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整低保及相关社会救助标准”重大决策风险评估报告 ( 2025-07-03 )
索取号: | 发布机构: | ||
文件编号: | 公开类别: | 主动公开 |
根据《上海市重大行政决策程序规定》《上海市重大行政决策风险评估工作规则》等相关规定,市民政局组织开展“调整低保及相关社会救助标准”重大决策项目风险评估活动,对低保及相关救助标准调整可能引发的社会风险进行评估。
一、重大行政决策事项基本情况
我市1993年建立低保制度,2015年实现低保标准城乡统一,目前为每人每月1595元。为更好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让他们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我局研究拟写了《关于调整本市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及相关社会救助标准的通知(草案)》(以下简称《草案》),并对《草案》相关内容进行风险评估。
二、风险评估过程及意见反映情况
根据我市重大决策事项风险评估要求,我局于2025年5月15日、6月19日,邀请了市委政法委、市信访办、市公安局、市人社局和相关社会组织等五位专家,召开风险评估会,评估低保调整建议方案可能存在的风险。
五位专家评估一致认为,调整低保标准属于低风险事项。同时也深入分析了可能存在的风险点,并提供了相应防范措施。
三、重大行政决策的风险点、风险源及风险的影响
调标可能存在的风险点包括以下三方面:
一是舆情应对问题。2025年低保标准调整增加额较过去几年降低,考虑社会对涉及弱势群体的政策比较关注,如文件公布后广泛宣传但未及时引导,可能引发自媒体过度宣传和解读,引发舆情。
二是与兄弟省市及本市其他困难群众的平衡问题。我市低保金额全国最高,且逐年增长,如2025年增加额高于兄弟城市,可能产生外溢风险。同时,即便今年增长幅度比往年小,仍可能引起不同群体和因不符合相关规定而未纳入的申请人的不平衡。
三是与相关政策的联动问题。我市公共政策中与低保标准相关联的政策较多,除部分低保对象可以直接享受的专项救助政策政策外,还有部分政策标准参照低保标准执行。因此低保政策调整,可能引起相关政策的调整,产生潜在风险。
四、重大行政决策风险等级
经评估,“调整低保及相关社会救助标准”是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让困难群众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使困难群众受益的重要举措,总体上属于低风险。
五、重大行政决策风险防范和化解措施
针对上述风险,提出三条防范化解措施:
一是加强宣传解读,提供口径统一、形式多样的政策解读,强化正向引导,制定舆情应对方案,关注网络舆情,及时跟进处置。
二是加强和相关单位的沟通,确保低保标准调整影响范围可控,不过度增加财政负担。
三是实施多元化救助措施。积极开展服务类社会救助,健全社会救助体系,满足低保对象多元化需求,鼓励救助对象实现自主自立。
上海市民政局
2025年6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