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上海民政工作发展报告书 ( 2005-03-24 )

索取号: AA9202000-2005-005 发布机构:
文件编号: 公开类别:

社 会 保 障 篇

社 会 救 助

社会救助是政府和社会对因各种原因导致难以维持最低生活水平,或出现其他特殊困难的个人和家庭进行救济和援助,以维护这部分社会成员基本生活权益的社会保障制度。

2004年,市民政局认真贯彻市委、市政府以及民政部有关社会救助工作的指示精神,按照与上海大都市地位相适应、与上海社会经济发展相衔接的工作原则,坚持“以人为本、为民解困”的工作理念,积极推进现代城市社会救助体系建设,较好地保障了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权益,发挥了维护社会稳定和促进社会公平的积极作用。

2004年底,全市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为40.36万人,其中,粮油帮困对象12.02万人。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9.99万人;农村五保户0.54万人。

2002年至2004年社会救助对象构成比较

2004年,全市各级政府累计支出各类救助资金11.14亿元,其中用于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7.46亿元,粮油帮困资金0.38亿元,协保人员生活困难补助金1.41亿元,农村最低生活保障金0.94亿元,医疗救助金0.92亿元。

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 2004年底,本市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覆盖对象为21.66万户、40.36万人,占城镇人口的3.88%,比2003年底人数减少4.24万人,减少9.5%。其中,传统救济对象0.46万人,重残无业人员2.05万人,失业、无业人员家庭成员15.40万人,职工家庭成员22.45万人,全年共投入保障资金7.46亿元。

2004年城镇最低生活保证对象构成

为进一步完善救助政策促进就业的导向机制,规范救助行为,我局会同市财政局联合下发了《关于将低保家庭中有劳动收入人员基本生活费抵扣标准与低保标准的差额部分改为就业补贴标准等有关事项的通知》,以及《关于调整精简退职回乡三轮车工人生活补助标准的函》、《关于调整本市精简退职回乡老职工生活救济标准的通知》,相应调整了部分救助对象的定期定量生活费补助标准。

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 2004年底,本市农村最低生活保障覆盖对象为4.51万户、9.99万人(其中重残无业人员0.89万人),占农村人口的3.16%,全年共投入低保资金0.94亿元。农村五保户0.54万人,全年支出供养经费1,900万元。

协保人员生活困难补助 2004年,本市最低生活保障家庭中享受生活困难补助的协保人员为8.28万人,比2003年减少1.03万人,减少11.1%。全年累计支出生活补助金1.41亿元,比2003年减少0.03亿元,减少2.51%

粮油帮困 2004年底,本市享受粮油帮困的对象为12.02万人,比2003年减少0.96万人,全年累计支出粮油帮困资金3,762万元。

医疗救助 2004年,全市医疗救助金支出共计9,208.3万元,其中本市各级民政部门累计支出医疗救助金8,317.3万元,有10.74万人次的大病重病患者获得不同程度的医疗救助。其中,传统救济人员4,702人次;无业人员(含农村贫困人员)24,052人次;医保(含失保)人员17,747人次。一次性临时医疗补助60,899人次。

为切实做好本市支内(支疆)退休回沪定居人员的社区医疗互助帮困计划的实施工作,与市医保局、市总工会共同制定了《上海市市民社区医疗互助帮困计划实施细则》,并部署实施。

帮困送温暖 2004年元旦、春节,全市救助帮困覆盖人数达77.58万人次,支出资金1.95亿元。走访慰问困难对象12.89万人次。国庆节期间,全市共有4.63万人享受临时生活补助,支出资金895.54万元;3.14万人享受一次性医疗补助,支出资金844.67万元。

经常性捐赠活动 2004年,率先在普陀区9个街道全面开展上海市经常性捐助试点动员工作。截止200412月,全市已在市中心7个区建立了经常性捐赠接受点105个,累计接收衣被171,551件。对全市105个经常性捐赠接收点的工作人员进行了业务培训,拍摄了《经常性社会捐助工作流程》的电视教育培训短片。

救灾工作 7 月12 ,本市部分区县遭受飓风和暴风雨袭击,造成7人死亡,41人受伤。当晚,市局领导及救济救灾处派员赴长宁、嘉定等受灾地区核查、指导处置灾情。并于次日向民政部报告了本市受灾的情况。同时,下发了《上海市民政局关于进一步做好防汛救灾工作的通知》,制定了《上海市民政局应对自然灾害工作规程》。

对口支援 10 月19 ,市政府召开全市扶贫济困送温暖动员大会,在全市开展以“我们和灾区人民心连心”为主题的集中捐助活动,对口支援云南、四川和江西三省。据统计,全市共募集捐款626万元,旧衣被660万件,参加捐赠的总人数达到180.68万人次(其中捐款25.8万人,捐物154.88万人次)。

2004年,本市分别对云南、浙江、四川、重庆等省市发生地震、火灾、洪涝灾害的灾区,实施了救灾紧急援助,援助资金共1,200万元。

三峡移民安置 积极配合市有关部门做好三峡移民安置工作。2004年本市共接收安置重庆市三峡库区农村外迁移民1,835户、7,519人,超额完成19人。

信息化工作 2004年,社会救助三级网络信息系统建设项目被列入市政府实事工程项目。目前,社会救助信息管理新系统已在全市19个区234个街道、乡镇全面投入运行。

救助机构建设 2004年,全市大部分区县的街道、乡镇社会救助事务管理所的编制、人员得到了落实,并完成事业单位法人登记。嘉定区继闸北区以后,建立了以民非登记注册的社会救助事务管理中心。上海市社会救助事务中心已获市编委批准并正式组建。

社 会 福 利 事 业

社会福利事业,是指国家和社会为老年人及其他需要帮助者建立的各种设施和服务体系。民政部门负责社会福利事业的规划和具体的管理工作。

2004年,在各区(县)和项目单位的共同努力下,本市全面完成了市政府实事项目和民政部“星光计划”项目任务。年内,新增养老床位2,500张,其中因机构撤并减少养老床位402张,实际净增养老床位2,098张;改扩(新)建薄弱养老机构64家,完成无障碍设施建设项目36个,上海福利设施的整体水平得到了新的发展。

2004年底,全市共有养老机构439家,养老床位40,136张,床位数占60岁以上老年人口的1.58%。其中:市、区县政府办养老机构28家,占总机构数的6.4%;床位6,019张,占总床位数的15.0%;街道(乡镇)办养老机构230家,占总机构数的52.4%;床位16,973张,占总床位数的42.3%;社会力量办养老机构181家,占总机构数的41.2%;床位17,144张,占总床位数的42.7%。

2004年养老机构床位数构成

2004年,全市民间资本投入办养老机构经费达1.21亿元。市房屋与土地资源管理局公建配套资金对社区为老服务设施共投入2,000万元。全市转换机制的养老机构达47个,进行民非登记的养老机构已发展到280个,两项合计共占全市养老机构总数的75%。全市各级各类养老机构的工作人员总计10,306人,比2003年增加了1,954人。

2004年底,全市共有各级各类儿童福利机构6家、慢性精神病院3家,床位2,456张。

居家养老服务 2004年,市民政局召开上海市深化居家养老服务工作推进大会,积极推行“政府主导、中介组织、实体服务”的运作模式。市和19个区县、225个街道乡镇(含市农场局、工业园区)建立了居家养老服务(指导)中心和社区助老服务社,覆盖率占街道(乡镇)总数的96%。

制定了居家养老服务评估制度,成立了市居家养老服务评估事务所,经过评估以“服务券”为载体,市、区县财政资金和市、区县福利金共对113,259人次的老人提供政府购买服务补贴,补贴资金达17,737,387元。

2004年,全市83家社区日间服务中心,每月为1,614名老人提供日托服务,日托率达60.2%;225个社区助老服务社为21,386名老人提供上门服务。共有居家养老服务人员9,928名,其中通过“万人就业”项目,招聘本市失业、协保和农村富余劳动力人员3,777名。会同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确定了22个养老服务培训机构,为3,715名服务人员和323名评估人员进行了上岗培训。

慈善救助 1 月18 ,全市区、县成立了20家慈善救助服务社,初步形成了覆盖全市的慈善救助服务工作网络。市民政局为慈善救助服务社购置配发了统一标识的“慈善救助”服务车。至年底,全市共救助流浪乞讨人员5,181人。

年检验审 2004年,市民政局根据《上海市养老机构管理办法》的规定,从3月至6月底,开展了本市第二次养老机构年检验审工作。经自查、互查、抽查和综合评估认定,全市纳入年检验审的440家养老机构中,通过验审的为374家,需整改暂缓验审的66家,年检验审通过率达到85%

