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老来客”健康又快乐
周浦“老来客”会馆走过28载春秋,读书(报)会等兴趣学习团队广受社区老人欢迎
2025-11-26    作者:本报记者 彭 玥

  

112513A.jpg

 

  动可唱歌、跳舞、打拳操;静可品茗、读报、聊时事。在浦东新区周浦镇,有这样一个老年人自治组织,28年间,由13人发展为千余人,数十个文体和兴趣团队满足社区老人多元需求,这就是周浦“老来客”会馆。在当地,不少老人笑称,“老来客”不仅入会门槛高,还要排队。而在周浦“老来客”会馆会长徐国标看来,只要走进“老来客”的老人都能收获健康和快乐,那便是坚守了会馆创办的初心。

 

  读书会定期开展阅读活动

 

  “看看今朝有什么时事新闻”“今天《上海老年报》健康养生资讯我已经保存下来做成剪报了”……每周一下午,十几位热爱阅读的老人总是会相聚在浦东新区横桥路8号二楼的阅览室,品一杯茶,读一读报纸杂志,交流一下所思所感。

  这是周浦“老来客”会馆读书(报)会每周都会开展的阅读活动。在这间不算大的阅览室内,有近百种报纸、杂志,这些报刊读物既是读书会成员们每周进行集中阅读学习时的信息来源,也是他们的精神食粮。今年89岁的赵天安是读书会的负责人,作为退休教师,他一直保持着备课习惯,每年都会两次制定阅读计划。在甄选信息资讯时,他也有一套自己的标准。比如,反映社会热点、紧跟时代潮流、紧贴百姓生活,“接地气,实用性强,这才是我们老年人需要的文章。”赵天安说道。

  在周浦镇社区活动中心有一间“老小囡茶室”,这是周浦“老来客”会馆专门为喜静的会员准备的,大家可以聚在茶室里,喝茶聊天,谈古论今。今年70多岁的钱自勇既是读书会成员,也是茶室宣讲员。为了方便收集和查阅资料,也为了更好地在“老小囡茶室”为大家宣讲,这几年,他制作了很多本报纸剪报,其中包括“健康养生”“生活资讯”“时事新闻”等多个主题,更为他喜欢的《上海老年报》制作了专题剪报。他说:“每次读报后,我都会把自己感兴趣的文章剪下来。《上海老年报》的文章贴近老年人生活,实用性也很强,是我阅读最仔细的一份报纸。”

  自三年多前成立至今,这个读书(报)会每年都会进行数十场集中阅读活动,成员中80多岁的老人占比不小,每次活动却无一缺席。他们始终觉得,阅读使人年轻,阅读使人快乐。

 

  28载春秋吸纳逾千名会员

 

  周浦“老来客”会馆在当地可谓家喻户晓。这个已走过28载春秋的老年人自治组织,其前身是由13名老人发起成立的“银发乐”,2012年,“银发乐”更名为周浦“老来客”,发展至今已有1000多名会员,绝大多数会员来自周浦本镇。

  据会长徐国标介绍,目前,其下有25个文体团队和24个兴趣学习小组,包括舞蹈队、走秀队、舞龙队、合唱队、拳操队、沪剧队、越剧队、葫芦丝队、萨克斯队、书画摄影,等等,相比还算“年轻”的读书(报)会,不少组织团队甚至与会馆同龄。依托周浦镇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文化活动中心现有资源,周浦“老来客”组织逾千名老伙伴开展各类活动。

  丰富精彩的活动和安排不仅丰富了社区老人的精神文化生活,“老来客”还通过《简报》形式刊登记载各项会议和活动,这也成为了对内交流和对外宣传的桥梁和纽带。

  据了解,像这样的“老来客”会馆,浦东新区已有十几家。周浦“老来客”因会员人数庞大、团队多样、活动丰富,已成为浦东新区品牌影响最大的“老来客”之一。同时,周浦“老来客”也是上海市老年基金会浦东新区代表处重点扶持的标杆会馆。为扶持这一延续多年的公益为老文化服务项目,该处在剩余资金较为困难的情况下,仍然连年增加资金投入,为包括周浦“老来客”会馆在内的社区养老服务场所增订《上海老年报》,2026年《上海老年报》的订阅量较今年更是增加近50%。

  市老年基金会浦东新区代表处办公室主任黄昊表示,周浦“老来客”团队活动丰富精彩,未来,希望推广到更多“老来客”会馆,进一步满足老人的精神文化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