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本旧书捐给你们,我能换一副老花眼镜吗?”“零拷的洗衣液怎么卖?”每天开门营业后,位于浦东新区东三里桥路340号的南码头路街道慈善超市都有不少社区居民前来咨询和购物。与一年前货源不够丰富、盈利模式单一相比,如今,无论是超市布局还是运营模式,这里已超出了社区居民的固有认知。而其旗下的“南风惠”特色公益项目还将各式便民服务带入居民区,受到居民欢迎。
超市焕新升级,功能性更强
去年12月,南码头慈善超市经过调整重新开业。与曾经摆满货架和商品的布局不同,如今,这里被重新划分了区域,零拷区、冷饮柜、粮油区、日常百货等一应俱全,不仅如此,流浪小动物救助专区、二手书专区等也可以在这家超市看到。“以前觉得慈善超市就是专门帮助困难群体的,我们很少进来。”家住附近的姚阿婆如今成了这里的“常客”,不少社区居民都把这里当成了“根据地”。
为了更贴近居民的需求,升级改造前,街道进行了了解和调研。最后,米面粮油和鲜鸡蛋就成了超市主打产品。除了价格优势,超市的收银员蒋阿姨也是这家超市的“流量密码”。每当看到年长的阿姨爷叔或腿脚不便的居民来买东西,蒋阿姨总会主动说一句“可以送货上门”。
超市运营方善行公益相关负责人表示,由于附近居民区较多,超市设置了文具专区,满足小朋友所需。还引入了饮料、便利食品和价格低廉的饮用水等,这样既方便了附近居民,还能为来往的快递小哥和需要帮助的困难人群提供方便。
区域重新划分后,功能性更强了。不同专区的设置,既有企业、机构等的捐赠,也有市场化的引入,覆盖了社区全年龄段的人群。“超市不像以前的超市了,但营业额却不降反升。”
“南风惠”项目带服务进社区
焕新升级后的慈善超市客流量增多,功能性增强。可偏处一隅的小小超市如何才能最大限度地辐射到整个街道呢?今年5月,该超市推出了“南风惠”特色公益项目,为社区居民提供常态化的便民服务,牵头各方公益资源,搭建特色公益平台。据介绍,该项目包含五大子品牌,分别是“惠民日”“惠零拷”“惠企乐”“惠益行”“惠爱心”。
据南码头路街道社区服务中心主任雷倩介绍,“南风惠”特色公益项目实行“走出去”战略,将服务带进社区,“上个月,我们铺设了第三个‘南风惠’服务点位。”雷倩表示,截至目前,该项目已在银河居委、八二居委、东三居委设置了服务点位,仅11月,就将在三个点位开展十几场活动。
在定期开展的“南风惠”公益集市上,即可买到优质的米面粮油、当季水果、本地新鲜蔬菜,还能零拷老字号品牌洗衣液、香皂液、柔顺剂等。除此之外,集市还提供动物防疫、中医问诊、口腔问诊、小家电修理、鞋类修理、便民磨刀、扎拖把等各式便民服务。作为慈善超市,慈善公益元素必不可少。用二手书换一副老花眼镜,用二手物品换一盆绿植……在“南风惠”集市的爱心义卖摊位上,居民们可以以物换物,让爱心流转起来。
从最初的经营超市到探索“政府+市场”模式,从超市内部运转到走出超市、走进社区,如今的南码头慈善超市找到了自己的发展之路。“下一步,南码头慈善超市内部还将继续升级改造,各区域的功能将更显著、更具特色。超市外,持续深耕‘南风惠’品牌,争取铺设更多服务点位,辐射更多社区人群。慈善超市将以党建引领,多元参与,构建社区善治共同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