社 会 福 利 企 业 管 理

社会福利企业是以集中安置具有一定劳动能力的残疾人员劳动就业为目的、具有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性质的特殊企业。是实现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残疾人保障法》中关于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生活、保障他们劳动权利的重要形式。

2004年底,本市共有社会福利企业2,538家,职工总数125,535人。其中,健全职工71,882人;残疾职工53,653人(视力残疾5,378人,听力残疾6,602人,肢体残疾26,012人,智力残疾15,015人,其他残疾646人),占职工总数42.74 %

市民政局、市残联及市经委所属社会福利企业78家,职工总数5,122人。其中,健全职工2,486人;残疾职工2,636人(视力残疾790人,听力残疾972人,肢体残疾618人,智力残疾250人,其他残疾6人),占职工总数的51.46 %

区(县)所属社会福利企业2,460家,职工总数120,413人。其中,健全职工69,396人;残疾职工51,017人(视力残疾4,588人,听力残疾5,630人,肢体残疾25,394人,智力残疾14,765人,其他残疾640人),占职工总数的42.37 %

2004年,本市社会福利企业实现年销售收入、年利税总额分别比2003年增长12.60 %和下降8.76 %。区县所属社会福利企业实现年销售收入、年利税总额分别比2003年增长12.88%和下降8.89 %。市民政局、市残联及市经委所属社会福利企业实现销售收入、年利税总额分别比2003年增长4.20%和下降0.67 %

全市社会福利企业员工构成情况

政策法规 针对近年来歇业关闭福利企业中残疾职工困难情况,市民政局、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等5部门联合向市政府呈报了《关于批转〈关于进一步做好本市歇业关闭企业中困难残疾职工保障工作的意见〉的请示》(沪民办发[2005]1号),《意见》就这类困难残疾职工办理因病完全丧失劳动能力提前退休、一次性缴纳社会保险费、帮助有劳动能力残疾职工再就业等落实了新的保障措施。

信息化管理 在原有信息化网络建设的基础上,对“社会福利企业信息化管理系统”的硬件设备进行了更新,使管理系统不断完善,更符合社会福利企业管理的实际需求。2004年底,管理系统中共有2,666条企业信息和142,083条职工个人信息,其中残疾职工信息为57,623条。目前,软件设计单位对管理系统正在进行二级开发的部分后续工作。

年检验审 20042月,市民政局会同市国税、地税下发了《关于开展2003年度全市社会福利企业年检验审工作的通知》(沪民企管发[2004]2号)。自3月起,会同税务部门组织实施了2003年度全市社会福利企业年检验审。经认定,全市2,566家申报参加年检的社会福利企业中,合格并报市国税局的企业2,562户,占企业总数的99.8%;整改企业4户,占企业总数的0.2%

业务受理 2004年,共受理新办社会福利企业81户,安置职工总数2,943人,其中残疾职工1,200人,占新安置职工数的40.7%;改制企业96户;变更企业63户;注销福利企业232户。通过建立回访制度,加强了对新办社会福利企业的监管。

扶残帮困 2004年元旦、春节期间,市民政局组织开展了对全市社会福利企业特困残疾职工的帮困送温暖活动,给19个区县及工业系统的150名对象,发放了7.5万元的扶助慰问金。在全国助残日期间,通过表彰先进残疾职工、组织参观旅游、体育活动、家访慰问等多种形式扶残助残。据统计,全市8,000多名福利企业残疾职工参与,区县、乡镇、街道及所在企业共出资600多万元。共走访残疾职工家庭6,500多户,发放帮困资金316.5万余元。

残疾人专用生产设备进口 2004年,为加快社会福利企业产品结构调整和技术改造的步伐,进口国外残疾人专用生产设备项目共立项28项,设备仪器共85台(套),总投资22,368.28万元人民币,用汇额2,453.55万美元。经报请民政部批准的免征关税项目29项,设备仪器共76台(套),其中上年接转项目9项。全年共完成专用生产设备项目28项,免征关税约 4,492.09万元人民币。年内已有 6 个项目通过竣工验收,65台(套)设备完成调试并投入使用。

假肢和矫形器生产装配企业的前置审查 依照2004年国务院令第412号《国务院对确需保留的行政审批项目设定行政许可的决定》第67项“假肢和矫形器(辅助器具)生产装配企业资格认定”的规定,以及民政部民函[1995]248号要求,市局在网上公开相关规定,对本市假肢和矫形器生产装配企业实行资格审查和登记。2004年,共对4家假肢和矫形器生产装配企业实行了资格审查。

优 抚 双 拥 工 作

抚恤优待简称“优抚”,优抚对象主要包括中国人民解放军现役军人、服现役或者退出现役的残疾军人以及复员军人、退伍军人、烈士遗属、因公牺牲军人遗属、病故军人遗属、现役军人家属等。抚恤优待实行国家和社会相结合的方针,它是社会保障制度中特殊的组成部分。

拥军优属和拥政爱民简称“双拥”。当前,本市双拥工作的领导机构是上海市双拥工作领导小组,其办公室设在市民政局,承担组织、协调和指导本市军地双方各级各单位开展双拥工作。

定期抚恤和定期定量补助 2004年,本市享受定期抚恤金的烈士遗属(含烈士再婚配偶享受补差待遇)、牺牲病故军人遗属1,244人;享受定期定量补助的在乡复员军人、带病退伍军人及其他优抚对象5,078人。

伤残抚恤 2004年底,共有残疾军人6,967人、伤残机关工作人员138人、伤残人民警察83人、伤残民兵民工22人。本市从 200471日起 ,调整了特、一等伤残人员护理费标准,护理费标准计算基数为1,878元。2004年,本市伤残人员等级评定、换补证等共198人次;残疾军人配偶和未成年子女户籍异地迁入和本市就地农转非共7人次;改领伤残抚恤金26人次。

烈军属优待 2004年,本市享受城镇义务兵及其家属优待金6,462人(户),共有3,147位优抚对象享受医疗费用减免。

优抚政策 根据新的《军人抚恤优待条例》的规定,由市民政局、财政局联合发文,提高本市牺牲军人一次性抚恤金和烈士一次性褒扬金标准。进一步完善重点优抚对象临时补助机制,由市、区(县)、街道(乡镇)按111比例配比的方式,解决优抚对象在生活、医疗、住房等方面发生的困难。同时,在市财政投入的基础上,市拥军优属基金会进一步加大对重点优抚对象的帮困力度。

烈士褒扬工作 2004年底,上海共有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13处,其中,国家重点保护单位1处,市级重点保护单位4处,区县级保护单位8处,墓地安葬烈士6,483(不包括无名烈士),安放烈士骨灰711位。

本市保安队员陈德喜同志于 20031018为维护社会治安,见义勇为,被犯罪分子杀害, 20041014被市政府批准为烈士。

信息化工作 2004年,在建立上海市义务兵及其家属优待金发放管理系统的基础上,又继续推进上海市优抚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全市所有重点优抚对象的基本信息已全部进入优抚管理信息系统,全市伤残人员的伤残等级评定、换证、补证等一系列申报和审批过程,经市和区县二级网络流程进行。重点优抚对象定期抚恤金、伤残抚恤(保健)金、定期定量补助金的发放标准、发放金额数、年底各类数据的汇总统计已全部在系统中完成。

命名表彰 20041月,黄浦区、嘉定区、宝山区、浦东新区、虹口区、闵行区、杨浦区、长宁区、徐汇区、静安区、卢湾区等11个区被命名为全国双拥模范城;中国石化上海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电信集团上海市电信公司、普陀区长征镇人民政府、闸北区大宁路街道办事处等4个单位被命名为爱国拥军模范单位;松江区人事局局长方岷、崇明县堡镇镇党委书记洪德辉等2名个人被命名为爱国拥军模范个人。

法规建设 2004129 日,市政府《关于本市加强拥军优属工作的若干规定》(沪府发[2004]5号)正式出台。为贯彻沪府发[2004]5号文件精神,市民政局在3月底之前为全市近4,800名烈士家属制发“上海市革命烈士家属优待证”,保障本市革命烈士家属及时享受乘坐市域内公共交通车辆和参观观瞻场所的优待。

走访慰问 2004 年1 月8 ,市四套班子领导率上海人民春节慰问团,分六路走访慰问驻沪三军、武警部队的基层单位。市政府还向驻沪三军、武警部队伤病员、驻海岛部队指战员赠送慰问品。驻沪部队九大单位政治部慰问了荣誉军人疗养院的在院残疾军人和孤老烈属,并向他们赠送了慰问金和慰问品。 7 月29 ,上海市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77周年文艺晚会在云峰剧院隆重举行。韩正等军地领导与驻沪三军、武警部队官兵一起观看了演出。

