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旧物入“爱回收”金额“去哪儿”了?

2025-07-15    作者:本报记者 吴 玮

071527.jpg

 

  “小区设了‘爱回收’投放箱,给居民处理可回收物带来很大方便,不过最近也发现一些问题,像之前手机上显示金额到账,现在找不到了,不同回收物原先不同价,现在都一个价了。”近期,家住杨浦区打虎山路的陈老伯向本报反映使用“爱回收”智能回收机时的种种疑问。

 

  老年居民爱“回收”提现却遭遇困惑

 

  走进打虎山路陈老伯所住小区,靠近绿化带区域,一台2米多高、青黄色的回收机进入视线,机箱醒目地标注着“爱回收·返航新生”等字样。“这台机器放在小区好几年了,我经常来扔可回收物。”陈老伯一边说,一边在机器的显示屏上输入手机号,待小窗自动打开,老伯将一袋子塑料饮料瓶放入其中,几秒后,机身显示器出现重量和预估回收金额,老伯手机上也随即跳出了微信消息提醒,显示“回收订单审核结果通知”。

  “以前打开这条通知,会看到金额到账,现在只显示重量。”老伯有些纳闷地说,金额是可以提现的,但现在不知道去哪里找,又如何提现呢?偶尔,他遇到工作人员来收取机器里的物品,询问时,对方连连摆手说不知道。

  在邻居张老伯和记者的帮助下,陈老伯在“爱回收”微信小程序里找到了“钱包”,一步步按提示操作,“躺”在“钱包”里的四十五元回收金被成功提现。“原来是这样弄,如果有人教一下就好了,或者把回收金额直接发送到微信钱包就好了。”陈老伯感慨地说。邻居张老伯坦言,这个提现步骤也是他自己慢慢琢磨出来的。“投放箱的出现对居民家里的废品回收再利用带来很大便利,更是件利国利民的好事,应当在操作上更加方便、简单。”两位老伯建议说。

  在小区采访时,也有老年居民表示,因为不懂操作,不会用这个回收机,家里的废纸板塑料瓶还是等待熟悉的“收废品”吆喝声。

 

  怎么用?哪里找?常常“难倒”老人

 

  记者在走访过程中看到,不少小区都设立了“爱回收”回收机,有的小区甚至放置了多台机器。和陈老伯所在小区的柜子相同,回收机上分门别类地标注可回收物的品类,不过,显示器或机箱上没有使用步骤说明。

  打开“爱回收”小程序,首页菜单名目繁多,多以电子产品类回收为主。其中“生活杂物”和“返航新生”菜单是“对接”可回收物的。一层层翻找,只找到“回收哪些”“回收流程”“回收去哪”及积分换礼品、减碳活动等介绍。要找到诸如“开门投递”“订单审核”“钱包提现”等常见问题的解释,需要从“我的”菜单进入,查找“附近回收机”,点击一台回收机,找到“帮助中心”,再点击“回收生活杂物”选项,选择查看。

  多位正在投放的居民向记者提及,平时投放时常会遇到“卡壳”的老人。“老年人不知道怎么操作,特别是找不到回收金在哪里提现。”一位居民表示,她就手把手教过好几位阿姨叔叔怎么使用,“说一遍也不一定都记得住”。受访居民提议,智能机器应该印上一些简要说明,告知使用方法、操作步骤等,方便居民实际使用。

  记者随后联系了“爱回收”4001581707热线。客服人员表示,可回收物的回收金,确实需要到App或小程序内按步骤进行手动提现,“毕竟是不同公司不同平台,不能直接打钱”。目前,各类可回收物实行统一价格回收,回收金按市场价格波动会作调整,具体价格以屏幕显示为准。“一般机器投放初期,会安排志愿者在小区指导居民使用,如果居民遇到使用上的问题,建议拨打咨询电话。”客服人员提议说。

  对于陈老伯及受访居民希望增加指导、说明等建议,客服人员表示会向上进行反馈。

 

 

 

  ■记者手记

 

  智能设备别让老人“卡壳”

 

  采访过程中,陈老伯的困惑并非孤例。很多老人能熟练地投放可回收物,却在最后的操作细节上被悄然绊住。看到老人对着手机皱眉研究,回收金额去向成了“谜题”,提现路径要靠“摸索”,科技便民与适老化服务之间产生落差。

  陈老伯等老年居民的遭遇看似事小,却折射出智慧城市建设中普遍存在的“重投放轻服务”现象,特别是对“走得慢一些”的老年群体而言。

  一个简单的操作提示贴纸、一次定期驻点指导,或许就能让便民设施真正地“暖”起来。当“双碳”目标遇上老龄化社会,绿色科技需要更多人文温度的加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