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浦路街道楼组长工作坊建设 (2021-05-24 )
项目名称:江浦路街道楼组长工作坊建设
主办单位:上海国信社会服务评估院
项目关键词
楼组是社区治理的最小单元,是“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网络”的基石,是现代社区建设、社会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项目在上海国信社会服务评估院(简称“上海国评院”)与江浦路街道楼组建设合作3年的基础上,深度聚焦“楼组长”这一主体,依托楼组长工作坊这一平台,组织开展楼组微论坛、楼组加油站(增能班)、问题解决模式实验室、社区楼组“名人堂”、楼组经验分享会等活动,为社区和楼组精准赋能,提升能级,切实解决问题。
项目概况
楼组长作为楼组的“领头羊”,在楼组治理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然而现实生活中,楼组长在社区治理中的作用往往被忽视弱化,大多仅仅充当传达居委通知的“工具人”。
本项目落地在深耕楼组建设多年的杨浦区江浦路街道,遴选30位楼组长,以“楼组长工作坊”的形式,聚焦“楼组长”这一主体进行相关机制、方法研究,对楼组长进行赋能,汇编具有借鉴意义的楼组治理案例,总结形成一套可复制、推广的楼组长工作手册。对于提升社区治理规范化精细化水平,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社区治理格局,进一步夯实城市治理现代化的社区基础具有重要意义。
项目过程
筹备阶段
通过楼组长自荐、项目组走访排摸、居委会推荐三种方式选定30位楼组长工作坊成员。
采用问卷调查、召开需求座谈会等方式挖掘楼组长对工作坊运作的需求,了解楼组长对于工作坊项目的想法、要求和建议,并对其需求进行分类整合,为后期开展针对性赋能提供充分依据。
邀请基层经验丰富的“老法师”作为培训讲师。
量身定制培训主题和外出参观点位。
2020年8月至12月
一、举办四场楼组长工作坊培训,参训112人次,参与度93.3%,服务对象总体满意度100%。邀请知名居民区书记林龙全(林龙全工作室负责人,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范伟华(殷行街道开鲁片区片书记、上海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担当项目培训讲师,并采用情境模拟等培训形式,增强趣味性及效果。
二、对楼组进行定期走访指导,共实地走访46人次。针对楼组长提到的楼组问题给予专业性解答和指导,如楼组自治团队建设、楼组活动开展等。
三、汇编楼组自治案例。共汇编了24个案例,涵盖不同房屋类型的治理经验,涉及楼组矛盾调处、特色楼组创建、电梯加装等。
四、研制楼组工作指导手册。涵盖楼组的建设导向、楼组的建设举措、楼组长职责及工作策略等方面。
五、组织成员外出参观学习。楼组长工作坊成员中主要分为商品房楼组和老旧小区楼组两大类,其中商品房小区对特色楼组建设感兴趣,老旧小区对电梯加装感兴趣。由此,项目组选择了两处外出参观点位,一是去黄浦区半淞园路街道耀江社区参观特色楼组打造;二是去殷行街道参观已形成规模效应、具有成熟经验的国和片区第二居民区。通过参观学习,拓展楼组长的视野和工作思路。
六、召开工作坊会议及楼组建设微论坛,参会40人次。会议公布了项目成果,并对楼组长颁发了结业证书,对表现突出的10位楼组长颁发了“十佳楼组长”奖杯。
案例故事
有了这项制度,我工作起来更有“章法”啦!
2019年底,江浦路街道大连路社区宝地东花园小区8号楼在街道、社会组织、居委会的支持下,在一楼打造了聚会聊天、看书休闲的“睦邻客厅”。
睦邻客厅建成后,楼组长潘阿姨却犯了难。如何管理和运作睦邻客厅?楼组自治金如何管理使用?高层楼组人数较多,楼组长一个人身单力薄,如何完成全部工作?
