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设备助读伴读、“乐龄书架”上线、乐龄阅读有专区

图书馆、食堂、银行助力 让老年读者更“悦”读

2025-05-06    作者:本报记者 吴玮

050324.jpg

 

  看书看报嫌字太小怎么办?图书馆引入多种多样的“黑科技”免费来帮忙;去图书馆只能看书吗?并不是,还能和AI机器人“杀”盘棋,让机器狗帮忙运书;想阅读时只能去图书馆?最近,社区长者食堂、银行、综合为老服务中心等上线“乐龄书架”,在这里一样能看书。近期,一些新颖、便利、有趣的老年阅读友好场景出现在市民身边,为爱书人“解锁”更多阅读的独特体验。

 

“小图,养生书在哪里?”  AI黑科技打造阅读新场景

 

  “小图小图,健康养生的书,去哪里找呀?”一走进南翔镇图书馆东社区分馆,饶阿姨就向机器人小图问询起来。“好的,请跟我走。”小图一路带路,饶阿姨很快就在图书馆一隅找到了相关书籍。“手机上、电视上看到过的机器人,在这里就能体验了,感觉非常棒!”饶阿姨高兴地说。

  在图书馆的另一个区域里,戴老伯正认真地和小机器人下象棋。“我们正在棋力闯关,我可不能输给它,它很聪明的。”戴老伯打趣地说,自从图书馆新来了下棋机器人,这些天来看书时,他喜欢过来和它“杀”上几盘。而在借阅区,一只装有书筐的机器狗成了大家的“新宠”,在志愿者的操控下,它会跟随老年读者搬运图书,给老年人搭把手。

  “五一”前夕,由嘉定区图书馆和南翔镇图书馆携手打造,位于南翔镇图书馆东社区分馆的首个智慧化适老阅读场景试点正式启动。据南翔镇图书馆东社区分馆负责人费加介绍,现场有引导机器人、装载机器狗、数码阅读镜等多种智慧化设备。其中,受到读者欢迎的智能导览机器人小图,不仅能对话互动,还能提供天气预报、馆内导航等服务。灵活的机器狗可以帮助老年人等有需要的读者运送图书,AI象棋机器人能和老人展开智慧对决,桌面型智能机器人能进行语音交流、陪伴聊天,甚至唱歌、跳舞,电子助视器则通过扫描放大书籍文字,帮助老年读者轻松阅读。

  “我们依托南翔镇的机器人产业优势,将全区试点放在东社区分馆,后续还将调整和完善,让更多老年读者感受人工智能带来的便利,也让大家的阅读之旅多点乐趣。”嘉定区图书馆馆长崔哲苑表示,通过科技赋能,在图书馆构建智慧惠老、智慧助老、智阅益老、智趣伴老等新场景,不仅丰富老年阅读供给,优化阅读环境,也希望以科技之力来助力老年群体在书香中跨越“数字鸿沟”,享受科技带来的美好生活。

 

  老人读报有专属区域  还能戴上耳机听听书

 

  在上海图书馆东馆二楼,光照充足的报刊阅览区里座无虚席,多位老年人正在读报、看杂志。“这里光线好,窗外风景也好,你看,桌子的角度设计得很舒服,看报不累,连保温杯也有地方放,处处为我们老年人考虑。”陆老伯由衷地说,爱读报的他时常来这里一坐就是大半天,静静地享受属于自己的阅读时光。

  这里是上图东馆专设的报刊区,为老年人提供纸质报刊阅览,目前开架355种中外报纸、1053种期刊,还特别添置斜面报刊阅读桌,设计摆放水瓶、茶杯专格,增添阅读的安全感和舒适感。“在内容供给上,我们会充分考虑老年读者的需求,确保纸本文献和数字资源的适老化。”上海图书馆读者服务中心主题阅览一部负责人许圆德介绍说,目前各类报刊涵盖政治、军事、文学、艺术、医学等领域,深受老年读者喜爱。每年下半年,图书馆会根据老年读者的借阅需求和意见,对报刊种类进行调整,确保读者对开架品种和复本数量的需求。

