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文思泉涌书香净初心 发表时间:2018-08-09 我常常会思考一个问题——人,为什么要读书?小时候,爷爷和我说,读书能让你增长见闻,成为一个有气质的姑娘;长大后,老师说,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工作后,每当我在电脑前赶报告时,都会有种“书到用时方恨少”的感悟。我一直觉得,读书让人进步,让人有更多的力量去应对生活中的种种,但在组织开展团支部与服务对象共读书活动后,我开始有了不同的感悟。 参与这次活动的服务对象都是我院模拟社区班组的,他们有较好的理解力,有自己的喜好和特长,但有些不具备单独读书的能力。开展这个活动前,我们先对服务对象做了个小调研,用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对服务对象感兴趣的书籍、喜欢的故事、乐于接受的读书形式进行了调研。我们发现,他们都比较对四大名著、成语谚语的一些出处和典故比较感兴趣,团支部就结合服务对象的特点和喜好,决定以讲故事的形式,组织大家一起学习。 我们围坐在一起,团员青年精选我国四大名著中的经典片段,用生动的语言和肢体表达让服务对象学习经典故事,比如草船借箭、黛玉葬花、三打白骨精等,这样的形式不仅促进了我们团员青年的自主学习,也让服务对象能够更快的接收到知识,让学习变得生动有趣。 当然,也有一些服务对象自己具备独立读书的能力,在我们7月14日的分享会上,就有几名服务对象和我们分享了她们的读书心得。有一位姑娘非常的聪明,平常就是个十分爱思考的人,喜欢的书籍有考古类的、哲学类的、还自己买了音乐书籍,自学乐谱等,但她最喜欢的还是那本《妈妈》,课堂上她与我们团员青年分享了一小段,让我印象深刻: 只有我知道,妈妈心中的忧伤。她从不让我看出,她的难过。 妈妈说,如果能够再孕育你一次该多好。 你仿佛是在怨恨自己,将我生成多病的身躯。 你遗憾没有给我一副强健的肉体。 你觉得,是自己造成了我连绵的苦难。 妈妈,我却时常感谢你给我的生命,即使这身躯有许多不如意。但生命,从来是独一无二、最宝贵的礼物。 妈妈,不幸的部分,是我们共同的命运。我深知,我的疼痛,在你那里总要加倍。 但幸福,却是更深切的主题。 分享完这个故事后,小姑娘问我,能不能表演一首独奏,我们欣然接受,姑娘在现场为我们吹奏了一曲《世上只有妈妈好》,用的乐器是埙,是她自己通过看乐谱、网上看视频学习的。姑娘心中的千言万语,她对妈妈的思念、她对生命的热爱、她的忧伤、她的坚强,都在那一曲《世上只有妈妈好》中一一呈现。我仿佛看到了她在读《妈妈》这本书时的感动、心酸与幸福。 另外一名服务对象让我印象更加深刻,她视力不佳,不能看书,但她请社工下载了一个APP,用听书的形式来学习,她说她最喜欢的一本书是《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分享会上,她用充满希冀的语气和我们分享了她最喜欢的几句,她说: 第一天:我要透过“灵魂之窗”看到那些鼓励我生活下去的善良、温厚与心怀感动的人们; 第二天:我要在黎明起身,去看黑夜变成白昼的动人奇迹。我将怀着敬畏之心,仰望壮丽的曙光全景; 第三天,我将在当前的日常世界是中度过,到为生活而奔忙的人们经常去的地方,去体验的他们的快乐、忧伤、感动与善良。 我经常想,如果每个人在年轻的时候都有几天失时失聪,也不失为一件幸事。黑暗将使他更加感激光明,寂静将告诉他声音的美妙。 这一刻,我突然明白,读书的意义不仅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对于我们的服务对象而言,更是对生命无止境的探索。他们对生命无限的遐想都可以在书中找到,他们那些未完成的夙愿都可以在书中呈现。书,是他们的希望,是他们的未来,更是他们内心深处最动人的向往。我希望能够以书为载体,带领他们,去看这个世界的广阔,是追寻梦想的足迹!
二福院 陆婷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