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智慧养老应用场景需求清单(2020年版)发布

发布日期:2020-04-30  

为推进本市智慧养老产业发展,进一步增强广大老年人的获得感、满足感,去年下半年来,市民政局从应用场景出发,根据老年人、养老服务机构和街镇社区等多方面的需求,梳理形成了首批12个智慧养老应用场景需求,涵盖安全防护(6个)、照护服务(2个)、健康服务(2个)、情感关爱(2个)等四大类。希望通过需求发布,能够以场景应用为导向、以老人需求为中心,引导社会各界和企业提供新的创意、积极开发解决方案,破解供需对接瓶颈,加速推进本市养老服务能力提升。市民政局、市经信委将积极提供宣传推荐、专项资金扶持、专区展示、媒体推介、资本对接、商用转化等多项支持,对经实践成熟的应用场景解决方案和相应技术、产品给予多渠道的宣传和推广。

注:C端,个人用户;B端,企业或机构用户;G端,政府用户。

场景1:老年人防跌倒场景

【背景情况】 跌倒是我国65岁以上老年人因伤害死亡的主要原因。据统计,老年人发生创伤性骨折的主要原因是跌倒,年龄越大,发生跌倒及因跌倒而受伤或死亡的风险越高。在老年人居家生活、外出活动和机构养老中,需要综合采取适老化改造、自我锻炼、加强巡视、使用辅具等多种措施防范老年人跌倒,降低老人跌倒的概率、减缓伤害程度。

【现状描述】 目前有部分智慧养老产品用于老人防跌倒,如能预防跌倒和减轻伤害程度的智能防摔气囊、智能鞋、智能服装,但部分设备还停留在实验室阶段,大部分产品价格较为昂贵,功能设置复杂不易掌握。穿戴舒适性有待提高,应用效果也还有待检验。

【场景需求】 针对有轻度行动障碍或发生跌倒事故风险较大的老人,通过使用可穿戴设备、助行机器人等各类跌倒防护产品,帮助老人居家或外出时独立行动,当老人发生跌倒事故时能够大幅降低身体伤害。产品应轻便易用,保护效果好,价格可承受。产品方或服务方应为老年人或家属提供相应的使用培训服务。

【场景适用】

主要用户:

√ C端(老年人)

√ B端(机构)

G端(政府)

主要场所:

√ 居家

√ 社区

√ 养老机构

主要人群:

失能老人、认知障碍老人、高龄老人等。

场景2:老年人紧急救援场景

【背景情况】 老人独自在家时如身体出现异常情况,可能无法行动或拨打手机,需要能快速、便捷的发出呼叫信息,和医院或家属紧急联系。此外,对于发生意外失去知觉的老年人,要能够第一时间监测到意外情况,及时向监护人或其他指定人员发出报警信息。

【现状描述】 目前市场上的 “一键通”类应急呼叫报警的产品种类较多,包括“一键通”电话机、智能手环、智能手表、蓝牙终端等等,但由于产品和服务不够标准化、规范化,老人自费购买的覆盖率不高。此外“一键通”等设备需要老年人主动发出报警信息,对于发生意外失去知觉或者无法行动的老人,需要有一种被动式的监测和报警设备。监测和报警设备要能够统筹解决老人隐私问题、监测准确性和稳定性、设备价格等问题。如能否在卫生间安装,准确识别老人跌倒的各种情况,降低设备的误报率、漏报率等。

【场景需求】

1)自主救援场景:提供一种老人使用方便、操作简单、服务精准、收费不高的老人紧急救助整体解决方案。重点解决老人不愿意安装或佩戴设备、设备使用过于复杂、设备功能单一、紧急呼叫后续服务不完善(例如如何对接120)等问题,随身佩戴的手环、手表类设备应具备较长的电池续航时间,“一键通”电话机等固定安装设备宜具备语音唤醒和呼救语音识别等功能。

2)无感监测报警场景:主要针对老人无人看护时的监测报警需求,老人发生中风、跌倒、心梗等意外情况时,能及时监测、发出报警信息并通知到监护人或其他指定人员,便于第一时间发现并实施救助。要求设备检测率高,误报率低,便于安装,能保护老人隐私,价格适中,并能解决供电、通信等问题。

【场景适用】

主要用户:

√ C端(老年人)

B端(机构)

G端(政府)

主要场所:

√ 居家

社区

√ 养老机构

主要人群:

