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青年视角THE ROSE 发表时间:2016-08-04 个性化音乐、个性化司仪词、个性化场景布置等,这些带有明显区别于传统殡仪服务印记的元素正于当今殡仪活动中悄然兴起。殡葬行业逐渐意识到了“个性化”元素应用的重要意义。其中,个性化音乐从产生到广泛应用有着很强的借鉴作用。 最初的哀乐,来源于革命同志的葬礼,曲调悲悯、沉重,数十年来,悼念现场用乐万变不离其宗。但近几年,随着市民治丧需要日趋人本化、海派化,对于传统殡仪服务敢于创新的人多了、千篇一律的做法少了。我们经常可以在追悼会现场听见一首首节奏舒缓,甚至轻盈的歌曲,通过这些曲子,家属仿佛找到了与逝者情感融合的交集,寄情于曲,让旁者也无不沉思、动容。 我曾经主持过一场追悼会,是一位丈夫送别他的爱妻。我印象深刻的是,在追悼仪式现场,他播放了《THE ROSE》的曲子。歌手用他深沉又深情的男音,讲述一个意味深长的道理,不要因害怕伤痛,就放弃追求一切美好的事物,如果不愿意付出,就永远没有回报。爱是一种能力,只有幸运者和强者才有资格得到爱。即便冬天已经来临,花朵凋谢了不再美丽,但那颗爱的种子,躺在厚厚的积雪底下,在春天的阳光播撒中,终将获得重生,绽放出最美的玫瑰。 虽然我没有询问他为什么要使用这段乐曲,但我感觉,这首曲子在他们夫妻俩的记忆深处,一定有一种特殊的情愫。同时这首歌也像是这位丈夫对自己的劝慰,爱人已去,心伤仍在,但是,生活还要继续,活着的人,带着逝者的愿望,带着曾经的爱的回忆,坚强走下去。正如歌词里写的:“如果灵魂都害怕去死,就永远学不会怎么去活。”活下去,总会有一天,走过严寒,迎来春光,在爱的萌动下,在爱的浇灌下,幸福的大门会向有能力爱的人敞开。 一首相称的个性化音乐,能让追悼会变得格外富有情感,让在场的所有人感动。同样的,这份通过音乐表达出来的情感,也能够感染我们司仪主持人。司仪主持人能够感同身受,找到“感觉”,主持更加投入,并借助曲调起承转合,提升主持的现场效果,可以说一举多得。 但是,个性化音乐在收集和运用的过程中也得避免盲目跟风,胡乱套用。音乐本身并无好坏之分,只有合适之别。例如,你不能将一首明显适用于年轻人曲风的英文歌来强加于一场老年逝者的悼念现场,这就曲不达意,与选择个性化音乐的初衷背道而驰了。因此我们现在大量收集音乐的同时,该思考如何对家属及逝者本身有所了解,如何挖掘音乐背后的内涵,这样选择音乐就有的放矢了。 说一千道一万,个性化音乐只是现代殡仪服务改革的一个小点,却是一个不错的探索起点,当有心人开始关注的那一刻起,就预示着一个新时代的开始。
(龙华团支部 吴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