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发力量”再次出发 用奉献书写“沪疆情”

2025-06-24    作者:本报记者 彭 玥 发自新疆喀什

062430.jpg

 

  辞却江南烟雨色,来耕瀚海济时心。6月22日,第二十一期(2025年)沪疆“银龄行动”的20位老专家志愿者飞抵新疆,开启为期52天的援疆之旅。昨天上午,他们即分别赶赴喀什地区的喀什市、莎车县、泽普县、巴楚县、叶城县等援助地,将在当地的医院、民政、教育等机构开展服务,同时开展“传、帮、带、教”工作。志愿者中,包括医疗卫生专家7名,养老服务管理专家4名,教育、心理专家6名,社会组织、社会救助、社团管理领域专家3名。平均年龄64岁,最年长者69岁。

  自2003年开始,根据全国老龄办的部署,上海每年组织医疗卫生、文化教育、农业科技等方面的老专家、老教授赴疆开展智力援助,沪疆万里路已经走过逾20年。

  20多年来,沪疆“银龄行动”已成为上海老龄工作的重要品牌,成为展示上海老年人“老有所为”良好精神风貌的重要实践。从浦江两岸到天山南北,老年志愿者们跨越山海,不负使命,立下了“以心助疆,以爱为铭”的誓言。今天,让我们走近他们,看看他们将如何开启新一年的志愿服务工作。

 

  培训科普  推动当地医院药学发展建设

 

  今年是副主任药师唐琦文第6次参加沪疆“银龄行动”。抵疆后,虽然时间紧凑,她仍利用仅有的半天休息时间来到曾先后援助4次的喀什地区第二人民医院(以下简称“喀什二院”)。还是那扇熟悉的大门,还是那间熟悉的办公室,唐琦文曾教授过的学生早已恭候多时,“唐主任,您终于来看我们了,太想您了!”

  2017年,唐琦文第一次来到喀什二院,时任药学部主任向唐琦文提出了创建“药师培训基地”的大胆设想。可是,除了设想,所有的准备工作都要从零开始。2017年至2019年,依托上海医疗资源的优势,唐琦文帮助喀什二院筹备师资、教材等,终于在2019年5月帮助喀什二院成功创建“中华医学会全国临床药师规范化培训学员培训中心”。该中心填补了南疆县级医院临床药师本地培训的空白。当时,身在上海的唐琦文接到了来自喀什的电话,“唐主任,三年了,我们终于成功啦!”

  此次援助克拉玛依市中心医院,唐琦文早在出发前就设想了很多,上海医疗机构的药学门诊已较为普及,在这近两个月的时间里,她希望在做好药学部基本规范的基础上,开展合理用药的科普宣传,推动该院药学门诊的开设。

 

  制作课件  为医疗机构带去“上海经验”

 

  副主任医师邱伟民最难忘的便是去年援助喀什二院时去救急的情景。“手术室有紧急情况!”上岗第二天,带着舟车劳顿的辛苦,邱医生在喀什二院妇产科指导了一台高风险手术。在为患者制定了最优方案后,手术风险很快逆转,患者转危为安。

  在喀什二院援助期间,除了接诊“疑难杂症”,邱医生还多次随院方下乡巡诊。巡诊中,邱医生对县级医院的情况进行了了解。“现在南疆地区的县级医院硬件设施设备都很好很完善,他们需要的是软件,即先进的技术和理念。”

  去年援疆期间,邱医生指导手术44台、多学科会诊1次、抢救会诊3次、讲课2次、疑难病例讨论5次,门诊多达260多人次。此次援助泽普县人民医院,邱医生提前制作了相关课件,希望在制度、实操等方面进行规范化培训,“比如手术过程中,如何进行规范化操作,等等。希望以点带面,提升当地规范化医疗建设与管理水平”。

 

  开设讲座  助当地师生舒缓排解压力

 

  陈彩英曾多次担任“银龄行动”志愿者队队长,本次沪疆“银龄行动”,陈彩英再次担任总队长兼泽普组组长。她至今记得,在巴楚县第二中学的大讲堂为当地900多名高三学生上的那堂心理健康辅导讲座。“谢谢老师,以前从来没有人告诉我们面对压力该怎么做,怎么缓解压力。”“如果考到上海的大学,可以再来找您吗?”讲座结束后,听到学生这样说,陈彩英也不由为之动容。

  在新疆,陈彩英曾到访过多所学校,为当地数千名师生开展心理健康辅导讲座。他们中有一位,始终牵动着陈彩英的心。刘丹(化名)是当地一所学校的任课老师,因种种原因产生了极重的心理压力和思想负担,甚至一度无法上台讲课。陈彩英的到来,让刘丹感觉像是抓住了“救命稻草”一般,她将内心的想法和盘托出。在陈彩英多次的心理辅导与干预后,刘丹逐渐解开了心结,最终又回到了曾经熟悉的讲台。“如果不是上海来的陈老师,我不会好得这么快。”听说这次陈彩英又来新疆了,刘丹开心不已,一再表示要去受援单位看看自己的“知心大姐”。

 

  智力援助  为社会组织成长建设出力

 

  “中年援藏、晚年援疆”,今年68岁的李彭源这样形容自己人生中的重要阶段。三年的援藏经历让李彭源了解和感受到了边疆偏远地区老百姓的朴实和热情,也为他种下了一颗“公益”的种子。

  退休后,一直想从事公益事业的李彭源始终没有找到合适的契机,直到看见沪疆“银龄行动”招募公告,他终于找到了自己晚年公益之路的方向。“退休前,我在民政系统工作时,曾参与过沪疆‘银龄行动’。那时候,我是护送团的成员,负责护送志愿者进疆。”李彭源以社会组织领域见长,此次作为志愿者,他为克拉玛依市民政局带来了不少社会组织领域的资料和书籍,“我们准备先排摸一下当地社会组织的基本情况,在规范化建设和等级评估方面尽自己的一份力量。”

  这些老年志愿者只是众多沪疆“银龄行动”践行者的一个缩影。20多年来,作为老年志愿者“老有所为”的重要平台,沪疆“银龄行动”援助领域涉及医疗、教育、心理咨询、社会工作、农业、畜牧、城规、文广、园林、新闻采编、文化产业规划等十几个专业。其中,老年志愿者平均年龄63岁,有11对老年伉俪携手援疆,超过30位老专家援助3次以上,更有1位老专家前后参加援助多达10次。

  沪疆“银龄行动”推动了当地民生事业发展进步。据了解,沪疆“银龄行动”实施以来,已累计服务新疆195家单位,直接受益群众逾115万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