宣传教育活动 2004 年8 月1 日起 ,由总政宣传部艺术局、中国美术家协会、上海市双拥办主办,上海市拥军优属基金会、上海市美术家协会、上海中国画院协办的《绿色时空——庆八一•中国人民解放军美术精品展》首次在沪举办。 1 月22 (大年初一)、 5 月1 等节日长假,由上海警备区文工团、武警上海市总队文工团、武警上海市消防总队文工团组成的上海双拥艺术团分别在外滩陈毅广场、静安寺下沉式广场、徐家汇六百广场等人流密集的商业中心举行主题广场文艺演出,申城数万群众观看了精彩的文艺节目。

双拥调研 2004 年3 月5 ,刘云耕、周太彤、戴长友等市党政军领导率本市有关委、办、局负责人,专程到嘉定区民营上海生大企业有限公司,对“两新”组织开展拥军优属工作进行专题调研。当日,市委、市政府领导还召开专题会议,对部队人大代表在人代会上所提5条建议逐条进行研究。 8916日,市、区双拥办的有关同志,赴广东省珠三角地区、厦门市、温州市,就“两新”组织开展拥军优属工作和城镇退役士兵安置工作改革问题进行学习和考察。82527日,市双拥办同志深入浦东新区、黄浦、嘉定区,对本市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开展拥军优属活动的情况进行专题调研。

双拥会议 6 月4 ,市委举行常委会,听取市民政局、市双拥办关于全国双拥工作会议、全国军队离退休干部安置工作会议精神及本市贯彻意见的汇报。

7 21 ,上海市拥军优属拥政爱民工作领导小组召开第十次全体(扩大)会议,传达《国务院中央军委批转全国拥军优属拥政爱民工作领导小组民政部总政治部全国拥军优属拥政爱民工作会议纪要的通知》(国发[2004]15号),审议了市双拥工作领导小组第九次全体(扩大)会议以来本市的双拥工作总结和今后一个时期双拥工作打算。市委副书记、市长、市双拥工作领导小组组长韩正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市委副书记、市双拥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刘云耕主持会议。市委常委、副市长、市双拥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冯国勤传达了全国双拥工作会议精神。上海警备区政委、市双拥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戴长友出席会议并讲话。

102022日,全国省区市双拥办主任会议在上海隆重召开,市委副书记刘云耕代表市委、市政府向大会致辞表示祝贺。上海市双拥办在会上作了题为“求真务实,开拓进取,不断开创上海双拥工作新局面”的交流发言。

6 14 ,市委、市政府召开专题会议,向驻沪部队反馈部队人大代表在上海市十二届人大二次会议上所提的“五条建议”的协调处理情况。驻沪部队对协调落实情况总体满意。

6 25 ,市双拥办召开区县双拥办主任会议。会上,市双拥办回顾总结了2004年上半年双拥工作基本情况,部署了下半年双拥工作要点;各区县双拥办交流了贯彻全国双拥工作会议精神的情况以及下一步双拥工作的创新思路。市双拥办副主任、市民政局副局长叶兴华出席会议并讲话。

112324日,市双拥办召开双拥办主任扩大会议。市民政局局长、市双拥办主任徐麟参加会议并讲话。市民政局副局长叶兴华,上海警备区政治部副主任晁玉奎和市民政局副局级巡视员李凤卿,分别传达了全国优抚工作会议和省区市双拥办主任会议基本情况和主要精神。

12 29 ,市民政局召开驻沪部队人大代表座谈会,通报2004年本市双拥工作情况和2005年双拥工作打算。

拥军优属募捐 在纪念中国人民解放军成立77周年之际,本市开展“爱心固长城”社会募捐活动,市双拥办、市拥军优属基金会于 81日上午 共同举办“和平不忘国防,发展不忘拥军”主题座谈会。市领导刘云耕、冯国勤出席会议并讲话,副市长周太彤主持会议,沪上30家知名企业的负责人出席了会议。

拥军优属活动 7 月31 ,上海市欧美同学会会同上海市双拥办等有关单位共同举办“迎八一—为最可爱的人服务”第三届上海市百名留学归国医学专家大型义诊活动,为驻沪三军、武警部队官兵及其家属提供免费医疗服务和医疗知识讲座。

2004年,市双拥办共组织了351,720余名驻军官兵和本市重点优抚对象前往上海双拥活动中心、上海市黄山荣誉军人疗养基地疗休养和上海市荣誉军人疗养院。

老 龄 工 作

老龄工作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和《上海市老年人权益保障条例》的规定,政府通过协调、统筹、规划、督促、宣传等形式,发展老龄事业,保障老年人合法权益的工作。

根据市委、市政府的要求,市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设在市民政局,负责全市老龄工作的牵头、协调和检查、督促工作。

截至2004年末,全市户籍总人口为1,352.39万人。其中: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260.78万人,比上年增加6.11万人;占总人口19.28%,比上年提高0.30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201.06万人,占总人口14.87%7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145.73万人,占总人口10.78%7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84.43万人,占总人口6.24%8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40.70万人,占总人口3.01%,占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15.61%8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14.61万人,占总人口1.08%,占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5.60%9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3.83万人,占总人口0.28%,占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1.47%100岁及以上老人共计548位,比上年增加94位,其中男性134位,女性414位。

2004年老龄人口年龄结构

2004年,上海老龄工作在市老龄委各成员单位,以及市、区县各老龄办的共同努力下,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努力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按照2003年市老龄工作委员会全体(扩大)会议要求,认真开展各项老龄工作,出色地完成了全年任务。

老龄工作委员会全体(扩大)会议 2004 年10 月21 ,市老龄工作委员会召开(全体)扩大会议。市领导刘云耕、周太彤出席会议并讲话。

创建全国老龄工作先进 2004年上半年,上海全面开展了创建老龄工作先进区县、先进单位的活动。7月份,通过认真评选,经市老龄委领导和市老龄工作先进评选表彰领导小组审议,评选出了10个市级老龄工作先进区,201家市级老龄工作先进单位,并向全国老龄办推荐了全国老龄工作先进区和先进单位。

纯老家庭结对关爱工作全面启动 2004年上半年调查,上海纯老家庭老年人为71万,占老年人总数的28%,其中独居老人16.6万。10月,形成了对纯老家庭实施关爱行动的指导性意见,要求以子女为主和社会帮扶相结合、普遍关心和重点关爱相结合、有形结对和无形结对相结合、结对关爱和助老服务相结合的形式,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对纯老年人家庭结对关爱行动。

法律服务维权工作 2004年,市老年人法律服务中心全年共接待老年人信访2,696人次,其中:来访1,020人次,来电1,457人次,来信219封,调处率97%。

20032004年市老年人法律服务中心接待涉老纠纷情况比较(单位:人次)

项目年份

人身权

赡养权

房屋权

财产权

婚姻权

其他

2003

141

144

1301

319

82

1584

2004

116

118

990

305

89

1078

同比增减

18

18

24

4

9

32

敬老日慰问 2004 年10 月20 ,在本市第十七个敬老日来临之际,市领导刘云耕、周太彤分别走访慰问了纯老家庭和养老机构的老年人及为老服务单位的工作者,代表市委、市政府向全市老年朋友致以节日问候。

第三期“星光计划”实施 2004年,本市组织实施“星光计划”第三期(20035月至20044月)的项目如期完成。全市新建社区老年活动室789家;在4家社区事务受理中心(社区服务中心)增设了为老服务项目;改造薄弱敬老院64家,新增床位2,500多张;新建老年人日间服务机构26家;在170个街道(镇)实施了居家养老服务补贴。据统计,区(县)实施“星光计划”第三期项目,总计投入各类资金达5亿多元。

市政府老年教育实事项目全面完成 2004年,市政府把兴办10所、完善80所老年学校列入市政府实事项目。通过制订实施方案、召开项目推进大会、加强检查与指导和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实际兴办12所,完善了91所老年学校,全面超额完成了原定的实事项目任务。

冬季为老助浴 20041月-3月,市民政局、市老龄办、市沐浴行业协会开展了“冬季为老助浴”活动,为3万名家中不具备沐浴条件的困难老人,每人发放23张“沐浴券”,共有17家浴室参加了助浴活动。

国际第三年龄大学协会(AIUTA)第22届代表大会 200410月,国际第三年龄大学协会(AIUTA)第22届代表大会在上海隆重召开。会议有22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出席,规模人数达到300余人。

