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队最长的不一定是打卡点,而是公共厕所。”这句话一度是上海部分网红街区的写照。
今年的端午小长假,仅0.4平方公里的武康—安福风貌街区,日均涌入7万人次游客;就连最近的工作日、双休日,这里也有日均3至5万人次的客流量。如何解决网红街区“如厕难”?
徐汇区湖南路街道多部门合力,3天“谈”出 14个“共享厕所”,多家单位、商户的厕所对市民游客开放。经过一段时间的试点,“共享厕所”进入常态化运作,通过商户们“人手一份”的地图索引,来逛武康路、安福路的市民游客可以快速、准确地找到最近的厕所。
一张“共享厕所”地图解游客“燃眉之急”
“请问店里有洗手间吗?能用一下吗?”在武康大楼一层沿街的大隐书局·印象武康主题店,这样的问题,收银区的工作人员每天都要回答上百次。
在书店最里端,原先内部使用的厕所目前全部共享了出来。如遇瞬时“厕源”紧张,工作人员还会拿出一张“厕所点位表”地图,为内急的市民游客指明方向。这张地图上,清晰地标明了武康—安福风貌街区及周边路段厕所的位置,红色是公厕,蓝色是共享厕所,每个点位所在路段、名称、具体门牌号、开放时间,一一列明。
记者在大隐书局看到,店内厕所空间虽不大,但都是独立隔间,打理得也很整洁。刚从厕所里出来的王女士说,她带八岁女儿从山东来上海旅游,在武康大楼附近逛时,孩子急着要上厕所,她情急之下询问了一家饮品店,店员指着一张地图说,最近的厕所就在大隐书局,她们连忙找了过来,没想到真的“借厕”成功。
“带孩子出门玩,最担心的就是一时之间找不到厕所,这种共享模式对我们游客来说非常友好。”王女士点赞道。
“把自家厕所共享出来,也给店铺带来了客流”
大隐书局店长张姿灵表示:“平时,来收银台咨询厕所的顾客特别多,我们索性将方便场所共享出来,‘于人’提供方便,‘于己’带来流量。”
在武康路的多家商户门前,同样都贴着这张名为“武安街区及周边日常开放厕所点位表”的地图。一家商户的店员告诉记者,他们家虽然没厕所,但贴出共享地图后,许多顾客都会过来看,“给小店也带来一些客流”。就连店员自身也受益了:“以前我们自己上厕所也要出去找公厕,有时店里就我一人,为了赶时间,只能先锁门,骑个共享单车去。如今有了共享厕所,店员也方便了。”
增加垃圾清运频次 打消商户顾虑 3天“谈”出14个共享厕所
发起“共享厕所”的初衷,源于武康大楼及周边马路迅速走红后,屡创新高的客流和商户们普遍反映的如厕难题之间的矛盾。转机出现在今年“五一”小长假前的街区大讨论中,设立“共享厕所”的想法随即付诸行动。
湖南路街道快速启动“民情快办”机制,结合公共资源、驻区单位及商铺分布,在现有公厕和党群服务点之外,积极挖掘沿街商户潜力。
街道社区管理办、社工办、街区党支部等,联合区域单位、“路管会”等自治力量,挨家挨户走访,摸清商铺内设厕所对外开放的可行性。工作人员与符合条件的商铺一对一沟通,为打消商户“开放厕所后会增加保洁负担”“担心设施损坏”等顾虑,街道为所有参与“共享厕所”的商户增加一次垃圾清运,并提供免费的专业保洁培训。双方共同协商开放时间、日常管理细则等具体问题。
就这样,3天内“谈”出了14个“共享厕所”,加上原本的8个公厕,一份标注着22个厕所的“大客流开放点位图”被制作出来,并在“五一”前分发到街区所有商户手中。
从大客流试点到常态化开放 武康路一带日常有20个厕所
经过“五一”、端午两个小长假的试点运行,在街道收集反馈的调研中,市民游客对“共享厕所”普遍反馈良好,就连商户也纷纷表示,此举方便了游客,带来了人流,拉动了消费。
近期,“共享厕所”的开放进入到常态化模式。除街道党群服务中心、武康路旅游咨询中心、武康社区食堂、多个居民区党群服务站外,大隐书局、圆苑酒家、武康庭办公区域等商户也加入进来,加上周边公厕,日常开放点位稳定在20个。遇到节假日时,会启动更多“共享厕所”参与的大客流模式。
“共享”带来的便利,还需市民游客共珍惜
“共享厕所”缓解了游客如厕难的问题,但挑战依然存在,比如,老房厕所因使用频率激增,马桶堵塞成了高频事件;保洁压力成倍增加,厕所耗材加速损耗……面对新问题,街道层面多管齐下,及时响应:发动区域化党建共建单位的力量,通过众筹方式,定期为参与开放厕所的商户集中配发易耗品;针对“保洁跟不上”问题,通过专业力量和志愿者,对高流量点位厕所增加保洁频次,实施时段性“包干”清洁等。
“共享厕所是解决燃眉之急的应急举措,要让它行稳致远,不仅需要依靠商户的爱心和政府的补贴,还需要每一位市民游客共同珍惜这份便利,一起守护城市街区的整洁,传递城市的温度。”湖南路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后,这张“共享厕所”地图还将结合需求进一步拓展和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