高龄老人、独居老人、纯老家庭等。

场景3:认知障碍老人防走失场景

【背景情况】 无论是居家还是在养老机构,部分失智老人容易发生走失行为,失智老人自身安全受到很大威胁,给机构工作人员和家属也带来很大困扰。

【现状描述】 现有的智能手环、智能腕表存在老人不愿意携带、需要充电等不足,采取配饰、服装、二维码等方式也可能侵犯老人隐私,以及长期使用不便利等问题。

【场景需求】 急需提出一种方便易用、老人接受度高、成本低、定位准确、后台支持成本低的防走失解决方案。

1)居家场景:主要针对轻度认知障碍老人,解决老人出门后忘记回家或忘记家庭地址问题。主要解决定位设备充电和设置麻烦,老人不愿意佩戴等问题;

2)机构场景:主要针对中度和重度认知障碍老人,解决老人抗拒佩戴设备、故意损坏设备的问题。

【场景适用】

主要用户:

√ C端(老年人)

√ B端(机构)

G端(政府)

主要场所:

√ 居家

√ 社区

√ 养老机构

主要人群:

认知障碍老人等。

场景4:老年慢性病用药场景

【背景情况】 老年慢性病造成老年人身体功能受限,影响了老年人的日常生活能力,需要长期服用药物。高龄老人的活动能力、反应能力、健康状况在普遍下降,一部分老人视力不好或失明,部分老年人记忆力差,导致经常有老年病人忘记定时吃药和吃药的量,特别是高龄独居老人没有家属提醒,容易发生危险。

【现状描述】 老年人大部分患有冠心病、高血压等各种慢性病,在服药方面面临各种难题,一是用药复杂容易混淆,如有的老人服用药物品种多,一天有七八种药要吃,而且用药量、服用时间、次数都不同;二是记忆力下降忘记服药,有些药是一天吃两次,有些药是一天吃三次,容易忘记吃药或者吃错药;三是开药和买药对部分行动不便的老人也是一种困难,需要借助家属或社区帮助取药。目前市场上有一些智能药盒产品,基本都是有分隔的塑料箱或者药箱,仅限一人使用,功能或局限性大,或过于复杂。此外,对于行动不便的老年人,定期开药和拿药也是较大负担。

【场景需求】 应用互联网+技术,提供老人每日开药、取药和服药的一站式解决方案。例如可在老人家庭、养老机构或家门口服务点配备智能药箱,采用人脸识别等技术供多个老人取药、用药,具备界面友好、简单易用的自动分药、用药提醒功能。此外,在具备条件的场所(如养老机构),缺少药物时能够报警并远程对接内设医疗机构或社区医疗机构,实现远程开药、远程刷医保卡买药、对接医药企业送药上门。

【场景适用】

主要用户:

√ C端(老年人)

√ B端(机构)

G端(政府)

主要场所:

√ 居家

√ 社区

√ 养老机构

主要人群:

高龄老人、独居老人、失能老人、认知障碍老人等。

场景5:老年人卧床护理场景

【背景情况】 养老机构入住的大部分是中度或重度失能老人,专用护理床既可以对提高老人的生活质量,促进老人康复,避免褥疮等疾病,又可以减轻护理员的负担。

【现状描述】 目前养老机构广泛使用多种类型的护理床,目前存在主要问题是,一是多功能护理床价格较高,一般需要数万元甚至十万元以上,养老机构难以大规模使用;二是并未真正解决护理员负担,比如老人的二便处理,还需要护理员人工收集和协助处理;三是部分护理床使用复杂,维修保障要求和费用较高。

【场景需求】 提供智能化多功能护理床解决方案,要求具备二便处理、辅助翻身、体位调整、生命体征监测及报警、预防褥疮等功能,购买价格适中,年综合成本较低(支持租赁服务)。

【场景适用】

主要用户:

√ C端(老年人)

√ B端(机构)

G端(政府)

主要场所:

√ 居家

社区

√ 养老机构

主要人群:

失能老人、认知障碍老人、高龄老人等。

场景6:家庭照护床位远程支持场景

【背景情况】 目前大量居家养老的老年人,因术后康复、失能程度增加等原因,迫切需要在家中也能得到专业的照护服务,使老年人家中的床位成为具备“类机构”照护功能的床位。2019年底,市民政局、市医保局、市财政局联合发布《关于印发 <上海市开展家庭照护床位试点方案> 的通知》,在全市开展家床试点。