第二期“银龄行动” 20046月-9月,第二期“银龄行动”的40名老年志愿者赴新疆开展了志愿服务,实施地区从新疆阿克苏地区扩大到了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涉及9个县市。在疆期间,31名老年医疗志愿者共查房1,692次,会诊965人次,抢救危重病人311人,坐诊2,084次,接诊病人达11,846人,诊断疑难病例447例,填补地、县科技空白手术项目2个,带培助手135人,举办业务培训、学术讲座258次,培训人员4,405人,开展中型手术项目9项、53例,胃道造影、右肩固定242人次。9名老年志愿者共培训教师21,000人,带教指导听课722,901人次,听教师汇报课879次,开展多媒体讲课12594人,辅导学生241,400人,座谈交流26240人,带培助手16人,与毕业班教师交流335人,培训小学生记者班5160人,高三考前辅导32650人,学术研究5410人次。

老年人文体活动蓬勃发展 20045月-11月,成功组织了上海市第三届老年文化艺术节,参加活动的老年人达到25万余人,约占全市老年人总数的10%。其中《时代鼓声》、《时髦外婆》两个优秀节目还被全国老龄办选中,参加向中央领导的汇报演出。10月份还组织开展了万名老人看发展、万名老人游浦江、万名老人网上行等活动。20044月-11月,召开了第七届老年运动会,共有43个代表团,8,434名老年运动员,参加了31个比赛项目。

扶老上网工程 2004年,在各区县老龄办的协助和上海市电信有限公司的支持下,共有50家老年电脑活动室和300家社会网吧加盟上海市“扶老上网”工程活动基地。通过“扶老上网”工程,共培训颁证27,719人。

福 利 彩 票 和 慈 善 事 业

发行福利彩票和举行慈善募捐都是为发展社会福利事业筹集资金的一种方式。

福 利 彩 票

2004年,完成1,700余个AWI系统的终端机上销售“双色球”的推广工作,由最初的每期4万元发展到每期最高达490万元,使电脑票的销量大幅增长。

推出“东方大乐透”区域联销。在“苏、浙、沪”三省联销的基础上,又纳入了福建、安徽、江西三省,将原有的“江浙沪大乐透”(377)游戏更名为“东方大乐透”,于6月上旬推向市场。

改进“时时乐”游戏系统。为提高“时时乐”游戏趣味性,增加了“前一后一”和“前二后二”的投注方式。游戏修改后,平均每期增加销量约20%左右。

推进“网点即开票”试点扩容。在大奖组停止销售后,对即开票的销售工作进行了调整,将重点转移到对网点即开票的扩容上。目前已布点200个,并推出与电视节目《喜从天降》相结合的“喜来堂”新票种,并使网点即开票销售逐渐走向规范。

推行“上海风采”多样化套票。2004年除了自行设计生肖票-鸡年套票以外,还设计了如“事事如意”、“三星高照”、“欢天喜地”、“岁寒三友”、“吉祥如意”等五种小套票票种。

拓宽电话投注业务面。通过与农业银行合作,新增了“网上委托购彩”业务,方便市民购彩。广发银行推出的“发彩卡”银行预约购彩功能运转良好,已推出5万多张卡,购彩业务量呈80%递增。

福利彩票销售 2004年,全市共销售各种福利彩票10.02亿元,其中电脑型彩票9.65亿元,即开型彩票0.37亿元。电脑票销量创历史新高。

2004年区县彩票销售一览表(单位:万元)

2004年区县彩票销售一览表 2004年区县彩票销售一览表

奖金兑付 2004年,电脑彩票各种游戏(中奖1,500元以上)兑奖人数共16,741,其中“幸运 35931人次、“幸运 373,697人次、“天天彩”(选3932人次、“天天彩”(选42,665人次、电话投注62人次,套票及网点即开票4,424人次,新增游戏“双色球”兑奖人数为4,030人次,高奖等兑奖总金额达26,438万元。

社会福利基金筹集 2004年,全市销售福利彩票共筹集社会福利基金福利金35,095.70万元,其中:上缴中央19,868.00万元,上海地方留存15,227.70万元。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5,554.10万元。上缴税款创历史新高。

宣传工作 2003年底,在东广“792为你解忧”节目中建立“792福善基金”专题节目。每周一次向全市的特困家庭和个人送上2,000元的慰问金,并制作成节目在东广新闻频率播出,起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4月,与上海市慈善基金会、市文明办、东方卫视、东广新闻台、东方早报、东方网共同创办了“东方十佳福善使者”推介活动。同月在中心网站开通了一月一次的“中心主任接待日”栏目,为彩民答疑解惑,在网站刊登新闻统发150余篇,刊登各地彩市信息7,665篇次,回答彩民询问2,453次。下半年,在《爱心飞扬天天彩》开奖节目中每周制作两次谈话节目,在第一财经广播频率《精彩大世界》栏目中,每周进行一次直播,全年50余次。

表彰先进 市福利彩票发行中心在“2004年度全国福利彩票发行工作会议”中荣获“销售一等奖”等七个奖项,受到了中国福利彩票发行管理中心的表彰。在 45召开的九届二次市募委会上,市募委对获2003年度全市福利彩票销售一等奖的浦东新区募委会,二等奖的徐汇区、普陀区和闵行区募委会,及获2003年度全市福利彩票销售增量一等奖的青浦区募委会进行了表彰。(赵申丹)

慈 善 事 业

2004年,市慈善基金会共募集善款2.4亿元,募集物资2,000万元。从1994年成立至2004年底,累计募集款物10.5亿元,其中募集基金9.7亿元,募集物资0.8亿元。

2004年,上海市慈善基金会继续坚持“依靠社会办慈善,办好慈善为社会”的宗旨,实施“安老、扶幼、助学、济困”项目,共出资1.05亿元,救助了10万余人次的困难群众。其中,出资1,209万元,资助学生11,435人;出资200万元,为郊区2,000名中小学生发放了营养午餐;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启动“外来媳妇就业培训”项目,培训外来媳妇6,089人,上岗率达50%以上;出资1,310万元,为26,250名生活困难的老人发放了慈善医疗卡;出资241万元,为777名贫困老年白内障患者、先天性儿童心脏病患者和听力障碍聋儿复聪患者进行了手术;为奉贤、崇明配置了母亲健康爱心车,对2万名妇女进行了妇科普查;出资154万元,对36名白血病配型成功患者给予资助;启动“农村合作医疗救助”项目,使14,847名农村特困人员有了基本医疗保障;出资400万元,资助2万户困难家庭;出资670万元,对3,124名因病致贫人员提供帮助等等。

2004年,共接待来访518人次,处理人民来信1,045件。

20032004年慈善募集情况比较

20032004年慈善募集情况比较 20032004年慈善募集情况比较

新年慈善系列活动 2004年元旦春节期间,市慈善基金会举办了“蓝天下的至爱”新年慈善系列活动。包括慈善慢跑、2004新年慈善音乐会、万人上街募捐、新年慈善义演晚会、“点亮心愿”慈善义拍、慈善手术、孤残儿童迎春联欢会等项活动。在“慈善义演晚会”上,市四套班子领导积极参与并带头捐款,社会各界和广大市民也纷纷捐款奉献爱心。

爱心雅集慈善演唱会 2004 年12 月4 ,市慈善基金会、上海海外联谊会等单位联合主办“港澳台沪—爱心雅集慈善演唱会”,筹集善款1,550余万元,定向用于资助贫困老年白内障复明手术和白血病骨髓移植手术。

社会经常性物资捐赠 2004年,市民政局以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委托市慈善基金会进行社会经常性物资捐赠工作。从20042月份开始在普陀区的9个街道进行经常性捐赠接收点的首批试点。到2004年底,已在全市普陀、徐汇、黄浦、闵行等七个区建立了105个经常性捐赠物资接收点,初步形成了一个覆盖全市的经常性捐赠网络。累计接收各类旧衣被17万余件,市民政局调拨15批经常性捐赠旧衣被13万余件,援助云南、四川等省贫困地区。

慈善论坛 20046月,市慈善基金会举办了建会十年来的首次大型国际交流活动,也是上海第一次召开的以慈善为主题的国际会议,即以“慈善、关爱与和谐”为主题的国际慈善论坛。美国、德国等11个国家和地区以及国内的250多名代表出席了会议,扩大了上海慈善事业的影响,开创了对外交流的新局面。

获奖 随着上海慈善事业的发展,市慈善基金会的整体形象和社会影响得到不断提升,荣获首届“全国先进民间组织”称号。

基 层 政 权 和 社 区 建 设 篇

基 层 政 权 建 设

基层政权是设在最低一级行政区域的国家机关,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是居委会和村委会。民政部门具体负责日常工作,包括:调查了解基层政权和基层群众自治组织的现状和存在问题,总结交流经验,组织先进街道办事处、乡镇和先进居(村)委会的评比、表彰活动,培训街道办事处主任、乡镇长和居(村)委会主任,指导居(村)委会的组织建设和制度建设,以及制定和修改有关的规章制度。

