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冻,越要动!

申城再降温,老年人专属健身房热潮涌动

2024-12-26    作者:本报记者 吴 玮

  

122623.jpg

  前两天短暂回暖后,今天起,又有一股冷空气将入侵上海,熟悉的“降温+大风”套餐送达,气温下滑至个位数,部分郊区降温幅度或可达寒潮级别。过程最低气温再度“锁定”双休日早晨,市区在2℃左右,郊区大部在冰点以下。

  和“速冻天”相比,沪上阿姨爷叔们的健身热度并未因降温而消减。在老年人专属的健身房——长者运动健康之家,前来锻炼的老人有增无减,他们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做操、上器械,练得扎劲;而室外的滨水空间、绿道上,天气晴朗的暖阳下,也时常看见老人们锻炼的身影。

 

  来长者运动健康之家,锻炼+社交

 

  背靠着红叶璀璨的红园,位于闵行区江川路354号的尚体乐活长者运动健康之家里一片热闹,老人们有的在跑步机、有氧健身车、四肢全身协调训练机上,一边锻炼一边透过落地窗欣赏风景;有的两两对坐,脚放在律动机上,一边放松,一边热络地聊着天。

  “来,阿姨、叔叔,我们做操了!”准点一到,馆长毛佳丽召集起大家,二三十位阿姨爷叔渐次排开,跟随音乐和节拍,做起穴位拍打操。毛佳丽说,这套操是从网上借鉴并改编的一套新操。“适合冬季锻炼,动作幅度不大,但可以通过拍打穴位,疏通经脉,提气活血。”据介绍,健身房还有八段锦、广场舞、经络操、平衡操、颈椎操等,老年人可以每天翻着花样练。

  今年71岁的郑伯伯骑了15分钟自行车,也加入到做操的队伍中。老爷叔表示,自己爱好运动,但一直找不到合适的场地。“之前到了冬天,只有天气暖和点时,我们才会去公园走几圈,现在有了这个室内的健身场所,锻炼起来风雨无阻”,郑伯伯说,坚持锻炼的结果是,他连续做上四五个俯卧撑,也不觉着累。

  家住附近的王阿姨今年新加入到这个健身“大家庭”,“我每天都来锻炼两个小时。在这里,我还认识了很多伙伴,现在新伙伴都成老朋友了”,王阿姨乐呵呵地说。

  毛佳丽表示,场馆每天提早半小时左右打开空调,让老人们在室内穿着毛衣就可以锻炼,锻炼前为老人测血压,锻炼过程中,实时关注老人状态。天气越来越冷,但每天来锻炼的老人有增无减。

  冬天,在室内和“球搭子”打两局乒乓,也是不少老人喜欢的运动方式。在杨浦区四平社区市民健身中心二楼,乒乓房里不时传来“好球!”的喝彩声。两张乒乓桌上,阿姨爷叔两两相对,你来我往,打得不亦乐乎。居民汤阿姨已微微冒汗,她说,和几位同龄“球搭子”从不认识到熟络,几乎每天都来“杀”上几局,练球前,她会先到楼下的长者运动健康之家做热身,打完球再去器械上进行拉伸和放松。

 

  听定制讲座,练老人专属健身操

 

  “下肢功能障碍包括哪些问题?原因是什么?可以通过哪些练习进行预防?”上午9点,在四平社区市民健身中心一楼的长者运动健康之家,几十位阿姨爷叔饶有兴致地听着专为老年人定制的《下肢功能障碍预防和改善》讲座。讲解中还穿插了多个平衡力锻炼、肌力锻炼的基本动作,老年人们跟着学,做得非常认真。

  “有这样的专业指导,让我们老人锻炼起来有个正确方向,真不错!”家住附近的谢阿姨说,尽管加入时间不长,但这里有专业的指导和器材,让她喜欢上了每天过来动一动。快人快语的裴阿姨说,这个月她参加了《生活习惯与减重:小改变,大不同》的讲座,很有收获,“讲座内容很好,让我们知道哪些该做,哪些不该做”。

  1个小时的讲座干货满满,老人们随后又跟着视频做起“驻颜养生操”。健身房馆长肖礼玉介绍,门店今年开放后,主要服务于四平街道辖区内的社区老人。场地不大,但功能齐全,设有氧心肺功能区、等速肌力锻炼区、微循环促进区、多功能操房等。老人们健身劲头高涨,“每天至少上百人来锻炼,年纪大的有八十多岁”。

 

 

>>>运动健康师提醒

  热身很关键  户外宜避开一早一晚

 

  冬季锻炼老年群体需要注意点什么?该如何正确锻炼?来自尚体乐活的社区运动健康师彭思南建议,运动前要充分热身,做好保暖,锻炼注意适度。

  “运动前必须把肌肉和关节都活动开,避免运动量集中在一处。热身运动最好进行10至20分钟,可通过拍打全身、伸展运动、匀速快走等方式进行,充分热身后再开始锻炼。”彭思南说,由于老年人的体温调节能力下降,容易受到寒风侵袭,如果在户外,刚开始锻炼的时候要多穿些衣服,戴好帽子和手套。待充分热身后再适当减少衣服,锻炼结束后,要尽快找地方擦干身上的汗水,增添衣物。同时,冬季健身,老年人一定要量力而行,锻炼项目也不宜过激,像太极拳、八段锦、慢跑等都是不错的选择。如果是户外,时间最好安排在气温回升后,如上午10点到下午4点之间。如果遇到雾、大风、雨雪等恶劣天气,尽量不要外出,在室内活动活动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