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三轮”驻扎地铁站 人车出行遇“拦路虎”

2025-10-21    作者:本报记者 程 峰

102140.jpg

  

 

  日前,读者李阿婆致电本报反映,地铁10号线龙柏新村站几乎每晚都有多辆“黑三轮”占据人行道和非机动车道;家住浦东的市民王老伯也反映,地铁9号线台儿庄路站也存在类似问题。对此,相关区域属地交警部门回应称,他们将赴现场核实情况,并作相应处置。

 

  “黑三轮”占据人行道

 

  李阿婆平常乘坐地铁10号线,至龙柏新村站5号口回家。她发现,每逢傍晚,该出入口旁的虹井路(西侧)人行道和非机动车道上,总有多辆没有牌照的“黑三轮”停靠,“有些是残疾人机动轮椅车,有些是在电动三轮车上加装座位和外壳。”

  老人表示,5号出入口的人行道并不宽,有三分之一区域用来停放共享单车等非机动车,再加上“黑三轮”占据了三分之一人行道,于是,每逢晚高峰时间,行人经过时只能“人挤人”。此外,由于非机动车道也被“黑三轮”占据,导致部分骑自行车的人选择在人行道上骑行,更是增加了安全隐患。

  市民王老伯称,他在地铁9号线台儿庄路站1号口也遇到同样的情况。该出口紧邻杨高中路,每晚都有好几辆无牌照的残疾人机动轮椅车停靠非机动车道,影响其他非机动车辆通行。

  通常情况下,“黑三轮”起步价为10元左右,乘客为短途出行人群,通勤族是常客。市民罗小姐称,“黑三轮”客观上满足了一部分人“最后一公里”或深夜出行的需求,但弊远大于利,“他们非法占道,我有时从地铁站出来去马路对面,绕路回家。上个月,因为赶时间坐过一次,和两个陌生人同乘,司机一路上超速,没有任何安全意识,太吓人了。以后再也不坐了。”

 

  改装接客甚至逆行

 

  10月15日下午,记者在地铁10号线龙柏新村站5号口看到,虹井路人行道上有一辆无牌照残疾人机动轮椅车横向停靠,这辆车在数小时内多次接客往返,没生意的时候就占据机动车道或非机动车道停靠。傍晚时分,七辆无牌照的“黑三轮”陆续前来停靠,并“抢占”人行道上的盲道位置。其中,超过半数的“黑三轮”是由电动三轮车改装的载客车(加装车厢),有两辆电动三轮车甚至加装了两排乘客座位,可搭乘4人。

  记者询问一名驾驶员得知,他和“同行”平时傍晚出来,在这个地铁站揽客,一般要“工作”到23点。在走访过程中,2公里外的地铁9号线合川路站3号口也有“黑三轮”聚集现象,长时间占据人行道。

  除了影响行人和其他非机动车辆通行外,为了尽快揽客和快速往返,“黑三轮”还时常在机动车和非机动车道上做出冒险举动。10月16日晚,记者在地铁9号线台儿庄路1号口附近的杨高中路台儿庄路西北侧看到,有四辆“黑三轮”长时间停靠在非机动车道。此时晚高峰尚未结束,排在第一辆的车转弯后往杨高中路驶去,在杨高中路上,驾驶员看了眼地铁口,可能是发现走出来的人比较多,会有生意,他突然掉头逆行,和一辆正常行驶的电动车发生碰撞。

 

 

  ■回应

 

  将进一步加强管理力度

 

  据悉,以残疾人机动轮椅车为主的“黑三轮”交通乱象由来已久,包括交通违法多和从事非法运营等问题,取证难度也较大。对此,本市公安交管部门对于残疾车的交通违法行为坚持从严执法管理。截至9月上旬,今年全市共查处残疾人机动轮椅车交通违法2.6万起,同比上升31.5%。

  一名业内人士表示,残疾人机动轮椅车的设计初衷是为残障人士提供便捷代步工具,而非营运载体。车上的“乘客座位”本质是工具箱,按规定严禁改装成载人座位,但一些车主为了营运,私自加装座椅,甚至改装动力系统,存在极大安全隐患。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规定,非下肢残疾的人不得驾驶残疾人机动轮椅车。但记者发现,在上述地铁口旁接客的驾驶员几乎全为下肢健全者。

  记者致电12345市民热线,反映上述情况。由于事发区域为闵行区和浦东新区,接电人员将电话转接至闵行区交警部门以及派单至浦东的相关部门。

  截至发稿前,闵行区交警部门的接电人员表示,将派人赴现场核查,并作相应的处置。浦东交警部门的工作人员表示,在日常工作中,该部门与属地城管、派出所一直在联手整治地铁口周边此类车辆的载客、逆行及闯红灯等违法行为,并依法进行处罚。但由于违法车辆流动性强,游走于多个地铁口、菜市场和商场门口,对此,执法人员将进一步加大管理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