深入开展村务公开、民主管理专题调研活动 成立局调研组,分别到10个区县开展了全市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的专题调研活动,形成了《本市贯彻中办发[2004]17号文件的情况汇报》和《本市推行村务公开、民主管理情况的调研报告》,向市委书记办公会和市委常委会做了专题汇报,得到了市委领导的充分肯定。

评比表彰先进 闵行区浦江镇镇长连正华等19名同志被授予“上海市先进乡镇长”称号、闵行区华漕镇光华村等62个村民委员会被授予“上海市先进村民委员会” 称号、闵行区七宝镇联明村村民委员会主任严纪龙等102名同志被授予“上海市先进村民委员会主任”称号。

贯彻中办17号文件精神 组织召开了全市推进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大会,刘云耕同志、周太彤同志代表市委、市政府做了重要讲话。会期汇编下发了《经验交流材料》。

代拟《关于贯彻中办发[2004]17号文件的实施意见》 按照中办发[2004]17号文件和市委常委会决定,代拟《上海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关于贯彻中办发[2004]17号文件的实施意见》,分别听取了市协调小组各成员单位和区县的意见,并按照最新的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要求进行了进一步的修改、充实和完善。

开展《上海市村民委员会选举办法》修订工作 积极配合市人大修订《村委会选举办法》。组织开展调研,召开11个不同层次、来自各区县民政局、乡镇、村委会同志参加的座谈会;参与修订具体的条款;积极做好立法的各项相关服务工作。 819,市人大常委会通过了修改《上海市村民委员会选举办法》的决定。

抓好督察、推进和经验总结工作 开展了区县贯彻文件和会议精神的督察活动,对崇明县创建“村民自治达标区(县)”进行了验收。在全国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经验交流会上,上海市嘉定区太平村作大会交流发言,获普遍好评。

完成了全市2300名居委会主任的培训工作 开展了对换届的15个区县2,300多名新当选的居委会主任分期分批的培训工作,取得了预期效果。

此外,崇明县创建为“上海市村民自治达标县”,至此,全市郊区全部达到村民自治达标要求。

社 区 建 设

社区是最基本的社会共同体,是绝大多数社会成员工作生活的基地。所以,社区建设是旨在加强社区管理,建立公共安全秩序。整合社区资源,注重社区服务,满足社区成员需求。发展社会保障事业和科、教、文、卫、体,不断提高居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组织动员社区居民参与社区管理、选举人民代表、选举居委会成员。建立社区共治平台,实行民主自治,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

深入开展社区建设调研工作 组织开展大量调研,召开了80多个座谈会,形成了社区网格化管理、社区为民服务设施资源、街道财力运行机制等8个调研报告。完成了社会发育与社区服务、社区建设和社区党建等6个专题汇报稿的起草工作,并多次向市委书记会议、市长常务会议做了专题汇报。梳理社区建设政策意见,形成了《加强社区建设的政策意见》,并报市委。参与市委社区建设调研组工作,参与起草关于加强社区党建和社区建设的工作意见。作为市政府推进社区建设协调小组办公室的骨干力量,起草形成了《市政府关于加强社区建设扩大试点工作的意见》以及《加强社区建设扩大试点工作指导要求》等若干文件。

继续深化社区建设示范(模范)创建活动 在过去创建社区建设示范城区、街道()、居委会的基础上,2004年继续开展了示范(模范)的创建活动。共创建成社区建设示范居委会834个、示范街道()22个、示范城区1个,模范居委会583个、模范街道29个。截至2004年底,本市共创建成示范居委会2,267个,示范街道(镇)105个,模范居委会583个,模范街道29个。

做好社区建设“十一五”规划的编制工作 组织开展调查研究,认真设计规划指标,完成了社区建设“十一五”规划框架思路的编制工作。

社 区 服 务

社区服务是指在政府的倡导和扶持下,为满足社区成员的多种需求,依托街道和居民委员会,发动社区各方面力量开展的具有社会公益性质的居民服务业。

社区服务是社区建设的基础,是社会保障服务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做好社会稳定的基础工作。

以市民需求为导向,进一步发挥社区服务网、社区服务热线、社区服务超市的平台作用,推进社区服务工作。

“星光计划”老年活动室创建工作圆满完成 连续三年的“星光计划”老年活动室项目创建于20045月份全部竣工。经过各级验收、项目审计等规范程序,到2004年底前已全部向市民开放。各区县在落实“星光计划” 的三年时间内,共创建老年活动室1,408个,约占全市建制居(村)委会总数的27%。其中2004年创建数为596个,是去年全年创建数的1.9倍。市民政局对以上项目共资助福利金9,500余万元。

开展万家社区图书援建活动 2004年,全市以建成并开放的老年活动室为基础,深入贯彻落实民政部等四部门联合部署的“万家社区图书室援建和万家社区读书活动”。目前,全市已有1,346家老年活动室配置了由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统一编印出版的整套图书。同时,为了更好地发挥这些图书的宣传教育作用,以区县为单位统一定制了规范图书架;完善了图书室管理制度;因地制宜地进行了多种形式的宣传。在社区层面,有针对性地拟制了社区读书活动的长期规划、中期计划和短期安排;组织不同年龄层面、不同文化层次的读书辅导讲座、读书交流座谈、评书用书会;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读好书、办好事、做好人活动。(盛 权)

社区服务信息化工作

社区服务信息化指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依托信息网络平台为社区群众提供更为便捷、周到的社区服务,社区服务信息化在革新传统社区服务模式、改善社区服务管理手段、提升社区服务水平的同时,也进一步拓宽了社区服务的内容,丰富和发展了社区服务的内涵。

2004年,社区服务信息化工作以紧贴社区居民的实际需要为工作目标,通过“社区服务超市”建设、“安康通”项目推广、上海社区服务网改版等工作,在提高全市社区服务信息化的水平、整合社区服务资源和规范社区服务管理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安康通”为老关怀服务援助系统 年初,市社区服务中心与上海移动通信公司合作推出了“上海移动安康通助老卡”服务,使得老人不但可以通过手机获取“安康通”原有的各项服务,并可享受到移动定位、移动求助、移动生活咨询等新型服务。截至年底,“安康通”用户总数达到2.9万户,遍布全市19个区县,其中“安康通”移动用户超过3,000户。市社区服务中心还在12个区配备了18名社区综合助老服务员并初步形成体系,为社区老人用户上门提供设备维护及便民服务,全年上门服务1万余次。

上海社区服务网 截至年底,上海社区服务网新增信息7.4万余条,更新信息2万余条,为老龄网等民政子网站采集并发布信息3,000多条,信息准确率达到78%2,590个居委会的基础信息实现网上发布,居委会上网率达到96%(不含远郊区县居委会),信息质量大幅提高,有效地配合了政府信息和社会公共服务信息公开工作。

上海市社区服务热线 完成了对热线工作大厅和中心网络服务器机房的改造和扩容,热线接线席位增至50个,热线CALL CENTER系统功能得到升级和扩充。热线全年共接听市民来电23万多次,其中受理“安康通”用户呼叫12万多个,接通率达到100%,处理率、满意率分别达到95%、85%以上。

“社区服务超市” “社区服务超市”于20037月开通,至2004年底,服务项目已增至30个,发展加盟服务商140多家,共受理市民需求订单8,000多个,实际提供服务5,600多次,服务满意率达到90%左右。

重阳节“老年嘉年华”主题活动 200410月,市社区服务中心联合静安区老龄办、民政局举办了“九九重阳•年轻久久——重阳节老年嘉年华主题活动”,活动为期3天,是敬老日期间献给社区老人的一道文化大餐。活动包括老人自导自演的文艺演出、趣味有奖互动游戏活动、“安康通”和“社区服务超市”等老年服务咨询和老人用品展示以及新版上海老龄网的宣传推广,并开展了社区万人问卷大调查,参与活动的社区老人超过2万人。

《社区服务导向》 《社区服务导向》全年发行12期,每期12版,每期发行量3万份,直接送达市区的80多个中高档小区会所或居民信箱,并与上海肯德基有限公司联手通过市区60多家肯德基连锁店提供免费取阅服务。

社 会 事 务 管 理 篇

民 间 组 织 管 理

依照国务院《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基金会管理条例》,民政部门负责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和基金会的成立、变更、注销登记以及年度检查和监督管理工作。

