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通过创新让老人在晚年生活中更有获得感?如何让人工智能赋能老人在养老过程中的幸福感?10月29日,市社会组织服务中心组织开展了一场“沪社有为”主题沙龙活动。活动以“从养老到享老,不断提升机构住养老人幸福感”为主题,重点围绕机构住养老人在医疗、饮食、居住、心理健康、文化生活、关爱陪伴等方面的实际需求以及社会组织在这些方面的实践探索开展讨论和分享。
AI多方面赋能 提升老人幸福感
活动伊始,来自政府部门、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养老机构、科研院校的近50名参与者一起参观了2023年上海社会组织特色服务展示点——上海太保蓝公益基金会,在首家“公益实体店”脑健康认知体验馆里,沉浸式地感受脑健康公益项目的方方面面。
在主题分享环节,上海太保蓝公益基金会、上海真爱梦想公益基金会、上海晚晴为老服务中心、上海美源养老院、上海浦东新区乐耆社工服务社等五家社会组织,结合自身实际,分别围绕认知干预、精神文化、关怀陪护、智慧康养、社工赋能等多个层面进行分享交流。
美源养老院介绍了自主研发的智慧养老系统,该系统从入住、餐饮、健康、照护、安防、运营管理等方面为老年人提供了便捷、安全、个性化的养老服务。值得一提的是,系统除了优化管理,“解放”护理人员以更多的时间用于照护、关怀老人,还通过智能体,模拟子女或熟悉的家人,日常陪伴老人聊天。利用AI技术让老人脑海中的想象演变成一幅画,由此举办一场绘画比赛和艺术展览,让入住老人产生互动与社会链接,在无感的科技赋能中提升幸福感。
从养老到享老 社会组织贡献“金点子”
上海太保蓝公益基金会介绍了“守护记忆·万千百十”认知症关爱项目、“守护记忆·关爱老劳模”公益项目等一系列公益实践。该基金会近期还发起了“时光纽带——青春与智慧的交融”公益项目,推动学校与敬老院结对合作,促进青少年与老年人之间的代际交流。
在上海晚晴为老服务中心的分享中,志愿者们除了定期去养老机构为老年人送上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还通过“人文查房”“情绪疏导”“芳疗”“颂钵疗法”等,为安宁疗护的老年患者和家属提供精神上的慰藉和心灵上的安抚。
真爱梦想公益基金会联合上海大学就“上海活力乐龄人群精神文化需求与供给”开展调研并形成《上海活力乐龄群体精神文化服务供需调研报告》,建议“发挥老年人主体性,构建以老年人为中心的精神文化服务体系”,为组织开展乐龄群体精神文化服务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在分组讨论环节,大家围绕“从养老到享老,不断提升机构住养老人幸福感,社会组织有何独特优势以及该如何有效发力?”的议题进行了多角度的深入探讨。华东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翁士洪教授对各组观点进行了点评与总结。他分析说,精准定位养老服务需求差距,不仅要识别显性需求,也要挖掘隐蔽需求;助推机构养老服务政策落地,充分认识社会组织在养老服务创新中的潜力和挑战;清醒面对智能养老技术应用,对于智慧养老技术的发展和风险,要建立“以人为本”的人工智能发展导向,实现政策执行者、公共服务提供者和使用者的共同生产和价值共创。
此次“沪社有为”主题沙龙不仅为“政社、社社、社企、社校”合作搭建了一个交流与展示的平台,更为提升本市机构住养老人幸福感和获得感注入了新的动力。今后,“沪社有为”主题沙龙活动将发挥平台优势,链接各方资源,汇聚工作合力,贡献来自社会组织的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