  在报刊区旁边,是专为老年群体开辟的大字本图书专架,开架900余册中文大字本图书,包括文学经典、历史传记、健康养生及生活休闲等。现场,一个个小圆桌上摆放着平板和耳机,这是为老年读者专门开设的有声资源服务区,通过现场提供设备或在东馆500米范围内操作智能手机,就能免费获取喜马拉雅有声书平台约5000件有声资源、50万条音频,以及“广播图书馆”平台为老年读者定期更新的精品视听内容。

  随处可见的基础建设,充分考虑老年读者需求。一楼的无障碍阅览室里配备了10台不同种类的助视仪,除了为视障读者提供服务,也为老年读者提供辅助阅读服务。服务窗口的各类自助检索终端,配备了专为老年读者查阅电子报纸的专用阅报设备。无障碍厕所、无障碍电梯、轮椅服务,还有便民箱、医药箱,提供包括速效救心丸在内的急救物品、消毒物品,配备放大镜、老花眼镜等。值得一提的是,读者服务中心在日常岗位工作中建立了“首问责任制”——当老年读者前来咨询或提出意见建议时,首位接待馆员即为“首接负责人”,遇事不推诿,必要时将老年读者引导至相关部门或服务区域进行交接。对行动不便、患有残疾的老年读者会予以一定关照。

 

  “乐龄书架”纷纷上线  随时随地打开一本书

 

  走进商城路、浦城路路口的陆家嘴滨江党群服务中心,二楼社区长者食堂一隅,一排排书架很是醒目。一旁的软座上,家住附近的孙老伯正饶有兴致地看着《亮剑》。“在食堂吃好中饭,来翻翻书,这里环境还蛮好的,也很方便。”老伯说。

  这里是新近公布的2025“乐龄书架”示范点之一,目测书架上约有一两百本书,有政治、军事、文学、健康等多个种类。“这些书籍都是新上架的,不定期会进行更新,附近的居民都可以来阅读。”现场的工作人员表示,这些书籍也有部分来自居民的捐赠,经过清洁、整理后上架。

  在复兴中路、马当路的上海银行卢湾支行营业部,步入休息区域,“乐龄书架”跃入眼帘。书架上放着放大镜、老花镜,一本本崭新的书籍排列成一排,有健康类、金融类、科普类等,还有《上海老年报》等报刊。“这是刚刚上架的‘乐龄书架’,欢迎叔叔阿姨来这里坐坐,看看书。”上海银行卢湾支行营业部副经理戴嘉伟表示,该营业部以红色区位优势与适老化服务特色,成为全市首批“乐龄书架”示范点中唯一入选的金融机构示范点。

  除“乐龄书架”,这一区域还会为老年群体举办养老、防诈骗等不同主题的讲座,区域内打造的“红色阅读空间”,墙面上还设置了“如何预防认知障碍”科普知识的图谱及文字,周边养老便民点位地图等。此外,上海银行正在构建“家门口的文化养老生态圈”——以卢湾支行示范点为起点,加速推进“三个一”工程:打造10个“乐龄阅读角”、组建100人银龄领读志愿服务队、开发专属适老化数字阅读平台,预计年内将惠及近万名老年人。

  近期,上海市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上海市民政局等14部门印发《上海市“乐龄乐读、乐学乐为”老年阅读行动方案》,本市打造老年友好型社会和“老年友好阅读城市”的步伐逐步加快。自今年起,上海各区每年至少组织1场老年阅读主题活动、培育新增2支老年阅读团队和2个老年阅读志愿服务品牌;各街镇利用现有养老服务设施或老年学校,每年至少新设1处老年阅读场所,并设置“乐龄书架”,配备老年阅读书籍和报纸。

  就在世界读书日前夕,本市公布首批“乐龄乐读”项目,包括20种“乐龄书单”,20个2025“乐龄书架”,10例“乐龄导读”配送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