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间排泄照料、夜间清洁照料、夜间移动护理、夜间饮食照料……如果未进行过专业培训,这些看似简单的夜间照护技能真的要操作起来,可能会让普通人手忙脚乱。为更好服务有夜间陪护刚需的老年群体,静安区南京西路街道日前开设夜间陪护护理技能培训课程。无论是零基础“小白”,还是有一定护理基础的居民,都能在通过考核后更好进行夜陪服务,服务“小家”,也服务“大家”。
有经验者“升级”零基础者补缺
“以前照顾老人更多时候是凭感觉,这次培训让我系统地学到了护理技能知识,知道怎样做能让老人更舒适,也更安全。”80后学员朱女士曾是一名社工,比起零基础学员,在照顾老人方面已有一定经验。这次系统化学习,“颠覆”了她很多老观念:“以前照顾老人,我总想着很多物品要重新购买,其实不然。”
培训中,老师教学员怎样折叠家中的毛巾为老人搓澡更舒适。这个知识点让朱女士很有启发。
还有两年就退休的倪先生告诉记者,自己平时是一名按摩师,工作中需要接触不少老人,确实有很多照护方面的知识需要学习。让他印象最深的是对于噎食急救的处理,通过培训,他学习了整个过程的完整步骤。“之前一直听说可以用海姆立克急救法,但到底要怎么做还是一知半解,这次在课堂上学习规范动作后,万一有老人或者小孩遇到类似的情况,我就可以帮上忙了。”
本次培训中,还有不少老年学员,他们说学习照护技能,不仅可以帮助自己,也可以帮到独居的朋友。71岁的吴阿姨是这次培训中最为年长的学员。身边有不少人的子女都不在身边,让吴阿姨很有感触:“我想来学一学,也许以后有机会帮助单独居住的朋友。”从需要被照顾的人,变成照顾别人的人,吴阿姨学得十分认真。课堂上,她还变身“模特”,让学员们作为各个环节的模拟服务对象。
学会“尊重”沟通是最重要环节
除了理论和实操,对于学员而言,服务老人前,最重要的是“沟通”环节。
培训讲师毕轩懿分享了一道理论考试的选择题,是关于帮老人穿脱衣服的流程。“很多学员都在纠结是先脱左手还是先脱右手,其实都错了。并不是哪只手先穿脱最重要,第一步是必须学会和老人沟通,获得老人的同意后再操作。”
学习过程中,大家都感受到了沟通的重要性,感受到“尊重”的意义。让大家感触颇深的有几个细节:陪护人员使用助行器协助老年人转移时,是直接上手帮忙,还是先沟通?经过培训,大家知道,先说“我来协助你用助行器练习走路好吗”,并告知老人,这样可以加快康复速度。在获得老年人的认可后,再进行相应的照护环节,这样的做法更好。
“老人的心理感受太重要了,所以沟通与尊重是第一位的。忽略了这点,即使技术再到位,老人的体验感还是会差一点。”有学员说。
从理论到实践服务老人夜间生活
本次培训为期两天,共有20位学员参加培训。课程大纲由上海市静安区护工服务协会参照《养老护理员(2019年版)》《医疗护理员(2024年版)》国家职业技能标准中对“五级/初级工”的资质要求进行编撰,采用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深度融合的教学模式开展。课程内容主要包括养老护理员概述、夜间基础护理、夜间排泄照料、夜间清洁照料、夜间移动护理、夜间饮食照料等方面展开。课程结束前,学员们需要经过理论和实践的考试,才能获得结业证书。
统计数据显示,南京西路街道的老年人口占户籍人口总数的47%,有不少老年人有照护需求。学员朱女士表示:“大家都是一个街道的邻居,我们接单之后,老年人对于我们去服务,肯定比完全不认识的人要放心点,这样我们也能够更好地开展陪护工作。”
上海市静安区护工服务协会办公室主任杨琴表示,南京西路街道全年计划开展5期免费的夜陪护理技能培训,经考核合格后,学员可获得《培训证书》,并在辖区内优先推荐相关就业机会。第二期夜陪护理技能培训将在5月下旬举办。结合这次培训情况,未来的课程设置中还会加入心理学等内容,让学员在照顾老人时更得心应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