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读者咨询服务“返场”活动举行
再许“未来之约”!
2025-11-17
作者:本报记者 彭 玥

“从《上海老年报》创刊到现在,我老妈一直订阅,现在我63岁了,跟着老妈一起看”“我是你们的老读者,今天特地来看看平时‘只闻其名,不见其人’的编辑记者”……本周四上午,《上海老年报》创刊40周年暨“真情为老 服务社会”读者咨询服务活动再次亮相淮海公园。活动现场,社区养老顾问、社区为老助餐点服务人员、康复辅助技术咨询师、“乐龄·乐游”老年旅游路线推介官、医生、律师、公证员、民警等专业人士与市民读者亲密互动,广大读者与本报编辑记者也在欢声笑语中携手相约相伴未来的精彩旅程。
活动内容再扩容
助行器、适老化老人鞋……活动现场,来自胶州路207号的市康复辅具创新产品体验馆带来的十多件康复辅具吸引了不少老读者竞相咨询体验。“这个助行器蛮好的,有没有针对膝盖的辅具?”市民刘阿姨在摊位前仔细询问试用,最后决定去体验馆看看,“我想找一款适合老母亲的产品”。
来自黄浦区的社区养老顾问接待了数十位市民读者,“养老机构住养条件”“长护险相关规定”是老人们关注的焦点,还有不少读者前来咨询跨省养老的政策标准。
与此同时,来自市老龄事业发展促进中心的“银龄行动”志愿者招募也吸引了不少老人的目光,尽管部分读者因“超龄”无法报名,但摊位前仍有不少老读者咨询。
活动现场,运营沪上50多家社区长者食堂的上海缘源餐饮现场推广了社区食堂小程序“蜂邻”,“小程序可以实现查询、点餐和配送等服务。”现场工作人员表示。东犁退休俱乐部为现场市民读者带来了适合老年人群的两条短途游和一条市内游高性价比线路。
伴随着空灵的乐声,一场小型音乐会将现场活动推向高潮。随着迪吉里杜管、箱鼓、asalato球、手碟等一组小众乐器带来的神秘乐曲从两位年轻音乐人手中缓缓流淌而出,把遥远神秘的律动带进观众的心田。不少老读者驻足观看,并用手机记录下这一难忘时刻。
九旬老夫妇来打卡
明年是《上海老年报》创刊40周年。本次返场活动设置了多项互动环节,其中包括赠送精美金句卡片和加盖多款“创刊40周年”文艺印章的纪念信封;“四十不惑正当年” 拍照板打卡留念;“读者寄语”征集等。94岁的吴老伯和92岁的秦阿婆夫妇特地从宝山赶来参加本次活动,并在拍照板旁打卡留念,“我们是老读者了,希望老年报越办越好”。
作为历届活动的“热门”,此次医疗摊位由来自中山医院药剂科、华东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仁济医院老年病科、市一医院脑血管病科、龙华医院针灸科、市中医医院肿瘤科、杨浦区中心医院肝胆外科、市四医院胃肠外科的专家组成,为广大读者提供咨询并开展血压测量等。
与此同时,上海市公安局治安总队的警官也亲临现场,为市民读者提供现场咨询解答,并开展防火、防骗、防盗、禁毒等安全防范指导。上海普陀区公证处资深公证员为数十位读者解答了有关遗嘱订立、意定监护等方面的困惑。上海李东方律师事务所相关专家,为现场市民读者提供了老年赡养、财产等方面的专业法律咨询。
现场,不少读者专程赶来与本报编辑记者见面互动。他们中,有的是订阅了三四十年的“铁杆粉丝”,有的是数十次投稿的资深作者,有的是与编辑记者神交数年的“情报员”……
在欢声笑语中,他们与本报编辑记者共同穿越四十年时光长廊,许下又一个充满希冀的未来之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