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与上海老年大学“读者专属课”成功开讲
开心轻松“上手”AI 上完这堂课,收获满满

2025-11-05    作者:刘潇潇

  日前,由本报和上海老年大学联合推出的读者专属课《智能新生活:AI助您“智”享晚年》在长宁区华阳路街道飞乐居委会举办,银发学生们直呼“收获满满”!据悉,上海老年大学今年聚焦AI应用主题,已开展45场老年人数字素养与技能提升专项培训,惠及全市近1.9万人次。

  “扫地机器人,属于AI吗?红外线防盗报警器,检测到有人会响,属于AI吗?”在授课老师李莹的巧妙提问中,读者们很快分辨出什么是“AI”:能够接收、判断、大数据学习后自主做出动作并优化行为,才能算是合格的AI。所以,扫地机器人是AI,红外线防盗报警器却不属于AI。

  学会甄别AI应用,更重要的是要学会向AI“提问”。李老师通过丰富的案例实操学习,让读者们了解到怎么给AI下达准确的“提示词”。比如,用AI应用程序“豆包”修复老照片,一次修复需要提供的关键提示词,包括“去除照片折痕和脸上斑点”“重绘比例50%左右”,而二次修复则需提供关键提示词“皮肤上色”。课堂上大家频频点头,还有人认真记笔记。

  69岁的读者郑开平说:“李老师讲课太生动了,我平时就喜欢听歌,现在知道可以用微信的‘听一听’功能,找到歌曲的名称和出处,特别实用。”读者丁艳燕热爱旅游,也知道DEEPSEEK,“听了这堂课,收获特别大,现在知道怎么用AI去做旅游攻略和安排路线了”。76岁的读者陈军学会了怎么用“豆包”查询药品的注意事项、药量、价格等,这节课让她“大开眼界”,她希望以后能多参加这类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