2020年7月份,潘阿姨主动报名参加了工作坊项目。在进行“一对一”跟访督导时,潘阿姨希望项目组成员能给她提一些专业性的指导建议,解决她的难处。
项目组针对潘阿姨的情况量身打造了“楼组自治委员制度”的方案。1、由潘阿姨邀请几位平时热心楼组建设的居民加入8号楼楼组自治委员会,协助潘阿姨进行楼组自治工作;2、楼组具有浓厚的自治土壤,所以睦邻客厅的管理也要充分彰显自治元素,睦邻客厅的排班由居民轮值,并经楼委会提议制定睦邻客厅的管理公约;3、建议建立楼组自治基金资金使用制度,对经费使用范围、经费管理人员及责任、经费公示等作出明确要求。
项目组在充分酝酿、研讨的情况下,编制了《江浦路街道宝地东花园八号楼楼委会工作制度》。制度出台后,得到了宝地东花园八号楼居民的一致认可,潘阿姨心中的石头总算是落了地。
基层培训多年,给楼组长培训还是“头一遭”
黄浦区半淞园街道耀江花园作为上海首个推出业委会联谊会平台的居民区,“耀江”已经成为一种模式,受到多方关注。耀江花园居民区党总支书记林龙全还主持编制了《耀江社区住户守则》,为其他社区制定社区公约提供了可复制推广的宝贵经验。
社区工作坊项目启动以来,项目组一直想找一位业界有名且实务经验丰富的讲师。最后经多方联系,项目组联系到了林龙全。林龙全的讲课深入浅出、互动性强,深受楼组长们欢迎。
外出学习取经验,为我所用促梦圆
住在江浦路1424弄的14号居民楼里面有24户人家,在楼组长骆老的带领下,邻里关系较为和睦。随着楼组里的居民大都老迈,楼组加装电梯成为了骆老的“重大任务”。
在楼组长工作坊需求座谈会上,骆老就说到,楼组内曾有一位老人因行动不便又没有电梯,生病不方便下楼就医而去世。骆老希望项目组能在加装电梯方面给些指导。
项目组了解到殷行街道国和片区第二居民区已成功完成部分楼组的加梯工作,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和示范效应,并在居民协商、电梯公司合作及其他方面都有了成熟的经验。
经过多方联络,项目组于12月份带着骆老一行近20人参观了相关楼组,听他们的楼组长、业委会主任、居民区书记、电梯加装公司介绍经验。参观结束时,骆老说道:“今天我来这里参观,真是不虚此行,你们的做法对我的启发很大。我回去后,一定会把今天看到的、听到的、学到的跟我们楼组讲讲,尽最大努力促成我们楼组的‘加梯梦’。”
项目经验
一、选择项目对象
本项目遴选的30位楼组长,从楼组星级类型来看,涵盖12个五星特色楼组,13个五星及四星楼组,5个三星楼组;从楼组所居住的房屋类型来看,涵盖16个商品房小区、13个老旧小区、1个旧里。
二、建立工作机制
在项目开展初期,为了推进项目高效运转,项目组建立了以下工作机制。一是建立专人对接机制,由专人与项目指导方和楼组长进行联系;二是建立项目例会制度,项目执行人员定期就项目推进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向项目督导和项目总负责人进行汇报研讨;三是建立工作坊沟通机制,就项目培训的发言、决定等进行顶层设计;四是建立严格的档案管理制度,就项目全过程资料进行存档留痕。
三、项目的主要成效
(一)汇编了一本自治案例。通过走访调研、焦点访谈等方式,汇编了一本楼组治理案例集。案例涵盖不同房屋类型的治理经验,如楼组矛盾调处、特色楼组创建、加装电梯等内容,可为其他楼组建设提供借鉴。
(二)研制了一本指导手册。凝聚专家力量,深刻总结项目成果,编撰一套楼组长工作方法,形成《楼组长工作指导手册》,推进基层治理的精细化、专业化、理论化。
(三)挖掘了一些典型人物。结合楼组长在楼组治理过程中发挥的作用和实效,挖掘了一些在楼组治理中表现突出的典型人物。通过广泛宣传,为这些在基层社区治理中默默耕耘奉献并作出成绩的人进行表彰,激发“楼组长”这一群体的集体荣誉感。
机构简介
上海国信社会服务评估院成立于2015年,是依托同济大学等高校科研院所,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非营利性专业公益民间智库。上海国评院作为集研培咨评一体的社会服务机构,一直致力于推进知识成果转化,积极参与国家到地方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多方面的决策咨询、调查研究和评估评价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