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民为中心,保障和改善民生,上海市民政局2023年特色创新工作盘点

发布日期:2024-01-10  

d8f9832ca3d2dab397edaa3a914d7d84.png

 

 

  高质量推进超大城市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不断提升老年人幸福指数。

  2023年,上海养老服务工作坚持以“织密网、提品质、促发展”为目标,聚焦重点任务,满足群众需求,不断深耕养老服务发展。

  一、聚焦老年助餐服务能力提升,持续推进社区养老服务便捷可及

  1.推进助餐设施建设

  重点建设集膳食加工配制、外送及集中用餐等功能为一体的社区长者食堂,以及布局在居村委层面的助餐点,织密社区助餐服务网络。截至目前,共建成社区长者食堂346家、老年助餐点近1500个,日均供餐能力20万客。

  2.支持社会力量参与

  包括支持各类市场主体运营老年助餐服务设施,在社会餐饮单位设置长者餐桌,鼓励养老机构和企事业单位食堂提供社区老年助餐,利用集体用餐配送企业提供老年配餐服务,与互联网生活服务平台公司和物流公司合作为老年人送餐等。

  3.强化服务质量监管和提升

  制定老年助餐服务场所建设管理要求、食品安全指引等,规范助餐服务。开展社区长者食堂的服务质量日常监测。利用信息化手段赋能老年助餐,实现智能称量、智能结算和营养膳食指导。同时,鼓励老年助餐服务场所在非就餐时段组织开展提供老年社区活动,让助餐服务场所成为老年人社区交往的空间。近期,国家《积极发展老年助餐服务行动方案》(民发〔2023〕58号)出台后,我市正在制定推动老年助餐服务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并已报请市政府审议。文件出台后,将大力推动老年助餐服务的发展。

  二、聚焦科技助力养老服务水平提升,持续深化养老服务数字化转型

  1.大力发展“智慧养老院”

  推动养老机构全面建设智慧入住、智慧餐饮、智慧健康、智慧生活照护、智慧安全防护、智慧运营管理六大板块,提升养老机构运营效率和服务质量,为老年人提供便捷、高效、安全的智能化养老服务。今年智慧养老院建设首次被列入市委市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已有36家养老机构完成建设任务。

  2.持续建设“养老院+互联网医院”,提升医养结合能力

  全面推广互联网医院远程服务养老机构,着力解决养老机构老年人日常用药、出院就诊不便等问题,以数字赋能打通医疗服务“接入”养老机构的最后一公里。截至目前,全市共推进“养老院+互联网医院”104家。逐步拓展验血、心电图检测等功能,实现“检测数据一键传,治疗建议线上发,药品处方快速达”。

  3.推广为老服务“一键通”项目

  其中“紧急救援服务”已覆盖全市32万名老年人。不断丰富服务内容,组织各区、街镇拓展辅具租赁、日常维修、居家服务、助餐服务等数字生活场景,全年累计提供各类服务413万次。

  4.全面应用养老服务“云监管”平台

  平台针对养老服务机构和人员监管所涉及的服务质量、备案许可、安全管理、运营管理、补贴发放等重点环节,实现智能预警、自动派单。各区建立常态化处置机制,实现管理闭环。今年以来共产生预警工单近7000条,处置率超过98%。此外,今年以来持续优化政务服务,养老机构轮候入住、养老服务机构备案、居家环境适老化改造线上申请更加便捷。

  三、需求,推进“颐美乡村”养老服务提升行动

  1.增加设施建设,织密养老服务网

  持续夯实组有“点”(睦邻点)、村有“室”(标准化老年活动室)、片有“所”(托老场所)、镇有“院”(养老院)的四级设施网。8个涉农区共新建社区综合为老服务中心28家、社区长者食堂35家、家门口养老服务站180个。同时结合农村老年人养老需求,因地制宜建设20家乡村长者照护之家。

  2.加强服务供给,拓宽养老服务维度

  推进设施医养结合,大力推动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站点入驻镇村办养老机构、乡村长者照护之家、综合为老服务中心,或者与日托所、睦邻点等临近设置,或在睦邻点、服务站中引入互联网医院、健康驿站,方便农村老年人寻医就诊。优化服务供给内容,如通过集中采购配送,为农村养老服务设施强化专业社工服务等。创新服务运营方式,培育本土社会组织参与养老服务设施运营,动员本地爱心企业开办长者食堂,吸引本地劳动力参与老年人助餐服务。

