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乡村,我回来了!

2025-02-20    作者:赵 单

  新年刚过,嘉定区华亭学校的同学们迎来了特殊的“开学第一课”:参观老物件、学习叠军被……这堂课的组织者是“是树·造物空间”负责人刘晓昌:一名土生土长又返乡创业的嘉定华亭人。

  在华亭乡村,像刘晓昌这样的青年不在少数。曾经,他们为了追逐梦想离开故土,如今,他们再次为了实现梦想,回到故乡。老宅子、老土地、老手艺、老乡亲是他们割舍不下的情怀。

 

 

022029.jpg

  老宅翻新  重焕新生

  在华亭,有一栋“网红”老宅——“聚念飨宅”。负责人赵丰说,选择“飨”颇有寓意。飨的意思是以酒食款待人,与他们所从事的事业非常贴合,且“飨”由乡和食结合而成,让人一目了然,在这里就能享受到地道的乡村美食。

  赵丰,华亭人,曾经在城里经营餐馆。2018年,他决定在土生土长的地方,给老宅一次新生。“我一直是做餐饮的,当时想要把这栋老宅翻新,让家人和朋友常来聚聚,同时也有了对外营业的念头”。

  2019年,改造后的三层老宅,一层是餐厅和茶室,二层是客房和阳光房,三层是敞开式平台。赵丰说,夏天,客人们很喜欢在敞开式的平台上观景、聊天,“现在这个季节,阳光房更受欢迎”。

  乡村主题离不开怀旧情结,80后的赵丰在翻新老宅的过程中,没有忘记保留怀旧元素——老式收音机、老式电话机、傻瓜相机等老物件,让客户一秒穿梭到从前,找回儿时的记忆。“现在很多阿姨叔叔喜欢拍照,他们来了会到处逛逛,看到这种老式的照相机,就很感慨”。

  刚刚过去的这个春节,“聚念飨宅”生意不错。借着乡村特有的过节氛围,还准备了不少特色活动,比如做糖葫芦,做八宝饭等,让客人感受到久违的年味。年后,赵丰又动起了脑筋,开始准备制作漆扇、漆包的原材料,让前来度假的顾客可以带回自己亲手制作的纪念品。

  与做餐饮不同,经营一间老宅民宿门道很多。为了丰富客户体验,赵丰开拓了采薇枇杷园,在园内种植了二十几亩枇杷树,包含“白玉”“金玉”“青种”等几个品种,在5—6月的采摘期,总能吸引不少家长带着孩子来采摘,品尝初夏的限定美味。

  因为种种原因,“聚念飨宅”目前还未开启住宿功能,未来,赵丰希望能把住宿也好好做起来:“不少客户希望我们尽快开放住宿。其实我一直有这个打算,目前正在努力学习,会将这个计划提上日程。”

 

022030.jpg

  “我想慢慢把口碑做起来”

  曾经历过事业波折的刘晓昌,聊起如今从事的工作,面带笑容。四年多前,曾在教培机构工作的刘晓昌,经历了行业的低谷,也面临着人生的抉择。在当时的十字路口,她选择回到华亭,再创一番事业:“家里的合作社一直比较忙,我也想回来帮帮爸爸。”

  最初家人并不支持这个决定,刘晓昌的爸爸认为,做农业相关的工作很辛苦,需要起早摸黑,夏天和冬天更辛苦,“最开始我们都不支持她回来做这一行”。

  但这些并未成为刘晓昌的阻碍。“顾虑肯定是有的,但从小我是在乡下长大的,也不怕吃苦,对农业比较感兴趣,家里也有这方面的基础,没有想着后面要做成什么样的规模或者赚多少钱,我就想尝试做点感兴趣的事。”刘晓昌说。

  事实上,90后从事农业,早已不是简单的种菜和养殖。刘晓昌希望借助科技的优势,让自家的农业更加现代化,这份坚持也成为让家人转变态度的关键原因。

  说干就干。刘晓昌利用业余时间去学习和考证,不仅考出了高级农艺师证,还成为华亭镇第一个拥有民用无人机操作员证书的“女飞手”。打药作业对于体力的要求极高,户外作业的旺季往往在夏天,飞手可能每天需要忙碌十几个小时。

  慢慢的,上海郁郁葱葱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被刘晓昌经营得有声有色,家人也在刘晓昌的付出背后看到了她的决心,成为了她最坚实的支持者。“一开始真的不赚钱,我先生也并不是特别理解,但他了解到我真的想做这件事,就给予了我经济支持。有活动的话,我早上4点就要开始准备了,从制作物料到布置场地,各个环节都要自己动手,确实占用了我不少时间,都没时间照顾孩子,我很感谢父母和先生对我的支持和理解。”