2004年底,本市经民政部门核准登记的各类社会团体2,846个,其中市级社会团体1,002个,区(县)级社会团体1,844个。民政部委托上海日常管理的全国性社会团体24个。

2004年底社会团地分布情况

2004年底,本市经民政部门核准登记的各类民办非企业单位4,120个(包括涉外民办非企业单位29个),其中市级民办非企业单位237个(包括涉外民办非企业单位29个),区(县)级民办非企业单位3,883个。民政部委托上海日常管理的全国性民办非企业单位2个。

2004年底民办非企业单位分布情况

2004年底,本市经民政部门核准登记的各类基金会63个,其中依据原《基金会管理办法》注册登记的原有基金会59个,依据 200461起施行的《基金会管理条例》注册登记的新成立非公募基金会4个。民政部委托上海日常管理的全国性基金会1个。

社会团体登记管理 2004年,本市社会团体成立登记178个,其中市级社会团体50个,区(县)级社会团体128个;社会团体变更登记873件,其中市级社会团体408件,区(县)级社会团体465件;社会团体注销登记39个,其中市级社会团体16个,区(县)级社会团体23个。

2004年,本市应参加年检的2,677个社会团体中,市级社会团体958个,年检合格885个,合格率为92.38%;区(县)级社会团体1,719个,年检合格1,631个,合格率为94.88%

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 2004年,本市民办非企业单位成立登记623个,其中市级民办非企业单位68个(包括涉外民办非企业单位5个),区(县)级民办非企业单位555个;民办非企业单位变更登记728件(包括涉外民办非企业单位2件),其中市级民办非企业单位35件,区(县)级民办非企业单位693件;民办非企业单位注销登记87个,其中市级民办非企业单位11个(包括涉外民办非企业单位3个),区(县)级民办非企业单位76个。

2004年,本市应参加年检的3,574个民办非企业单位中,市级民办非企业单位178个,年检合格171个,合格率为96.07%;区(县)级民办非企业单位3,396个,年检合格3,159个,合格率为93.02%。

基金会登记管理 2004年,本市非公募基金会成立登记4个。

2004 61 ,《基金会管理条例》正式施行,原有的59个基金会开展换证工作,未要求参加年检。

民间组织案件查处 2004年,本市共受理举报、移送案件191件,结案185件,结案率为96.86%。其中,查处违法违规民间组织130个,打击非法民间组织及非法活动61宗。

第十四次全国部分城市民间组织管理工作交流会 2004 年11 月8 至10日,市社团局和苏州市民政局合作举办了“第十四次全国部分城市民间组织管理工作交流会”。来自全国24个城市近百名民间组织管理干部聚会申城,通过交流发言、小组座谈,实地学习考察等多种形式,对民间组织如何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发挥作用等课题进行了深入研讨。

上海荣获全国行业协会展览效果优秀单位和组织工作优秀单位 2004年,本市新成立行业协会14个。 200412911日,市社团局会同有关部门组织本市24个行业协会参加了在北京举行的建国以来首届“全国行业协会成就汇报展览会”。此次展览由国家民政部、发改委、国资委共同主办。全国30个省市的456个行业协会参加了汇报展览。上海荣获“全国行业协会成就汇报展览会”展览效果优秀单位(展区)第一名和组织工作优秀单位第六名。

上海14个民间组织荣获“全国先进民间组织”称号 2004 年12 月10 ,在民政部召开的全国先进民间组织表彰大会上,上海有14个民间组织被授予“全国先进民间组织”称号,其中社会团体9个,民办非企业单位3个,基金会2个。

社区民间组织培育工作 本市全年共培育了200多家居家养老服务机构,成立登记了全国首家养老评估机构——上海市社会福利评估事务所。各区(县)、街道(镇)因地制宜,探索各具特色的社区民间组织培育发展新路子,取得了初步成效。为掌握社区民间组织的第一手资料,200410月,市社团局分三个调研小组,分赴12个区开展专题调研,并召开了社区培育发展民间组织工作交流研讨会。在此基础上,撰写调研总报告,形成政策建议,为市政府制定《关于加强社区建设工作的实施意见》提供了有价值的意见。

基金会发展工作 国务院《基金会管理条例》颁布后,本市及时印制了《〈基金会管理条例〉培训资料汇编》,分期分批对市、区(县)登记管理干部、市级业务主管单位相关领导和联络员以及原有的59个基金会秘书长进行了集中办班培训,并结合实际制定《本市基金会换发登记证书的实施意见》,开展基金会证书换发工作。同时,对基金会换证严格把关,按照新的《基金会章程范本》修订章程,调整组织机构和领导班子,进行财务审计,并帮助区(县)的基金会变更业务主管单位。

涉外民间组织登记试点工作 在前几年调研基础上,研究制定本市涉外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试点方案和章程范本,批准成立了全国首家经济类涉外民办非企业单位——上海日本商工俱乐部、首家公益类涉外民办非企业单位——上海根与芽青少年活动中心,为今后扩大对类似组织的注册登记积累了经验。

民间组织服务中心创建工作 为适应政府职能转变和广大民间组织的服务需求,20043月,本市成立全国首家民办非企业单位性质的省(市)级民间组织服务中心——上海市民间组织服务中心,并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委托其承接民间组织登记管理的事务性、服务性工作,顺应了市社团局转变职能、提升服务与管理水平的发展趋势。本市许多区(县)也在区(县)或街道(镇)层面成立民间组织服务中心。截至2004年底,市、区(县)、街道(镇)三级共成立民间组织服务中心31个,其中普陀、静安实现了区、街道(镇)两级民间组织服务中心的全覆盖。

综合监管工作 在执法工作中注重与有关部门以及区(县)协调配合,会同有关部门妥善处理了各类复杂案件,受到了市委、市政府领导的充分肯定。积极探索与市工商检查总队、文化稽查总队、劳动监察总队等开展联合执法,民间组织的监管合力得到了增强。

四级网络建设工作 2003年全面建成民间组织四级网络的基础上,注重四级网络作用的发挥,全年通过四级网络共接报和查处各类违法、违规案件90起,加大了对民间组织社会监督的力度,促进了民间组织的健康发展。

行政检查工作 在工作中变事后监管为事前监管为主。2004年以行业协会、民办非企业单位性质的婚介机构为重点,对市、区(县)两级116个社会团体、225个民办非企业单位开展了行政检查。对行业协会主要是检查了其开展评比评审活动的情况和财务情况,对婚介机构主要是检查了其设立条件、规范服务、执行章程等情况。通过行政检查,促进了民间组织规范运作。

群众活动团队调查统计工作 设计了上海市群众活动团队信息管理系统,并在长宁、普陀两区试点的基础上,启动了全市范围内群众活动团队的调查统计工作。截至2004年底,本市已统计群众活动团队1.6万余个,参加人员43.5万,为下一步加强对本市群众活动团队的培育指导和规范管理、充分发挥其在社区建设中的作用奠定了基础。

登记管理提供优质服务 立足登记管理工作,为广大民间组织提供优质服务,实现以服务促发展。全面梳理民间组织审批工作,进一步规范了行政许可文书,适当简化了工作流程。分别制定民办非企业单位和基金会的名称核准工作规程;开展民间组织章程范本的修订工作;采取在登记接待室安置具备“办事指南”功能的触摸屏电脑等一系列措施,全面实行政府信息公开。在年检工作中,市社团局到有关业务主管单位上门指导,进一步实现了便民利民。

学习培训工作 举办了5期市和区(县)登记管理干部的培训班,对工作的重点、难点展开研讨。组织召开了学习《行政许可法》辅导报告会;启动了市与区(县)社团局干部的双向见习交流计划;组织了4批、近50名登记管理干部赴国外培训和兄弟省市学习考察,进一步提升了服务管理水平。

政策协调工作 针对本市民办非企业单位劳动人事争议问题,积极与市人事局协调,将其纳入了《上海市事业单位人事争议处理办法》。为避免事业单位、其他社会组织和民办非企业单位重名,市社团局主动与市组织机构代码管理中心协商,签订使用协议,开通了市组织机构代码数据库查询专线。

信息化建设工作 市社团局政务网站全新改版,增设信息公开专栏,提供“批文即时上网”和“即时公告”等服务。稳步推进民间组织业务信息管理系统项目,完成了《上海市民间组织业务信息管理系统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上海市民间组织业务信息需求报告》等调研报告。进一步推进网上年检工作,全市应参加年检的1,168个市级民间组织中,有695个实行了网上年检,普陀区90%以上的民间组织进行了网上年检。