  3.加强调查研究,完善顶层设计

  市民政局以“本市农村养老服务的提升和完善”为重点课题之一,立足问题导向,走遍所有涉农区,深入29个乡村点位实地开展调查研究。详细了解本市农村养老服务的现状、存在问题及老年人实际需求和相关部门的考虑等,提出了下一步发展的建议方案,根据调研成果起草了《上海市“颐美乡村”养老服务提升计划(2024-2026年)(草案)》,经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

 

 

  打造高质量政务服务,深入推进“一件事”改革。

  “高效办成一件事”是上海市“一网通办”改革的拳头产品和重要抓手,在《省级政府和重点城市一体化政务服务能力评估报告(2022)》中被列为典型示范案例。近年来,上海市民政局以企业和群众高效办成“一件事”为目标,集成政务服务事项,实施业务流程革命性再造,实现一体化办理,推动政务服务更加便利高效,助力营商环境不断升级。

  一、坚持问题导向,群众视角,推动改革精准发力

  2023年,市民政局持续推动“一件事”改革,牵头完成2项本市重点任务,并配合推进多项国家和长三角重点任务,全面提升企业和群众办事的便捷度、体验度和满意度。

  1.找准裉节,实施革命性再造,推出社会组织成立“一件事”

  民政部门在工作中发现,社会组织从申请成立到正常开展活动最多需要办理9个事项,涉及到8个部门,存在事项整合度不高、跑动次数多、材料填报重复等问题。针对存在问题,市民政局主动跨前,以社会组织成立登记为中枢,将登记后的刻制印章、开通银行账户、办理社保税务登记等8个事项系统集成,实现“一次告知”“一表申请”“后台联办”“共享互认”“一体反馈”。9月15日正式上线运行后,将群众办事环节由目前9个减少至3个,填写的申请表由9份减少至1份,办理时间、跑动次数大大减少。截至12月底,共有71家社会组织通过“一件事”主题窗口完成了成立登记。

  2.回应市民需求,拓展服务领域,优化公民身故“一件事”

  为切实解决市民群众办理丧事中信息不对称问题,市民政局积极牵头拓展了“公民身故一件事殡仪服务”,于7月31日正式开通上线。市民可通过“一网通办”,实现殡仪馆选择、遗体接运车辆预约、告别礼厅预订、火化炉型选择、丧葬用品选择等网上服务,实现殡葬服务公开化、透明化、便利化。

  3.配合国家重点改革任务,落地公民婚育“一件事”

  上海牵头整合民政、公安、卫健部门业务办理信息管理系统,建设全市统一的“公民婚育一件事”主题窗口,通过一个“入口”,实现“一窗(端)受理”;优化联办流程,实现“一网办理”;完善联办机制,强化民政部门牵头、各部门各司其责、审管协同和信息共享。公民婚育“一件事”系统上线使用,解决了市民办理结婚证、户口变更、生育登记等相关事项“环节多、流程繁、多地跑”等问题,截至12月底,共有392对群众从中受益,进一步提高了人民群众办事的体验感和获得感。

  二、坚持系统观念,改革思维,打造精品政务服务

  自2019年开展首批“一件事”改革以来,市民政局先后牵头推动了8项“一件事”,会同18个部门对57项政务服务实现革命性流程再造,成效显著。

  1.改革范围不断扩大

  围绕企业、个人两个全生命周期,上海民政政务改革不断拓展,陆续推出身故、婚育、救助、困境儿童等个人事项“一件事”,以及社会组织登记、社会组织税收优惠、养老机构备案等涉企事项“一件事”。

  2.改革内容不断深化

  在业务领域不断拓展的同时,上海民政“一件事”改革不断加码,从政务服务逐步向公共服务延伸。2021年,推进社会救助“一件事”,进一步拓展改革模式,将一件事一次办拓展升级为一类事一次办;开展综合监管“一件事”改革试点,将事前审批和事中事后监管形成闭环,实现了“高效管好一件事”。今年,深化公民身故“一件事”,开通了线上殡仪服务功能,将“一件事”延伸至公共服务领域。

  3.联动效益不断显现

  民政部门在各相关部门的合力联动下,实现了多项系统性、重塑性、根本性变革:协调人民银行上海总部推出银行账户开立服务,对接“一网通办”,支撑社会组织成立一件事改革;协同财政票据业务实现网办功能;助力教育救助等事项升级全程网办服务。各部门通力协作,刀刃向内,打出了“一网通办”的组合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