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整低保及相关社会救助标准”重大决策公众参与报告 ( 2025-07-03 )

索取号: 发布机构:
文件编号: 公开类别: 主动公开

根据《上海市重大行政决策程序规定》《上海市重大行政决策公众参与工作规则》等相关规定,我局通过召开座谈会、入户调查、问卷调查等方式听取公众意见,并就相关意见建议进行研究。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召开座谈会

2025年5月14日,市民政局在杨浦区江浦路街道家庭支持中心召开“调整低保及相关社会救助标准”公众参与座谈会,听取15名社会公众代表的意见建议,部分救助对象、救助工作人员、社区救助顾问、社区群众及社会组织工作人员代表等参加会议。

与会代表均支持进行低保及相关救助标准调整的建议。救助对象认为低保标准线就是他们基本生活的保障线,提高标准可以缓解生活的窘迫,也更能体现党和政府对他们的关心关爱。有不少代表提出,本次低保及相关救助标准调整应着重考虑以下两点:一是居民的生活水平,2024年虽然物价总体保持平稳,但随着居民整体生活水平的提高,低保标准应相应调整,让困难群众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二是既考虑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又考虑财政可承受能力。与会代表普遍认为市区两级财政分担,资金增加支出压力不大。

此外,会上收集相关建议三条。一是建议维持低保标准调整相对平稳,既不要吊高群众胃口,也不要过度打破预期,引发信访矛盾。二是建议救助标准与最低工资标准、居民养老保险等标准调整统筹考虑,联动调整。三是建议在调整低保标准的同时,引入更多慈善、服务类救助,完善低保救助金之外的配套制度。以上建议我们均予以采纳。

二、入户调查    

2024年底,市民政局委托上海社会科学院开展低保家庭生活状况调查。调研随机抽取低保家庭样本1016户,共计1675人。调查数据显示,城乡低保家庭(含共同居住的非低保成员)在接受各类救助前的人均月收入为838.09元。通过实施包括低保补差、廉租房补贴、重残无业补贴、医疗救助、社会帮困、物价补贴及其他政府补贴在内的综合救助措施,这些家庭的经济状况得到显著改善。救助后家庭平均月收入由1943.08元(含社会救助及各类专项救助,下同)上升至4104.16元;人均月收入亦从894.51元提高至1889.36元。表明政府社会救助政策的实施有效提升了城乡低保家庭的收入水平,不仅改善了其经济状况,更为其生活质量提供了实质性保障。

调研报告提出两条相关建议:一是低保标准应进行调整。二是加大对家庭中有接受教育的人员的救助力度。以上建议结合实际统筹研究。

三、问卷调查

为更全面了解基层和群众的意愿,2025年3月24日至3月31日,我局下发调查问卷给各区,征求基层社会救助工作者和对象的意见,收回问卷共163份,其中,救助对象填写65份,基层工作人员填写98份。

33.74%的参与者认为调整幅度应在71-110元,27.61%的参与者认为调整幅度应在111元及以上,19.63%的参与者认为调整幅度应在31元-70元,4.29%的参与者认为调整幅度应在30元以下,另有14.72%的参与者觉得2025年低保标准不应调整。

大部分参与问卷调查的人员认为医疗、食品、住房、教育是日常支出的主要部分,问卷调查中反映一条建议:低保标准调整除考虑物价增幅、人均消费支出、人均可支配收入等指标外,还应一定程度上考虑家庭自身发展的需要。以上建议结合实际统筹研究

 

                                   上海市民政局

                                 2025年5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