社 会 工 作 职 业 化建 设

社会工作是以利他主义为导向,以“助人自助”为宗旨,综合运用各种专业知识、方法和技能进行助人活动的专门工作,在家庭生活、社团组织、社区发展、福利保障、医疗卫生、教育辅导、司法矫治、残障康复等领域广泛存在,对于调适人的社会适应、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预防和解决社会问题、促进社会稳定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社会工作既是一门体系完备的专业,又是一种科学的工作方法,也是一种受人尊重的职业,更是组织开展社会服务及公共管理的一种有效的制度和手段。

社会工作者,简称“社工”,是指实施社会工作的专业人员。

成立职业社会工作处 2004 年6 月22 ,上海市机构编制委员会正式批复,同意市民政局机关增设职业社会工作处(沪编[2004]89号)。并明确了该处的主要工作职责。 200479,市民政局正式任命了该处的负责人。

出台若干关于社会工作的规范性文件 2003年出台的《上海市社会工作者职业资格认证暂行办法》进行充实和完善,在现有“社工师”和“社工师助理”两个等级的基础上,增加“社工员”等级。 2004225以上海市社会工作者协会的名义出台了《上海市注册社会工作者继续教育暂行办法》和《注册社会工作者守则》。 2004420出台了《关于在本市民政系统及相关机构配置注册社会工作者的意见》(沪民社工发〔20041号)。

举办首次上海市社会工作者职业资格证书颁发仪式并开通“上海社工网” 2004 年5 月12 ,成功举办了首次社会工作者职业资格证书颁发仪式,市委刘云耕副书记,市政府周太彤副市长出席仪式,刘云耕副书记做重要讲话,指出这标志着上海的社会工作步入职业化专业化道路。周太彤副市长开通了“上海社工网”(www.shsw.cn)。社工网是一个集社工注册管理、信息发布、学术交流为一体的综合性网站。社工网的开通不仅给注册工作带来了便利,更为广大社工同仁们提供了交流的平台。

对外交流 20049月考察瑞典、丹麦的社会工作;200411月赴广州参加内地与香港第二届社会工作论坛;先后接待了来自香港的社会工作考察团和来自浙江、福建、江苏、广州、深圳、安徽、鞍山等地的民政系统干部,向他们介绍了上海社会工作职业化建设的推进情况。

举行第二次社会工作者职业资格认证考试 2004 年9 月25 、26日,举行了第二次社会工作者职业资格认证考试,共有3665人报名应试,其中报考社工师1,664人,实考1,040人,合格507人,合格率为48.75%;报考社工师助理2,001人,实考1,395人,合格851人,合格率为61.00%

2004 124 ,举行了首次社会工作员水平认证考试。该考试面向广大基层社会工作者,采取笔试与能力测试相结合的方法,受到了一线社会工作者的欢迎,共有17个区(县)的3,552人报名应试,实考3150人,合格2518人,合格率为79.91%

社工注册和继续教育 截至2004年底,委托上海市社会工作者协会为727名取得社工职业资格证书的人员办理了注册手续,其中社工师218人,社工师助理509人。

2004 1125 27日,市社会工作培训中心组织开展了注册社工继续教育,共有647名注册社工参加了此次教育培训。

婚 姻 管 理

婚姻管理是依照法律、法规规定,对公民进行结婚、离婚、复婚的登记和管理,包括处理违法婚姻,指导婚俗改革和保护妇女、儿童的合法权益。

2004年,全市共办理国内结婚登记123,037对,比上年上升16.67%。其中“两地婚姻”39,734对,占总数的32.29%,比上年上升28.61%。复婚登记2,687对,占总数的2.18%,比上年上升40.83%。共办理国内离婚登记27,369对,比上年上升38.90%。

共办理涉外国人、涉华侨、涉中国香港澳门台湾地区居民的结婚登记2,636对,比上年上升9.02%,涉及56个国家和地区。其中,涉外国人1,835对,占总数的62.63%,比上年上升15.92%。涉华侨449对,占总数的15.32%,比上年上升35.24%。涉中国香港澳门台湾地区居民646对,占总数的22.05%,比上年上升28.43%。全市共办理涉外国人、涉华侨、涉中国香港澳门台湾地区居民离婚登记281对,比上年上升88.59%。全市共办理国内外收养登记1,245件,比上年上升5.78%。其中国内收养登记1,169件,占总数的93.90%,比上年上升9.46%,涉外收养登记76件,占总数的6.10%,比上年下降30.28%。

2004年底涉外国人涉华侨涉中国香港澳门台湾地区居民结婚登记构成

理顺上海婚姻(收养)登记的管理体制 实行婚姻(收养)管理和婚姻(收养)登记政事分开、管办分离。2004年年初,市民政局成立了全额拨款事业编制的上海市婚姻(收养)登记中心,专门负责办理全市的涉外国人、涉华侨、涉中国香港澳门台湾地区居民婚姻和收养登记。随后,徐汇、闵行、普陀、崇明等区县也相继成立了婚姻(收养)登记中心,其他各区婚姻(收养)登记中心的体制也在酝酿之中。

加强婚姻登记机关规范化建设 20045 月,全国婚姻登记工作会议在上海召开,上海市婚姻管理处、徐汇区、浦东新区婚姻登记处被评为全国先进婚姻登记机关,黄静英等五位婚姻登记员被评为全国优秀婚姻登记员。为进一步加强婚姻登记机关规范化建设,市民政局对全市的婚姻登记机关登记工作制定了工作标准;在浦东新区婚姻登记处召开了婚姻登记示范现场会;还对全市婚姻登记员和收养登记员进行了上岗资格培训,全市登记员经考试后全部持证上岗。

聘请特邀颁证师提升结婚登记颁证仪式 2004 年1 月1 ,为了进一步树立社会婚俗新风,市民政局在全市范围聘请了叶公琦等14位德高望重的社会贤达、家庭美满幸福的55岁以上的社会名人作为特邀颁证师,为结婚当事人颁证,目前上海已经有26位社会名人接受了市民政局的聘任,成为上海市结婚登记特邀颁证师。

加强对婚介机构的管理 市民政局结合《行政许可法》的贯彻实施、针对全市申办婚姻介绍机构前置审批手续已经取消这一情况,及时修改了《上海市婚姻介绍机构管理办法》,并协同工商等部门共同研究如何加强对婚介机构的事后监管,探讨形成政府主导,行业主管的科学管理体制。还协调做好对本市婚介机构的执法检查和对违法行为的查处工作。

不断提升婚姻登记管理信息化水平 按照民政部《关于涉外、涉港澳台居民和涉华侨婚姻登记信息系统试运行的通知》要求,市民政局按照双轨运行的方式,一方面继续使用我市原有的涉外婚姻登记管理软件,一方面试点实施涉外结婚、离婚全国联网在线受理、登记。此外,经过一年的努力,目前全市除了崇明县以外的十八个区都已经实行了婚姻登记网上预约,去年全年共有4,877人次进行了网上预约。闵行等区还将现有的婚姻登记管理网络延伸到街道(镇),形成了三级管理网络。

收 养 登 记

收养登记是依照法律、法规,对中国公民、外国人、华侨、香港特别行政区居民、澳门特别行政区居民、台湾地区居民收养社会福利机构抚养的孤儿、弃婴和其他类型儿童进行登记和管理的工作。

2004年,全市共办理国内外收养登记1,245件,比2003年上升5.78%。其中,国内收养登记1,169件,占总数的93.90%,比2004年上升9.46%;涉外收养登记76件,占总数的6.10%,比2003年下降了30.28%

20032004国内外收养登记情况比较

收养登记管理不断完善 2004年本市逐步开展收养家庭评估试点工作,通过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由街道专职评估人员根据相关评估标准对收养家庭进行事先综合评估,完成评估报告,供收养登记部门做出是否准予收养的决定,从而更好的维护收养当事人、被收养婴儿和儿童的合法权益。该项工作普陀区已经开始实行。

收养登记管理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 收养登记软件于2004年在全市运用。对区县收养登记工作人员进行了专门培训,使收养登记员全部持证上岗。并不断结合实际情况对软件进行进一步完善,以更好符合收养登记管理工作的需要。

事实收养历史遗留问题努力调研协调 针对历年来遗留的本市公民生育子女后又捡拾弃婴的这种事实收养问题,积极展开调研,摸清情况,本着一切为了孩子,切实解决群众的难点问题的原则,就如何解决孩子的收养关系问题,不断努力协调有关部门,力争尽快解决。

