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杉达学院——“杉达模式”培育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 2020-09-01 )

 基本情况

上海杉达学院是在上海浦东开发开放的背景下,于1992年6月由上海交通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部分教授发起创办的全日制民办大学。2002年3月,经国家教育部批准设置为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是上海市第一所民办本科高校。2005年8月,经上海市学位委员会批准,增列为学士学位授予单位。2015年,学校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学校建有上海浦东、浙江嘉善两个校区,设有经济学、法学、文学、工学、管理学、艺术学、医学、教育学等8个学科门类,40个本科专业、6个专科专业,在校生1.5万人(其中本科生1.4万人),培养了5万余名各级各类人才,近三年毕业生平均就业率97%。

 

主要特色

学校恪守公益性、非营利性办学原则,坚持“以诚信对待社会,以严谨的教育管理取信于社会,以较高的教育质量回报社会”的办学理念。学校定位为建设多科性、国际化、高水平的应用技术大学,培养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根据应用型办学定位,依托体制机制灵活创新的优势,学校加强校社联携、校企合作办学,以与行业、企业深度合作成立平台学院、培养社会经济发展紧缺的应用型人才作为特色,促进产业链、创新链与教育链、人才链的有机衔接。学校是上海市民办高校示范校创建校、上海市实施现代大学制度建设首批试点单位;中国应用技术大学(学院)联盟首批成员单位、全国非营利性民办高校联盟发起及成员单位;“数据中国‘百校工程’”项目首批试点院校;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卓越创新联盟首批成员。

 

精准对接,建设应用型专业满足行业需求

杉达学院以应用型试点专业为抓手,深化应用型本科专业内涵建设,先后获批护理学、卫生教育、康复治疗学、金融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酒店管理、国际经济与贸易等7个市属高校应用型本科试点专业,应用型本科试点专业强调行业特色鲜明、专业设置与职业岗位紧密联系,通过积累试点专业建设的有效经验和实践成果,形成应用型本科专业建设标准和教学规范,推动学校的专业设置与建设由以学科为导向逐步转变为以行业和岗位要求为导向。

以应用型本科试点专业建设的成果经验为基础,杉达学院打破学科专业壁垒,实施以计算机和数据工程为核心的多学科融合发展的一流专业建设,专业技术辐射到软件工程、金融IT;行业应用扩展到护理学、会计学、网络与新媒体和电子商务;开展“资格证书+学历证书”双证书教育,对接行业标准,将行业资格证书一体化融入培养方案。学校开设酒店管理(高级管家)、金融学(CFA)、财务管理(CIMA)等专业特色方向,其中酒店管理(高级管家)专业通过与世界顶尖管家培养学院——荷兰国际管家学院合作,引入《中荷合作国际管家课程》等专业课程,培养满足社会高端服务需求、具有高度职业素养和系统管家知识及专业技能的高级管理人才。护理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金融学、酒店管理等4个专业入选2019年度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双万计划”建设点。

 

紧密衔接,推动校企合作共育专业人才

为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学校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充分发挥民办体制机制的优势,以教学和科研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为宗旨,形成“主体多元、模式灵活、相互作用、社会满意”的产学合作教育格局。

学校与中科曙光合作培养大数据应用人才、与华为合作培养ICT工程人才、与华钦公司合作培养金融IT人才、与东方国际集团合作培养时尚设计人才、与万豪酒店集团合作培养酒店管理人才、与上海三甲医院合作培养护理与康复治疗人才等,由校企合作双方共制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共建课程教学团队:学校教师下企业了解实际生产过程,企业工程技术人员进行教学能力培训后为学生上新技术课程,培养的人才了解技术的发展且具有一线的工作经验,而得到社会与企业的欢迎。

截至2020年上半年,学校共建成近380个校外实习基地,与55家企事业单位签约共建校级产学基地,聘任80余名行业企业专家为产学合作教育专业兼职教授及副教授,30个项目获批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学校以行业需求为导向,优化构建“动态响应”市场需求的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设计体现“深度+宽度”,力争高校培养与岗位能力的有效对接;构建“高度契合”生产过程要素的虚拟仿真实验项目和综合实践中心,将企业生产流程链迁移到教学一线,构建“学中练,做中学”的循序递进式“理论+实践”的教学体系。

 

社会荣誉

学校荣获全国先进民间组织、中国社会组织“五A”单位、中国民办高等教育优秀院校、上海市“五一”劳动奖状、2017-2018年度(第一届)上海市文明校园、上海市文明单位(2003年至今)、上海市依法治校示范校等荣誉称号。学校党委被中共上海市委授予“上海市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上海市“创先争优•世博先锋行动‘五好’基层党组织”等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