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安法院与本报联合推出的《白云说案》专栏举行读者见面会
“老年人法治宣传,《白云说案》靠谱”

2025-10-23    作者:本报记者 丁 烨

  

102329.jpg

 

  老年人生活中难免各种矛盾纠纷、急难愁盼,用何种态度、以何种方式处理问题,往往决定着最终的结果。去年4月,上海市静安区人民法院和本报联合在《上海老年报》法律版创办了《白云说案》法治宣传专栏,通过分析全国模范法官白云及其团队办理的各类涉老民事案件,普法、讲法,将司法护老的力量送到老年人身边。

  前天,《白云说案》读者见面会在上海市老干部活动中心举行,近20位热心读者与特邀的法学专家、社会学者等,来到现场与法官谈心、聊天,交流互动。

 

  “以前遇事只能‘拍脑袋’,看《白云说案》,踏实多了”

 

  “俗话说‘养儿防老’,但如果父母当年因为种种原因没能好好抚养孩子,孩子长大后可以因此不赡养父母吗?”当静安区人民法院未成年人与家事案件综合审判庭法官助理姜悦问出第一个互动问题,坐在底下的本报热心读者纷纷举手:“不能”“不可以”……正确的应答此起彼伏。

  “那么,老人如果再婚,继子女对继父母有赡养义务吗?”“要看情况的”“这个是有条件的”……台上台下你问我答,互动问题内容涉及老人赡养、财产分配、居住权设定、意定监护、文明养宠等许多方面,读者们反应敏捷、妙语连珠,与法官互动踊跃。

  在听罢专业的解释后,《白云说案》专栏的忠实粉丝周阿姨由衷地说:“以前遇到事情只能‘拍脑袋’,有了《白云说案》,法官讲得那么清楚,心里踏实多了。”一旁的冯老伯则说,不少网络社交平台也在推所谓的“法宣”,但质量参差不齐,有的说得天花乱坠却完全不符合法律法规,很是误导,“还是看《白云说案》栏目,听白云法官的讲述靠谱,有些法律知识,我要反复看几遍才能理解、记牢……”

  读者见面会现场,《白云说案》专栏的核心主创,静安区人民法院未成年人与家事案件综合审判庭庭长白云告诉大家,在她的办公室里,有个紫色的大袋子,专门用来装来自老年读者的来信,老人们在信中与她讲心里话,向她诉说自身遭遇的难题,也不乏向她寻求帮助的。

  “老年朋友对我的厚爱与期望,都让我觉得这份工作很幸福。大家的期待和支持也是我的动力,让我更好地做好涉老审判与普法工作。”白云感慨地说。

 

  19期专栏聚焦老年群体用法律思维守护晚年生活

 

  法律并非高高在上,而是默默地守护着每一位老人的日常生活。

  在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的关心指导下,去年4月上海市静安区人民法院与本报联合推出《白云说案》专栏,一经见报便广受欢迎,收获大量粉丝。

  栏目通过法官白云的细致阐述,为老年人解读法条,剖析案件审理的关键点与法律依据,为老年朋友提供处理各类问题的“法律视角”,培养“法治思维”。

  已推出的19期《白云说案》栏目聚焦遗产继承、黄昏恋、银发消费、老年医疗纠纷、老年监护困境、超龄人员再就业等话题,围绕生活实际,由白云法官团队将“法言法语”翻译成深入浅出的、老年读者喜闻乐见的“大白话”,真正将法律知识送到老年读者身边。

  在读者见面会上,热心读者们表示,通过19期专栏的学习,最大的收获是对“法律思维”有了全新的感受——“遇事先想一想法律是怎么规定的”“碰到纠纷不要冲动,就算维权也要有理有据”“老年人知法懂法,才能更好地保护自己”……读者们也希望《白云说案》栏目能进一步拓展内容领域,让更多老年人获益。

  静安区人民法院表示,下一步,将继续以《白云说案》为纽带,将巡回法庭“搬”进社区,并开展“菜单式”普法讲座与咨询。本报也将继续与静安区人民法院深化合作,做好做精专栏,让更多老年朋友安享法治护航下的幸福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