  刘晓昌的爸爸表示,以前需要靠人工完成的播种、洒农药等工作,在现代科技的帮助下,已大大提升了效率、解放了双手。“一开始我们真的没想这么多,只希望她有个事情做,不用太辛苦。后来慢慢做出点成绩,我们就觉得这个事情不仅仅能赚点钱,还对社会很有意义,就支持她继续下去。”

  从事过教培工作的刘晓昌,深知很多家长希望假期中能带孩子体验农场生活,于是她拓宽版图,以农场为基点开展各项亲子农旅活动,欲让更多孩子在没有天花板的地方成长。几年下来,插秧期间的垂钓活动、暑假的采摘活动、秋天的秋收活动等都已打造成农场的特色品牌,吸引了一批批老客人、新客人前来打卡。

  学设计出身的刘晓昌也没有荒废自己的动手能力,还开了一间手工工作室——是树·造物空间。在冬季不便在室外开展采摘活动的时候,她便将重心放在了工作室。不少企业和团队会选择“是树”举办一些活动,同时“是树”也面向社区,发挥着自己的一份力量。蛇年春节前,寻“味”中国年新春集市活动在此热闹举办,书法爱好者留下一幅幅作品,小朋友体验包饺子、夹玻璃弹珠,女生们做一个年宵花抱抱桶,让是树·造物空间成为一个承载快乐与温馨的乡村新地标。

  刘晓昌说,今年还想结合自己的经验,去做更多不同的活动。 “我想慢慢把口碑做起来,多积累一些老顾客,老顾客带来新顾客,这样对于农场和工作室的发展而言也是比较有前景的。”

 

022031.jpg

  被“家庭农场”触动的返乡人

  年轻人会选一份专业对口、收入稳定的工作,还是一份“看天吃饭”“起早贪黑”的工作?也许每个人的答案不一样。

  对于上海馥垚果蔬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陆云亭来说,他选择了后者。大学毕业后,85后陆云亭有过一份不错的工作,但一个偶然的机会,他看到中央一号文件中首次出现的“家庭农场”一词,内心一下子被触动了,“我想要干一番自己的事业”。

  尽管是土生土长的华亭人,但陆云亭并没有真正接触过农业。“回来”很容易,但回来后要“搞事业”却十分不易。刚开始的一两年,自家的家庭农场一直在亏损,家人们很着急。“天气好就收成高,天气不好就减产,我爸妈肯定偏向于让我继续上班,他们觉得更稳定。”除了家人,陆云亭的小伙伴们一开始也表示“不理解不支持”。其朋友冯小姐说:“我们一开始都是有点反对的,一是搞家庭农场和他的专业不对口,另外他刚来农场的时候状态也不太好。”

  面对质疑和劝说,陆云亭并没有放弃。“我从小在农村长大,对乡村有不一样的情感,虽然家里都是农村人,但农场一直都是小规模,还未‘与时俱进’。”通过向专家、行家不断请教、学习,陆云亭一点一点摸索、一点一点尝试,终于渐渐使农场扭亏为盈,收获了满满的成就感。

  除了经营好自己的合作社,陆云亭还为周边的农户提供无人机服务,帮助乡亲们近距离享受“现代农业”的高效与便捷:“以前人工打药的话,100亩地就算三个人一起干,也需要6到7个小时,现在无人机只需要40分钟就可以完成。”用陆云亭自己的话来说,乡亲们传授他经验,帮助他进步,他也不吝分享自己的特长,乐于与大家交流,让大家都能有好收成。在一次次的交流进步中,陆云亭的家人们觉得,他在做的事情更有意义了,不仅仅能帮助家里赚到钱,还能让左邻右舍过上更好的生活。

  从刚开始的喜欢,到现在已经认定合作社是自己毕生的事业,陆云亭一直在思考。他希望未来有更多年轻人可以回到嘉定、回到华亭创业,一起建设家乡,因为乡村振兴不能少了年轻人。

  据华亭镇相关部门介绍,华亭镇以“美丽家园、绿色田园、幸福乐园”为抓手,正在扎实推进上海市美丽乡村和乡村振兴示范村创建工作。目前,全镇已经达到美丽乡村示范村全覆盖,有四个村已经获评上海市乡村振兴示范村或入围上海市乡村振兴示范村创建名单。同时,华亭镇也在全力扶持以赵丰、刘晓昌和陆云亭等为代表的返乡创业青年,在官方平台上进行推荐,让他们不断提升自身的知名度,吸引更多人从到华亭来逛一逛、游一游,变成“留下来”的回头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