【现状描述】 目前本市开展了“家庭照护床位”的试点,依托有资质的养老服务机构,将专业照护服务延伸至老年人家中。通过对对老年人家居环境进行必要的适老性改造,配置照护服务所需的护理床、康复器具、移动辅具等设施设备,安装离床感应、体征监测、紧急呼叫等基本智能设备,由服务团队定期或及时响应服务请求,上门开展专业照护服务。前期探索实践中主要遇到以下问题,一是上门护理服务的成本较高,为保障照护服务的专业性,一般应采取团队上门的方式,包括照护计划制定者、护理员、康复师、社工师等,如果上门次数频繁,护理成本较高;二是体征监测、紧急呼叫等基本智能设备的准确性和稳定性问题,特别是夜间能否及时发现老年人异常情况;三是设备种类多,集成难度大,综合成本较高。

【场景需求】 提供家庭照护床位的集成式智能化设备解决方案,要求设备具备卧床护理、离床感应、体征监测、紧急呼叫、数据回传、远程指导等功能,可通过视频通话等方式指导老年人家属开展日常护理和突发情况应急处理,体积小巧,安装简便,购买价格适中,年综合成本较低(支持租赁服务)

场景适用:

主要用户:

√ C端(老年人)

√ B端(机构)

G端(政府)

主要场所:

√ 居家

√ 社区

√ 养老机构

主要人群:

失能老人、认知障碍老人、高龄老人等。

场景7:机构出入管控场景

【背景情况】 养老机构从日常管理、保障机构内部安全、防止传染病等需要出发,有必要建立科学完善的人员出入管控制度。

【现状描述】 养老机构每日进出人员包括探视家属,机构内部工作人员(管理人员、护理人员和后勤保障等人员,进出频次不同),出入院老人(例如外出看病),送货及维修人员,志愿者以及其他机构外部人员。大型养老机构如收住500人以上的机构,每日进出人员有可能达到上千人次,以上人员需要详细登记和管理,确定进入路线和区域。目前部分机构采用了人脸识别系统,但还难以满足养老机构人员精确管理、快速进入的需要。在一些特殊时段,如新冠疫情期间,出入精确管理更为重要。

【场景需求】 提供大型养老机构人员进出管控的解决方案。综合采取人脸识别、红外监测、门禁管理等技术,可满足人员进出方便、审核快速、指定进入区域和路线、同步测量人员体温和监测随申码等要求,预约方便、不需办证,可充分利用现有的基础设施,成本较低,管理人员少。

【场景适用】

主要用户:

C端(老年人)

√ B端(机构)

G端(政府)

主要场所:

居家

√ 社区

√ 养老机构

场景8:机构智能查房场景

【背景情况】 根据养老机构管理要求,为避免夜间老人出现危险,机构应建立定时查房制度,定时巡视老人状态是否正常。按照《养老机构服务安全基本规范》强制性国家标准要求,要防止出现噎食、食品药品误食、压疮、烫伤、坠床、跌倒、他伤和自伤、走失、文娱活动意外等风险。按照2小时查房一次计算,机构需配备一定数量的护理员夜间不间断值班。

【现状描述】 目前养老机构绝大多数采取护理员值班的方式开展夜间巡查,一方面,护理员夜间巡查是否及时和按照要求,难以准确监管。老人如出现跌倒、坠床、他伤、自伤等人身伤害意外时,可能难以及时发现。另一方面,夜间巡查需要大量的人力,护理员如夜间开展不间断巡查,影响白天继续开展护理工作。部分机构采用给老人配置智能床垫,自动监测老人生命体征和离床数据开展监测,但尚未形成标准化、规范化的产品和流程。

【场景需求】 提出能保障老年人夜间看护安全、降低各类突发事件风险、弥补护理员夜间巡查人力不足的智能查房解决方案。通过应用智能床垫、人体雷达、生命体征探测等设备,实时搜集并传输分析各种状态数据,可供夜间值班人员大范围监控养老机构房间及入住老人状态。可实现老人跌倒、生病、人员冲突、违反安全规定等多场景监控,需重点解决状态采集准确性、老人居室隐私保护、智能报警等问题。

【场景适用】

主要用户:

C端(老年人)

√ B端(机构)

G端(政府)

主要场所:

居家

社区

√ 养老机构

场景9:机构无接触智能消毒场景

【背景情况】 养老机构人员聚集,老年人自我防护能力弱,是传染病的高危易感人群,养老机构做好消毒工作尤为重要。新冠疫情期间,养老机构按照要求必须每日开展消毒工作,需要大量人力。此外,对于疑似感染对象或隔离对象,由人工开展消毒工作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

