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汇区为2100名“老伙伴”志愿者开展培训
齐聚暖心课堂 “充电”助老技能

2025-09-18    作者:本报记者 吴 玮

  新的适老化改造政策有哪些?如何成为“老伙伴”志愿者?自九月起,徐汇区陆续在辖区内13个街镇,为全区2100名“老伙伴”开展培训,通过政策解读、志愿者经验分享等,让这群热心的“老伙伴”收获更多。

 

  培训“干货”满满

 

  日前,云锦路上的徐汇区龙华街道滨江水岸党群服务中心里,几十位“老伙伴”齐聚一堂,在志愿者讲师的指导下,展开2025年度“老伙伴”计划志愿者培训。

  现场,“老伙伴”政策讲解、志愿者经验分享、适老化改造政策解读、社区长者食堂等介绍,“干货”满满。“像我们区的42家社区长者食堂分布在哪里,助餐卡是否能通用,适老化补贴有哪些,这些都很实用,我们搞清楚了,可以讲给我们结对的老人听。”志愿者曹阿姨欣然表示。

  据徐汇区相关部门介绍,为进一步提高“老伙伴计划”参与者实务能力和积极性,自今年9月起,陆续在13个街镇,为全区2100名“老伙伴”带来培训提升课,每个街镇1至2场,共约20场。“‘老伙伴’志愿者能设身处地体会老人的心情和需求,现在已是社区中不可忽视的为老服务力量。通过提升培训,让志愿者们收获更多,在积极的循环中,让社区老人的生活更加便捷和美好。”相关人士表示。

 

  一份特殊的连接

 

  现场,优秀“老伙伴”的经验分享令人肃然起敬。“我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老伙伴’,这份工作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更多是涓涓细流般的日常,一声问候,一次搀扶,一趟代购,却让我们和那些年长的老人之间建立起一份特殊的连接。”67岁戴玉秀的一席话赢得了在场志愿者们的共鸣。

  戴阿姨在退休后成为了一名“老伙伴”志愿者,至今已有十多年。戴阿姨坦言,关爱社区老人是要发自内心的,以心换心才能得到对方的信任。她新近结对了一位失去老伴的阿姨,戴阿姨就经常陪她聊天,慢慢地疏导。渐渐地,这位阿姨从情绪“阴霾”中走了出来,有什么开心或郁闷的事情,都愿意敞开心扉,而一句“戴阿姨侬来啦,我心里交关开心”,也让戴阿姨的心头暖暖的。“对方收获的是一份慰藉和温暖,我们收获的是一份满足和快乐。”戴阿姨如是说。

  71岁的鲍霞明担当“老伙伴”也有十多年,目前已结对6位老人,在她居住的小区里,不少结对老人是相处了十几年的老邻居,鲍阿姨和他们相处得更像是家人。去超市帮忙带个电蚊拍,顺路捎一盒酸奶,需要帮忙时及时搭把手,全是点点滴滴的小事,但鲍阿姨都会放在心上。九十多岁的高老伯是位独居老人,子女住得远,一次老人突发身体不适,第一时间想到的是向鲍阿姨求助。由于送医及时,老人最后无碍,赶来的家属连连感谢鲍阿姨:“还是近邻好啊!”

  在这些热心“老伙伴”的带动下,现在正有更多的居民加入到志愿者行列中。在徐汇区,目前“老伙伴”志愿者达到了2100名。每位“老伙伴”会结对5位左右需要关怀的高龄或独居老人,这使得生活在徐汇区的一万余名高龄老人的生活里,多了来自“老伙伴”的关心与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