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4月起,上海在3座地铁站试点“闸机常开门”模式,这些站点的所有闸机保持常开门状态,乘客正常刷卡或扫码后,无须等待扇门开启即可快速进出闸机。从今日起,“闸机常开门”试点车站新增18个。
闸机常开门,出入地铁站的体验如何?试点地铁站扩容后,如何应对早晚高峰客流?本报记者走访了已试点近7个月的站点,并提前探访了部分新增站点。
“体验感很好”试点近7个月后扩容
今年4月20日起,上海地铁在3号线张华浜站、4号线杨树浦路站、15号线吴中路站3座车站首度试点“闸机常开门”模式。很多乘客都表示,这种模式的体验感很好,希望能推广。
为进一步提高车站闸机的客流通行能力,同时收集更多现场情况,研究优化下阶段试点方案,从今天起至明年6月30日,新增18座车站进行试点,包括1号线新闸路站、2号线世纪公园站和4号线塘桥站等客流量较大的车站。
闸门保持开启状态 刷卡或扫码后直接通行
记者从上海地铁了解到,与日常地铁票务闸机的常闭模式相反,“闸机常开门”模式下,车站闸机扇门一直默认保持开启状态,排队进出站时,当前面的乘客通过后,后面的乘客无须等待闸门关闭后再刷卡或扫码,可直接刷卡或扫码后,经确认,闸机屏幕上会显示绿色通行箭头,即可通行;反之,闸机会识别出无效车票或无票通过,闸机扇门将自动合拢,阻挡通行。
已试点地铁站:
大多数乘客已“驾轻就熟” 偶有“钻空子”的人
为了解“闸机常开门”模式的效果,记者来到已试点的15号线吴中路站和4号线杨树浦路站。
15号线吴中路站紧邻多栋商务楼和大型园区,附近还有居民区,早晚高峰客流量不小。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为协助乘客快速通行,车站在闸机旁安排了志愿者值守和引导,在试点刚开始的一周,有些乘客看到闸门常开,误以为闸机坏了,一时愣住,但如今这种现象已非常少见。
11月14日晚高峰,记者观察到,吴中路站其中一个进站口的闸机处,半小时内约有200名乘客进站,只有4人因匆忙而未能有效扫码,扇门合拢,待乘客后退后,扇门再度打开。在志愿者的指引下,乘客再次扫码后进站。乘客张阿姨就是其中的一位,她告诉记者,“进闸机时前面有三四个人,我有点着急了,不怪机器”。
在4号线杨树浦路站,记者看到,在出口闸机处有多个提示牌,提醒乘客“刷卡或扫码出站”,大部分乘客在到达闸机口前就已准备好交通卡或手机二维码,进一步提高了出站速度。记者留意到,进出该站点的乘客并不多,几乎没有出现出站排队的情况,也没有乘客被扇门阻拦。
不过,记者在杨树浦路站看到,有乘客带着已超过免票身高线的孩子出站,两人紧贴着过闸机,仅一人扫码,但扇门未合拢。当时闸机周围没有工作人员。
新试点地铁站:
已增派工作人员 建议老年乘客周末来“尝鲜”
记者还提前走访了部分新试点车站,这些站点的负责人均表示,他们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15号线红宝石路站是新试点车站之一,承载了附近多栋商务楼宇的通勤人流,以及去黄金城道、上海油画雕塑院美术馆“打卡”的市民游客。该站站长告诉记者,考虑到相当一部分乘客尤其是老年人可能不熟悉“闸机常开门”模式,站内已增派工作人员和志愿者在闸机旁引导和帮助。
“我们会主动关注老年人是否在进出时遇到困难。比如老人看见闸机扇门开着,可能误以为刷过卡了,但往前一步,门又合拢了,一下子反应不过来,我们会主动上前解释。” 站长表示,该站还配置了音箱,循环播放提醒乘客刷卡或扫码的语音,以及印有提醒文字的易拉宝,“欢迎老年乘客在这个周末过来体验一下,将来在工作日早晚高峰出行时,心里就有数了”。
3号线漕溪路站也是新试点车站,该站站长表示,在早晚高峰期间,闸机旁将增派志愿者,及时为乘客答疑解惑,“老年乘客大可放心,用不了几天,就能适应了”。
在漕溪路站、打浦桥站、新闸路站等即将投入使用的车站,记者随机采访了多位乘客,大家都对“闸机常开门”表示支持,也提了一些建议。乘客刘女士表示,“有时扫码位置没对好,或系统临时出状况,就尴尬了”,她建议运营方能提高硬件的精准度,进一步提升乘客进出站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