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天养生正当时 冬病夏治有讲究

2025-07-21    作者:本报记者 彭 玥

071922.jpg

  

  入夏以来,上海“热力值”持续飙升,本周末,将正式入伏。随着三伏天到来,中医“冬病夏治”的黄金期也随之到来。目前,“冬病夏治”效果较好的疾病涵盖多个领域,如哮喘、慢支、反复感冒、过敏性鼻炎、虚寒性胃痛、胃肠功能紊乱、风湿免疫性疾病等。最近,沪上各大医院的“冬病夏治”项目已火热开启。据了解,为满足广大市民的个性化需求,今年,不少医院都推出了特色诊疗项目和多种经典疗法等。

 

  多个特色诊疗项目和经典疗法首次开设

 

  “我爸爸一到冬天就胸闷气短、乏力没劲,有时还会双腿浮肿。”听说老年病也可以冬病夏治,市民瞿先生一大早便赶到医院。“刚刚咨询了医生得知,这种症状很可能是心脏功能‘力不从心’了,医生建议试试三伏贴。敷贴是外治法,老年人一般都可以接受。” 瞿先生表示,会带父亲前往医院就诊,如有效果,将会在每年夏天坚持治疗。

  今年,上海市中医医院首次开设了老年病科的冬病夏治项目。老年人常见的心功能不足多因久病体虚、阳气亏虚。三伏天是“温养心阳”的黄金窗口,此时调理将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们会将特制的温阳益气、活血通络中药,精准贴敷在心俞、肺俞、肾俞等关键穴位,就像给心脏点燃一把温暖的‘小火苗’。”该院老年病科副主任胡晓贞介绍,老年科三伏贴适用于心功能不全的老年患者,反复出现胸闷、心慌、气促的老人,免疫力低下、易感冒人群以及冬季病情加重的慢性病患者。

  除了老牌三甲中医医院,部分二级、三级医院也于日前陆续开启“冬病夏治”模式,其中,特色诊疗项目也有不少。今年,宝山区中西医结合医院中医妇科开设了“冬病夏治”特色门诊,通过多种中医疗法为女性患者提供治疗。据了解,女性的痛证、寒证、瘀证、虚证等都可尝试冬病夏治。

  除传统三伏贴外,上海医大医院中医科整合现代中医技术形成“组合拳”,目前有葫芦灸、火龙罐、穴位埋线、夏季膏方、龙骨灸、三伏针灸等冬病夏治经典疗法,其中,个别疗法颇具特色。此外,青浦区徐泾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也在今年“冬病夏治”项目中新增了针对儿童呼吸系统和消化系统疾病的儿童穴位敷贴。

 

  夏季养生有新选择多款中药调理饮任您选

 

  近几年,中药饮品日渐风靡,尤其是部分饮品店打造的添加中药成分的饮品“噱头十足”。然而,真正的中药饮具备调养效果,不少医院都推出了中药调理饮。市中医医院在传统乌梅饮的基础上,结合现代都市人群的体质特点升级配方,新增桑椹、百合,形成更贴合市民需求的“百合乌梅饮”。

  据了解,“百合乌梅饮”不仅可单独服用,针对脾胃气虚、气血不足等症状,还可搭配该院药膳“益气饮”“养心饮”等共煎。

  记者注意到,部分家门口的地段医院也推出了中药饮。“我最近总是出虚汗,还经常心慌、手麻,是什么问题啊?”听到市民黄女士的症状,静安区大宁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科医生在诊断后建议她尝试生脉饮,以滋阴补气、止虚汗,后续再配合“三伏贴”进行系统调理。

  为满足辖区居民夏季养生保健需求,该中心精心研制并首次推出包含乌梅饮、化湿饮、生脉饮在内的三款三伏饮。据该中心中医全科副主任医师留寅清介绍,这三款饮品的配伍紧扣三伏养生要点,针对居民中普遍存在的气阴两虚、湿气困重等健康问题。

 

  超重、“将军肚”咋办?收下这份中医减重秘籍

 

  近年来,随着大众对“体重管理”的重视度日益提高,不少医院都推出了减重门诊或代谢门诊等。那么,体重超标、有“将军肚”怎么办?冬病夏治有办法吗?

  “医生,这是我的体检报告,你帮我看看,这上面好几个检查结果都有问题。”市民闫老伯说,体检报告显示,他不仅超重,还有脂肪肝,血脂也不正常。“我明明吃得不多啊!怎么会有这么多问题?”闫老伯表示,由于平时还常常头晕乏力、舌苔厚腻,所以特地带着体检报告让医生诊断。

  市中医医院治未病科主治医师伍睿昕表示,闫老伯的身体出现这些症状,说明他很可能属于痰湿体质。“像‘将军肚’、面部油腻、食欲不振或暴饮暴食、疲倦嗜睡等都是痰湿体质的典型表现,如果长期忽视痰湿体质,可能发展成为肥胖和三高等。”

  “对于痰湿体质人群而言,夏季是化解湿浊、调理代谢的黄金窗口期。”该院治未病科副主任张毅介绍,痰湿体质冬病夏治特色疗法包括三伏贴、督脉温阳灸、祛湿中药浴足方以及结合饮食和运动的日常冬病夏治辅助法。“我们采取一人一方,辨证施治。多角度多维度激发人体内阳气,驱散深伏体内的寒湿痰瘀,以达到未病先防,已病防变,瘥后防复。”

  此外,奉贤区中医医院今年的“三伏贴”还新增了针对腹型肥胖的肥胖贴、改善脾胃虚弱的健脾祛湿贴等。上海医大医院中医科也可在儿童肥胖干预、成人减重祛湿等方面为市民提供个性化调理方案。

  为了让冬病夏治“不白治”,医生提醒广大市民,还需注重日常起居的养生。比如,不要长期居于空调室内,适当发汗有利于寒湿散发;冷饮可以偶尔吃,但不要贪凉;保持心情舒畅,早睡早起,避免熬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