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浪潮下,智能设备虽便捷,却难抵报纸独有的温度与质感”——
这份为老公益订报情厚重暖人

2025-11-17    作者:本报通讯员 黄昊 记者 伍成根

  “资金再紧张,也要挤出一部分,力争明年为浦东新区更多的社区养老服务场所和为老服务志愿者订阅《上海老年报》。”这是近日上海市老年基金会浦东新区代表处召开的办公会上,理事们一致作出的决定。

  依据该决定,市老年基金会浦东新区代表处将增加资金投入,为新区18家街镇社区“老来客”会馆、相关睦邻点和日托所等养老服务场所、社区为老服务志愿者订阅2026年《上海老年报》,订阅量较2025年增加近50%!

  “这是我们在落实全年既定各项公益项目的基础上,在剩余资金较为困难的情况下,尽最大努力为这一公益为老文化服务项目增加投入。”代表处的一位理事这样说。据这位理事介绍,代表处之所以作出这一决定,源于今年敬老节前,代表处对该为老公益订报项目实效的社区实地走访。

  在周浦等街镇,理事们了解到,不少社区的“老来客”会馆都自发成立了读报小组,每周定期活动。老人们手捧《上海老年报》等报刊围坐一堂,开展读报活动,是雷打不动的 “精神之约”。其间,有人高声诵读时政要闻,分享国家发展的喜人成就;有人细品健康科普文章,交流日常养生保健技巧;有人聚焦法律维权版面,探讨依法保障权益;更有人畅谈读后感想,在思想碰撞中传递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氛围热烈温馨。有老人说:“在这里,年龄不是距离,热爱阅读是共同纽带,因为读报不仅让我们开阔眼界、增长学识,更活跃了大脑思维、延缓了认知衰退,还收获了志同道合的真挚友谊,让晚年生活不再孤单。”

  最打动市老年基金会浦东新区代表处秘书长严怀中的是,一位社区老人告诉他,“数字化浪潮下,智能设备虽便捷,却难抵报纸独有的温度与质感”。听到此言,严怀中感慨万千:“我深知,对许多长辈而言,茶余饭后捧起一纸报纸,无需复杂操作,便能在字里行间探寻精彩世界,享受动人晚年。”

  正因为读懂了这份期盼,市老年基金会浦东新区代表处才会多年来始终坚守公益初心,每年持续增加《上海老年报》的社区订阅数量,让这份 “精神食粮” 走进更多老年人的日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