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里糊涂”签的字我能反悔吗?
八旬老人预看房后草率签字 律师提醒:落笔签字前务必慎之又慎
2025-11-13    作者:刘潇潇

  

  “当时根本没看清是什么材料,我就签字了,可以撤销吗?”日前,八旬读者叶老伯致信本报,表示自己“稀里糊涂”在两份“预看房”材料上签了名。

  律师表示,根据叶老伯的描述,老人未被认定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且有家人陪同签署,材料通常有效,很难被认可撤销,因此签字之前务必慎之又慎。

 

  交房前预看房“看房到签字仅用10分钟”

 

  叶老伯是浦东一户动拆迁村民,政府补偿的两套动迁房预计2026年交房。今年9月下旬,开发商电话通知叶老伯,房子已基本竣工,可以去看房了。

  叶老伯回忆,接到电话后,他和老伴、儿子、儿媳一同前往楼盘,两名工作人员带着他们看了房子。“毛坯房,没有灯光,房子里光线很暗。”叶老伯说,两套房子总共看了不到10分钟,进去转了一圈,工作人员掏出了文件夹,让身为户主的叶老伯签了4个名字,看房就算结束了。

 

  事后觉得房子结构有问题“十分后悔签了字”

 

  回家后,叶老伯坦言,自己十分后悔匆匆忙忙间就签了字。回忆起看房的过程,他认为房子结构有不少问题。“比如厨房和厕所,都没有窗户,不通风。而且烟道在厨房正中央,烟道和上下楼层都是联通的,如果发生火灾,烟雾会随着烟道传导到上面的楼层,非常危险。”

  叶老伯越想越怕:“我连具体是什么材料都没看清,名字就签上去了,万一出了什么事情,该怎么办?”

  几天后,叶老伯找到开发商的项目部,要求拿回之前签过字的材料。沟通良久,开发商同意将材料还给叶老伯。

  记者在叶老伯家中,看到了他“稀里糊涂”签下名字的3份材料。其中两份,是两套动拆迁房子的《上海市住宅工程业主房屋质量预看房查看质量问题处置情况记录表》,叶老伯在“查看业主姓名”和“业主或看房人员”栏目内签了名,而涉及所有需要业主确认的房屋问题,均由开发商勾选了“否”的选项,即表示没有问题。还有一份,是《健康承诺函》,承诺叶老伯确认“不存在精神疾病”等内容。

  叶老伯手写了一份《声明》交给了项目部的工作人员,《声明》表示,之前签署的材料,自己概不承认、视为欺诈和侵权,并对房屋的结构、质量、面积等保留提出异议的权利。“但我不知道这个声明有没有用,也不知道开发商是不是用我签过名的复印件材料也可以完成后续的交房流程。”

 

  除非有重大误解或欺诈否则所签材料有法律效力

 

  针对叶老伯的遭遇,上海华夏汇鸿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燕晓凤律师表示,开发商将原件返还,不代表协议已撤销,除非有明确撤销意思表示或符合法定撤销情形,否则,叶老伯所签署的材料仍具有法律效力。若叶老伯能证明签署时存在重大误解(如误将“有质量问题”勾选为“无问题”)、受欺诈(如开发商隐瞒或虚假陈述质量状况),或显失公平(权利义务严重不对等),可依据《民法典》向法院或仲裁机构请求撤销。

 

  房屋若有质量问题建议鉴定后与开发商协商

 

  燕律师表示:房屋质量问题需结合国家标准判断,建议先收集证据、鉴定,再与开发商协商,协商不成可通过投诉或法律途径维权。建议可按以下方式“四步走”,维护自身权益。

  第一步,收集证据。保留房屋现状的照片及视频、购房合同、质量预看材料原件、与开发商的沟通记录等。

  第二步,委托有资质的房屋质量鉴定机构对通风、烟道等问题进行鉴定,并出具鉴定报告。

  第三步,与开发商协商,要求整改或补偿,保留协商记录。

  第四步,若协商不成,可依据《民法典》主张违约责任,或依质量问题要求解除合同、赔偿损失;也可向住建部门投诉,或通过诉讼或仲裁解决。

 

  ■律师提醒

 

  建议家人陪同签字,落笔前录音录像

 

  曾深度参与了《上海市老年人权益保障条例修正案》起草过程的燕晓凤律师表示,老年人在签署文件材料前,一定要慎之又慎,“稀里糊涂”要不得。

  燕律师指出,叶老伯虽然年事已高,可能还有听力不好等身体机能衰退的问题,但这些都不能成为签字可“撤销”的理由。即便是身患认知障碍、阿尔茨海默病的老人,疾病也只能作为医疗诊断佐证。法律上,限制或无民事行为能力的认定,仍需向法院申请宣告并判决认定。

  燕律师提醒,老人签署重要文件,要做好以下3点:

  第一,下笔前,务必问清楚签署的是什么文件,是什么内容,用于什么场景。可以请对方工作人员详细解释,并用录音、录像录下来。如果事后对比,所签文件所起的作用和当时工作人员在录音录像中所说的出入很大,是可以抗辩的。

  第二,签字场合,尽量由家人陪同,老人签字前,可让家人一起核对文件内容,慎重下笔。

  第三,涉及房产合同、银行存款等大宗财产权益内容,必要时可邀请律师等法律专业人士一同参与,确认文件内容与老人真实意思相符,再签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