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门口的党群服务中心举办哪些活动?点一点电子地图上的立体建筑,就能逐层查看和预约;去社区食堂前想预订一顿饭?也能动手解决。近日,作为上海“量子城市”时空智能创新建设首批先导应用场景,“美好生活掌中宝” 15分钟社区生活圈曹杨场景1.0版上线。这项服务将2.08平方公里辖区内的344个社区设施以三维形式在手机上呈现,当地居民可以轻松获取大量服务。
动动手指,乐享“生活圈”
“我一直在武宁党群服务中心参加活动,对街道内还有哪些适合自己的活动,不是太了解。现在可以在一个平台上随时查询,挺方便的。”家住曹杨街道兰溪园的七旬老人周耀明打开随申办App,进入普陀曹杨街道旗舰店首页,再点击 “美好生活掌中宝”曹杨场景(1.0版)功能入口。在“数字集市”栏目中找到“活动预约”,点击进去可以看到街道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武宁党群服务中心、曹杨新村村史馆等点位的本月活动信息,包括文艺团队活动、公益电影放映等,还列出所有活动的详情和最大参与人数,并且能直接预约。
记者看到,“美好生活掌中宝”实现了曹杨2.08平方公里全域建筑三维建模,构建“立体可穿透、服务可交互”的数字地图模式,而且已汇入344处曹杨社区设施的“15分钟社区生活圈”服务信息。6大板块20项高频服务覆盖从文娱活动报名到社区食堂订餐、从民生诉求到公共事务票选、申请纠纷调解等各类需求。以武宁党群服务中心为例,数字地图上可精准定位建筑内部社区食堂、社区药房等功能模块。
开展培训,更多居民受益
记者获悉,“量子城市”是借助量子理论来打造时空联动、虚实相生的数字体系,是本市探索使用人工智能技术赋能超大城市治理的新模式。借助这种技术,居民可以在手机上看到各类社区服务设施的实景和活动空间,实时获得活动信息等数据,并随时反馈意见,选择线上服务或线下参与。这些用户行为也给政府部门及规划师提供了有效的服务改进方向。
虽然“量子城市”听上去有些玄乎,但“美好生活掌中宝”曹杨场景(1.0版)的开发思路和服务体验都源自实际需求。“如果有的老人跑到一个社区场馆,却发现那里临时整修,或是发现当天的文化活动已‘满员’,岂不是白跑一趟?我们要避免类似情况发生。”一位参与开发的技术团队负责人表示,居民们希望所有“宜居、宜业、宜游、宜养、宜学”服务功能都被汇总到一个平台上,让他们轻松掌握社区服务动态,并预约不同部门提供的服务,该场景由此应运而生。为了让更多的居民尤其是老年人群能更快地掌握“美好生活掌中宝”,曹杨街道正开展专门的培训活动。
未来,“美好生活掌中宝”曹杨场景将不断迭代升级,基于居民需求反馈,依托人工智能大模型、大数据智算等进行优化。下一步,普陀区将推广曹杨试点经验,在甘泉、宜川定制场景并全区推广,形成可感知、可参与、可持续的智慧社区建设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