【现状描述】 此次新冠疫情发生时正值春节期间,养老机构开展消毒工作面临多重问题,一是部分护理员离开上海,普遍存在护理员短缺现象;二是日常消毒频次和范围加大,按照要求每日要广泛开展消毒工作;三是防护服、口罩等防护物资短缺;四是对隔离对象和疑似病人房间消杀存在安全风险。

【场景需求】 提供无接触智能消毒机器人解决方案,要求价格适中,简单易用,稳定可靠,能够自动按照符合标准的消毒程序,依照设定的路线和区域开展消毒工作。此外养老院、综合为老服务中心等养老服务机构也希望能由机器人承担自动送餐送药等工作。

【场景适用】

主要用户:

C端(老年人)

√ B端(机构)

G端(政府)

主要场所:

居家

√ 社区

√ 养老机构

场景10:老年人智能语音交流互动场景

【背景情况】 社区内居住的高龄独居、生活困难、优抚对象等老人,需要街道、居委、养老顾问、志愿者等定期利用电话开展关爱,了解老年人生活状态。

【现状描述】 目前电话语音关爱主要采取人工方式,受限于人工操作,难以覆盖大量人群。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部分街镇居委实验了智能群呼系统,可一次性拨打数百个甚至更多电话,自动记录居民上报的体温数据。但试用期间也发现,系统难以听懂上海话,也难以承担更复杂的交互功能(比如要求购买口罩等需求)。

【场景需求】 利用智能自动群呼系统,自动向村居委内数百名以上老人自动拨打关爱电话,并具备交互功能,可听懂老人的简单需求,或根据老人述说自动转人工席位。要求系统总成本低,可将有关关爱通知信息自动转换为上海话,对老人上海话的语言识别率高,并能智能识别老人的需求。

【场景适用】

主要用户:

√ C端(老年人)

B端(机构)

√ G端(政府)

主要场所:

√ 居家

√ 社区

养老机构

主要人群:

高龄老人、独居老人、纯老家庭等。

场景11:老年人智能相伴场景

【背景情况】 老年人在日常生活中,普遍希望能学习、了解各类智能化产品,能灵活便捷地获取各类养老相关信息资源,排解孤单感,丰富晚年生活。

【现状描述】 老年人使用现代电子产品还存在“数字鸿沟”,如智能手机不会使用,复杂的智能电视不会操作,比较熟悉的还是传统的电视、广播等媒介。

【场景需求】 在老年人日常生活的居家、社区、机构等各种场所和养老服务场景中,应用各类智能化、信息化手段,为老年人提供触手可及、便捷易用的养老信息资源服务和智能陪伴,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丰富老年人的社会参与。例如在综合为老服务中心、日间照护机构等社区养老场所,利用电视机、音频设备、触摸屏、机器人等智能化、信息化设备,为老年人提供视频、图像、音频等智能互动服务,让老年人便捷获取养老服务信息和智能陪伴服务。

【场景适用】

主要用户:

√ C端(老年人)

√ B端(机构)

G端(政府)

主要场所:

√ 居家

√ 社区

√ 养老机构

主要人群:

自理老人、独居老人、纯老家庭等。

场景12:机构智能视频监控场景

【背景情况】 视频监控一直是养老机构监管的重要手段,市级、区级民政部门需要能直接采集汇聚相关养老服务机构的视频信息,用于抽查监管和调查取证。同时,家属也希望能够通过远程视频方式了解老年人生活状态。

【现状描述】 目前养老机构安装了不少视频监控设备,设备种类多种多样,即使同一家养老机构,也可能根据消防安全、食品安全、内部管理等不同监管要求,在不同时间安装了多种摄像头。同时由于高清视频数据量巨大,在传输和存储空间等方面都存在较大瓶颈,目前市级、区级大多都只能对养老机构视频进行少量的调阅,无法实现全部视频的实时上传、集中备份和分析利用。监管手段还处于回溯排查方式,无法快速定位、排除隐患。

【场景需求】 提供基于视频压缩技术的低成本智能视频监控方案,能以较低的成本实现养老机构内部多个摄像头数据的实时采集、传输、保存、分析(例如单个摄像头每年数据采集、存储、传输等综合费用控制在百元左右),市、区民政部门可实时查看,在疫情发生等特殊时段可具备人员是否佩戴口罩、人员进出监测、疑似病例接触人员分析等智能检测功能。同时,老年人家属可通过APP等方式查看老年人用餐、活动等生活状态。

【场景适用】

主要用户:

C端(老年人)

√ B端(机构)

√ G端(政府)

主要场所:

居家

√ 社区

√ 养老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