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唱会“柱子票”,该谁埋单?

上海市消保委呼吁退票规则应更清晰、更明确

2024-10-17    作者:本报记者 彭 玥

  随着文化演艺市场的全面复苏,演唱会等消费需求快速增长,相关消费争议呈现多发频发且聚集度较高的特点。2023年,全市消保委共受理演唱会相关消费投诉超一万件,其中涉及柱子遮挡视线和退票手续费最为集中,占比超过一半。上海市消保委近日调查发现,目前,演唱会退票最突出的问题是各渠道、各地方退票规则不一。对此,市消保委呼吁,应制定更清晰、更明确,且更公平合理的演唱会退票规则。

 

  “柱子票”诉讼被判阶梯式退票

 

  2023年,明星梁某某在上海开办演唱会。一些观众以不菲花费购买门票,却在亲临现场时遭遇视线严重受阻的尴尬境遇,舞台四周矗立的柱子成了他们眼中无法逾越的“障碍物”。受到“柱子票”的影响,原本期待的视听享受大打折扣,甚至有观众戏谑:“来看演唱会,结果变成了欣赏柱子艺术。”这种现象在网络上发酵,引发不满。

  随后,9名受影响的观众选择拿起法律武器,于2023年11月对演唱会主办方提起诉讼,要求退还全部购票费用,并主张“退一赔三”的惩罚性赔偿。今年6月,上海闵行区人民法院就该案作出一审判决。法院认为被告方的行为未构成欺诈,但属于瑕疵履行,遂判令被告以阶梯式退票比例(按单张票价420元、650元、910元的标准)退还票款。一审判决后,7名原告不服判决结果,提起上诉。近日,上海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对此案进行了二审审理,并最终维持了一审判决。

 

  不同区域、平台退票规则差异大

 

  与电影票、剧院票相比,演唱会门票在实名购票制度下,既不可转让,也不能赠与。一旦消费者计划有变,退票就成了挽回损失的唯一途径。日前,上海市消保委针对演唱会退票规则开展了专项调查。调查发现,消费者购买演唱会门票主要通过两种渠道,一种是主办方或经主办方授权进行门票销售的官方渠道;第二种是票务平台、票务代理等第三方渠道。

  就官方销售渠道而言,演唱会各个举办地执行统一的退票规则,但这些规则在不同区域间却存在显著差异。据了解,这些区域性退票规则可能是源自当地相关部门的要求。以“张某某巡回演唱会”为例,上海的退票手续费只有0.6%和20.6%两档;济南分为0%、30%和50%三档;而西安则有0%、20%、30%和50%四档,每一档所对应的时间周期也不同。

  就第三方销售渠道而言,演唱会退票规则与当地官方渠道统一的规则并不一样。以“张某某巡回演唱会”(上海场)为例,大麦网(官方渠道)的退票规则为,演出预售期间的订单,在付款后的48小时内退票或者在开票日前24小时退票的均只收取0.6%手续费,正式开票日至售票通道关闭前2日收取20.6%手续费,售票通道关闭前2日起停止退票。摩天轮(第三方票务渠道)的退票规则为,平台预售时间开始的48小时内购买并退票的收取0.6%退票手续费,平台预售时间开始的48小时后至售票通道关闭前3日收取20.6%手续费,售票通道关闭前3日起停止退票。有业内人士称,第三方票务渠道的退票规则复杂,很大程度上是基于官方渠道在不同区域间退票规则的差异性,第三方渠道的退票规则要跟随官方渠道政策的变化而变化。

 

  呼吁退票规则应更公平合理

 

  不少演唱会的观众常常要跨城参与,也会从不同的渠道购买门票。当前的退票规则既有地区差异,又有渠道差异,纷繁复杂,让消费者感到困惑不已,这种现状不利于文娱产业的长远发展。

  为了满足人民群众对文化娱乐等精神消费的追求,让消费者有更好的观演体验,促进演唱会行业持续健康发展,上海市消保委呼吁制定更清晰、更明确,且更公平合理的演唱会退票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