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武康的“小巷总理”柏祖芳:
用民主协商守护烟火人情

2025-08-26    作者:施 轩

  武康大楼,这座静静矗立在淮海中路与武康路转角的船形建筑,是近年来上海最热门的“网红”打卡地之一。无论是工作日还是节假日,大楼周围总是聚集着拍照打卡的游客。人们举着相机,寻找最佳拍摄角度,用镜头记录这座建筑的独特魅力和梧桐掩映下的海派氛围。

  游客眼里是风景,居民眼里是生活。看上去高大上的武康大楼,柴米油盐酱醋茶,接地气的百姓生活一样也不能少。在武康居民区,有一位短发、圆脸、总是笑容灿烂的党总支书记柏祖芳,被居民们亲切地呼为“柏阿姨”“柏书记”。因为有着丰富的管理、党建工作经验,60岁的柏祖芳依然每天穿梭在这个街区,关注着居民生活的点点滴滴,推动社区自治不断创新。

 

  五场大讨论开拓社区治理新模式

 

  在这个高度开放、流动的街区,怎样才能更好地守护居民安全?如何才能让居民、商户、游客都能享受到美好社区里的美好生活?在柏祖芳看来,“美好社区要貌美心更美,这颗‘心’就是民主协商的决事方式”。

  “自从这里成为网红打卡地后,我们的日常生活就不可避免地受到影响,游客们拿着‘长枪短炮’,常常让身穿睡衣的居民手足无措。”有居民提出。面对“网红”街区带来的“甜蜜烦恼”,柏祖芳先后召集了五场“武康大讨论”,邀请居民代表、网红博主、周边商户、游客代表、律师等畅所欲言,大家敞开心扉,把问题与需求摆上台面。从居民心目中的美好社区模样,到开放式弄堂的和谐相处之道,再到网红效应带来的烦恼等议题,大家各抒己见。柏祖芳带领团队耐心倾听、细致记录,最终汇总形成25个问题、45个需求的问题清单和需求清单。

  “这是我从事居民区工作十多年以来,第一次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能够收集到这么多的问题和需求。”柏祖芳表示。“基层治理不能几个人说了算,要体现全体居民的集体意愿,要维护公众利益的最大公约数,才能彰显蓬勃的生命力。五场大讨论为我们社区治理开拓了新的工作方式。”五场讨论会共吸引超过九成的居民参加,在这些讨论成果的基础上,柏祖芳和团队最终制定了居民公约、游客公约、商户公约三大公约。同时,继续组织各方代表共同参与公约的修改完善,让每个人都成为这一方美好社区的“当家人”。

 

  居民共商共治空中花园焕新颜

 

  在武康大楼里,还有一个鲜为人知的“宝藏空间”。武康大楼二楼平台的华丽转身,堪称居民共商共治的典范。时光回溯至2019年,武康大楼迎来了近十年来最大规模的保护性修缮工程,百年武康大楼在居民支持下将外立面所有的附着物全部拆除,展现出“最美素颜”。

  然而,衣物晾晒的难题却摆在了面前。了解到居民生活的实际需求后,柏祖芳迅速组织召开居民议事会,邀请居民们共同商讨解决方案。会上气氛热烈,有人提议将汽车间上方的闲置平台改造成“公共晒台”,以满足晾晒需求;还有人提出,可以在平台上增设小花园、座椅等休闲设施。柏祖芳认真倾听每一位居民的意见,积极协调街道居委,推动这一方案从设想走向现实。

  这个曾经被闲置的平台迎来了新生。原先的水泥地被一块块精美的红缸砖取代,不仅吸水防滑,还增添了复古韵味;晾衣架则采用装满水泥的轮胎进行加固,既稳固又与汽车间的历史特色相呼应。

  焕然一新又亲切如故的武康大楼空中花园,提升了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这方空间也在居民的共商、共建、共治中不断焕发新生。在居民的提议下,二楼平台又先后新增65种植物,并对晾衣区和绿植区进行了合理分割。在一次片区条块协商会上,有居民提出:“露台花园可否请专业力量协同管理?”听到这一诉求,柏祖芳积极回应,邀请社区园艺师、专业机构来到武康大楼,评估二楼平台的改造细节。在改造过程中,居民们也积极参与,在大楼居民、专业人员与居委干部的“头脑风暴”下,设计方案不断修改和完善,最终实现了空中花园的2.0版升级。

  如今的武康大楼二楼平台,不仅是美丽的空中花园,更是记录着社区民主协商历程的“议事厅”。在这里,居民们共同讨论社区事务,共同制定社区规则,共同分享社区发展的成果。内外兼修的武康大楼,正是全过程人民民主在基层实践的生动写照。

 

  从网红地标到温暖社区守护城市记忆

 

  百年武康大楼,外面是城市烟火气,里面是浓浓人情味。“我们武康大楼里面,老人占了31%。按照世界标准,超过10%就已经属于老龄化社区,武康大楼可以说是严重老龄化社区了。”柏祖芳说,为此,武康大楼里的六七十岁的低龄老人和八九十岁的高龄老人两两“结对子”,平时通过手机聊天互相嘘寒问暖,常常也会端着热汤热菜上门面对面传递爱心。这样一来,武康大楼里的居民,家家户户都觉得,那种老上海弄堂里热腾腾的人情味还在,一点也没淡。

  柏祖芳还带头成立了居民公约文明实践倡导队,每周在楼道巡逻,督促人人遵守居民公约,对楼道堆物、乱停车等现象及时劝导,在旅游高峰时段,每天安排居民志愿者在大楼“船头”维持秩序。“网红弄堂”武康路391弄“关不上的大门”获得了科技赋能;弄堂居民和商铺业主一起扮美角角落落,让它成为励志弄堂、亲邻弄堂……

  凭借诚恳、热情的个人魅力,善于沟通协调的能力,柏祖芳在群众中赢得了极好的口碑,成为社区居民的“主心骨”,有了难事大家都爱找她。“家里就我和老伴,有些事不方便和别人说,就只想和柏书记说。居民区有啥事只要柏书记说了,我们也都会来。”一名社区群众这样说道。八面锦旗和六封感谢信就是对她和武康居民区党总支这些年用心用情付出的最大褒奖。

  百年武康大楼的故事仍在续写,柏祖芳的脚步也从未停歇。她仍将继续奔走于街区的每个角落,为守护这份独特的城市记忆贡献银辉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