫情防控阻击战中,胡文瑾白天奔波在社区,风雨无阻、坚守岗位;晚上忙碌在门岗值守,披星戴月、废寝忘食,用“舍小家顾大家”的奉献精神,诠释特殊时刻的特殊担当。
筑牢社区抗疫防线。为筑牢外防输入、内防扩散屏障,胡文瑾根据小区实际情况采取“全面排查+分类管理+服务帮扶”“三步走”策略。同时,在小区执行封闭式管理后,抓好防疫物资保障,安排物业人员、志愿者门岗轮流值班,做好社区居民的心理疏导,帮助代购生活物品,解决后顾之忧。
构建无缝衔接闭环。为做好重点国家和地区来沪人员从“落地到隔离”“无缝式衔接”闭环管理工作,胡文瑾总是第一时间联系物业做好社区消杀、第一时间奔赴社区入口、第一时间会同医护人员和民警做好相关“规定动作”。由于准备充分,整个对接过程简洁高效,得到了接应对象的支持和配合,一致称赞她是社区的“守门员”,为社区建立起坚实防线。
创新疫情防控“战法”。为清晰掌握每户居民动态,胡文瑾主持绘制“四色作战地图”,为“战疫”提供“精准情报”。胡文瑾认为,只要把工作落到精细、做到极致,就一定能打赢这场“世纪战疫”。“守得云开见月明”,由于工作到位,整个小区实现零感染。
创城建设的“推动者”
在普陀区如火如荼的“三创”工作中,胡文瑾既重视“面子”,更关注“里子”。她敏锐地感到,光靠室外环境治理“治标”不行,还要靠楼道整治转变居民观念“治本”。她持续弘扬抗疫先锋精神,把楼道整治作为推进创城建设的“关键环节”,提升社区治理能力的“重要步骤”,采取疏堵结合之法,建立健全常态长效管理机制,成功破解楼道堆物“清理难、回潮快”问题。
“四百走访”,挂图作战。“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胡文瑾带领居委社工把“四百走访”融入社区排摸,“登堂入室”记录每个楼道每个楼层堆物状况,将统计结果制作成《楼道堆物作战图》,使小区楼道堆物情况一目了然,为集中整治打好基础。她还常常“走家串户”,摆事实、讲道理,让居民真正意识到楼道堆物的危害,最大限度争取理解支持。
联合整治,定点清零。胡文瑾牵头各方资源,发挥社区骨干的主观能动性,不断完善楼道堆物治理长效机制,健全居委、物业、业委、志愿者联勤联动机制。她对照居委排查清单,定期滚动开展楼道堆物清理行动,坚决铲除楼道堆物违法行为的生存土壤。
变“废”为宝,“物尽其用”。胡文瑾采取人性化举措拓展思路,变“废”为宝,最大限度发挥“再利用”价值,促进“资源共享”,增进邻里间感情,形成小区楼道整治亮点特色。
自治共治的“策划者”
胡文瑾除主持居委工作外,还兼任居委会妇联主席。她充分发挥密切联系妇女儿童的“有利条件”,充分发挥“半边天”在社区治理中的积极作用,树牢“服务妇女、服务家庭、服务社区”理念,创设载体、探索创新,持之以恒做好妇女权益维护、民主自治共治和拓展服务项目等工作,让阳光社区沐浴“和煦阳光”,有力助推社区建设。
完善机制促服务。为更好团结凝聚社区妇女,胡文瑾以“最美楼道、最美家庭、最美邻里”三个“最美建设”为抓手,凝聚各方资源,成立“艳阳群芳”妇女议事会,集思广益制定妇联议事会制度,更好服务社区女性群体。同时,因地制宜加强妇女维权点、家庭教育指导点、妇女议事协商点、服务项目配送点建设,通过“四点建设”引导妇联发挥独特优势。
搭建平台创品牌。胡文瑾依托社区党建平台,创设互助交流平台,以“妇女之家”营造为基点,打造熟人社区,开展“左邻右暖”项目,形成基层妇联特色项目品牌,由点到面、以少带多,动员更多社区资源及居民参与社区自治共治建设,增强了居民自我服务、自我管理意识,将互助有爱的邻里情感融入社区治理,有效促进小区和谐发展。
正如成千上万奋斗在基层一线的社区工作者一样,胡文瑾身为平凡岗位上的普通一员,也许没有壮志凌云的豪言壮语,也许没有轰轰烈烈的模范事迹,她信奉“低调为人、高调做事”的处事哲学,尊崇为社区“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的人生信念;只要她出现在社区的一刹那,总有居民跟她说得上心里话、拉得了家长里短,只要她谈起居民的一瞬间,便会滔滔不绝、如数家珍……这是因为,她以完美的意识形态、最美的奋斗姿态、最好的精神状态走近了社区基层、走进了居民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