殡 葬 管 理

殡葬管理是政府对社会的殡葬活动和为之提供服务的殡葬行业,以及相关的殡葬设备、殡葬专用品的制造、销售实施的行政管理。

2004年底,全市共有殡仪馆(包括火葬场)15,经营性公墓(包括已开业经营、含墓葬业务的骨灰堂、塔陵园)40家,经营性骨灰堂12家,骨灰撒海机构1家。

全市火化遗体101,790具,比上年度减少2.85%2004年办理国际间遗体、骨灰运输出入境60具,涉及中国香港、台湾地区和日、韩、菲律宾、新加坡、阿曼、法、德、荷兰、芬兰、美国等国家。

全市经营性公墓销售墓穴106,150穴,比上年度减少13.4%。骨灰堂寄存骨灰30,104,比上年度增加50.99%。骨灰壁葬5,019穴位,比上年度增加24.42%2004年共举办11次骨灰海葬,1,380具遗体的骨灰撒入大海,比上年度增加10.05%

开展殡葬服务进社区试点工作 为规范殡葬市场,打击无证殡葬黑中介, 2004年初,与普陀区民政局在甘泉、宜川等街道开展殡葬服务进社区试点工作:依托街道社区服务中心的工作平台,设立殡葬服务窗口,优先、优惠、优质为社区居民提供丧事服务;社区服务中心与正规的殡仪服务部合作,双赢发展。经过试点,在甘泉、宜川等街道社区内初步形成了“政府推动、社区运作、百姓受益”的社区殡葬服务网络。11月份,市局召开“上海市殡葬服务进社区工作交流推进会”,在全市推广普陀区的先进经验和做法。同时,市局还推出优惠政策,本市孤老、市劳模等特殊对象死亡后,经由社区服务中心提供殡葬服务的,每位可以享受300元补贴。

错时祭扫、预约落葬,确保祭扫人车安全 2004年冬至祭扫期间,与市公安、工商、交警、交通等有关部门共同联手,做好祭扫接待保障工作的同时,在福寿园、滨海古园分别推出错时祭扫、预约落葬的新举措。福寿园采取经济杠杆方式来调节,在祭扫日的上午高峰时间,接客班车全价收费,下午半价,而其余4天则免费,用这种方法减少高峰日带来的交通压力和人身安全问题。滨海古园对购墓准备在冬至期间落葬的客户进行了预约登记,尽量避开高峰日。这些新举措明年准备在本市各公墓中加以推广。

推出“低消费殡仪成套服务” 为了规范殡葬服务市场,解决不同层次,特别是低收入和困难群体人员的“死有所葬”问题,2004年,与市殡葬服务中心、区县殡管所和殡仪馆进行协调,在本市殡仪馆中推出“低消费殡仪成套服务”。下半年,中心所属龙华、宝兴和益善三家殡仪馆推出千元以下的“低消费殡仪成套服务”,其他区县殡仪馆陆续推出800元以下的“低消费殡仪成套服务”。

向社会公开承诺 2004 年7 月2 ,殡葬行业向社会公开承诺:殡仪馆实行24小时遗体接运电话预约服务;对参加民政部门组织的骨灰撒海活动的丧家实行一定的经济补贴。

闵行区全面完成乱埋乱葬的专项整治工作 闵行区从2002年开始,利用3年的时间对农村乱埋乱葬现象进行专项整治,到2004年底全面完成专项整治任务。全区以镇为单位建设了8个园林式、生态型的骨灰深埋区,共占地190亩左右,绿化造地400余亩。平坟迁入深埋区的骨灰以编号为标记,不立坟不树碑。三年共平迁乱埋乱葬私坟57138穴,深埋骨灰64000穴,复耕还田400余亩。

两个文明建设成果 2004年,通过创建文明行业活动,上海殡葬单位两个文明建设取得的成果有:民政部基层单位行风建设先进集体(金山区殡仪馆)全国绿化模范单位1家(古园); 上海市劳模先进集体1家(金山区殡仪馆业务组);上海市诚信服务先进单位1家(松鹤墓园);嘉定、浦东、松江殡仪馆和西园、归园、宝罗、长安、海湾寝园和松鹤公墓等九家单位通过ISO质量、环境的认证,取得了证书。

行 政 区 划

国家根据政权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将领土划分为若干不同层次的行政区域。行政区划是在行政区域里设置相应的国家机关建制和机关驻地,以及确定行政区域界线的工作。

民政部门的行政区划工作是代人民政府办理行政建制、驻地、边界的确定和变更事项,协助政府解决本行政区域的边界纠纷以及调查研究,掌握情况,发现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等。

2004年底,上海市设18个区(其中9个中心城区),1个县。共有街道办事处103个,比2003年底增加3个;镇人民政府114个(区属镇101个,县属镇13个),2003年底减少4个;乡人民政府3个(区属乡2个,县属乡1个)。全市有居民委员会3,351,2003年底增加58个;村民委员会1927个,比2003年底减少64个。

2004年街乡镇行政区划情况

行政区划协调 2004年,开展了闵行区与青浦区、普陀区与嘉定区部分行政区域界线调整的调研工作,拟定了行政区域调整方案审核意见,报请市政府批准后组织了实施。指导区县民政部门做好行政区划调整后的社会公布工作。徐汇、虹口等区按照政府信息公开和以人为本的工作要求,及时、准确地向行政区划调整地区的居民群众公布相关信息,方便了人民群众社会生活,受到居民欢迎。

为适应上海城市建设发展的需要,会同市测管办向国家测绘总局上报了新的上海市陆域面积(6,726.46平方公里)。

按照国务院关于开展全国经济普查的要求,会同市统计局开展了全市经济普查的相关基础工作,保证了行政区划单位统计的及时性、准确性。

街道办事处、乡镇调整 2004年,青浦区撤销青浦镇,设立夏阳街道办事处和盈浦街道办事处。实施在市级工业开发区政企分开行政管理属地化的工作,在原青浦工业园区社区管委会的基础上,建立了香花桥街道办事处。全市街道从100个增加到103个。对青浦区的部分乡镇的设置规模和布局进行了适当调整,撤销白鹤镇和赵屯镇建制,建立新的白鹤镇;撤销金泽镇、商塌镇和西岑镇建制,建立新的金泽镇。镇数量由2003年底的118个调整为2004年底的114个。

勘界工作 2004年,根据民政部关于开展《行政区域界线管理条例》专项检查任务的要求,提出全市开展专项检查的内容、步骤、要求,组织指导区县并按时完成《行政区域界线管理条例》专项检查工作。

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电视电话会议精神,部署上海市边界管理工作,开展行政区域界线管理工作业务培训;拟定上海市贯彻国务院电视电话会议精神的实施意见。根据民政部开展省级界线联检工作的要求,精心组织开展“沪苏线”和“沪浙线”联检工作。沪、苏两省市和沪、浙两省市分别成立联检工作班子,召开“沪苏线”和“沪浙线”联检工作总结会议,对联检发现的问题达成一致协商处理意见。

组织编制市中心城区行政区划图和区县行政区划图。会同市测绘院编绘了市中心135000行政区划图。起草上海市区县行政区划图编制技术要求,指导区县民政部门开展行政区划图的编制工作。具体指导浦东新区和南汇区率先完成了行政区划图的编制工作。

积极协助市海域勘界办做好海域勘界相关工作。讨论制定了市内“金奉线”、“南奉线”两条区县界线海域勘界方案。指导浦东新区海域勘界的调研工作。配合市海洋局组织开展无居民海岛管理工作的调查研究。

调查研究 开展城市社区网格化管理的新型社区最佳地域范围和规模的调查研究工作。对本市街道行政社区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并召集基层座谈会听取多方意见,提出了适应城市社区网格化管理的新型社区最佳地域范围的界分初步建议。会同华师大中国行政区划研究中心,在调研的基础上,提出了上海新型社区的规模和最佳地域范围划分的调研初步方案。

配合民政部开展长三角城市群协调机制和撤县建区成效问题的调研。对上海市撤县建区的成效进行总结、分析,提出建设性的建议。在听取专家关于长三角城市群协调机制的讨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对长三角城市群协调机制规划、立法的建议。

上海市行政区划情况统计表(2004.12.31)

区(县)名称

街道数

镇数

乡数

居委数

村委数

黄浦区

9

135

卢湾区

4

74

徐汇区

12

1

344

14

长宁区

9

1

176

6

静安区

5

85

普陀区

6

3

206

8

闸北区

8

1

207

1

虹口区

9

1

255

杨浦区

11

1

302

4

闵行区

3

9

289

166

宝山区

5

9

2

233

165

嘉定区

3

8

89

169

浦东新区

11

13

561

266

金山区

1

14

60

139

松江区

4

10

101

120

青浦区

3

8

57

184

南汇区

14

60

185

奉贤区

8

65

276

崇明县

13

1

52

224

合计

103

114

3

3351

1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