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CT”确定修复方案 嘉定孔庙回来了!

2024-09-24    作者:本报记者 吴 玮

092426.jpg

  经过一年多的整体性大修改造,嘉定孔庙于9月22日起对公众开放。据了解,此次修缮与改陈进一步拓展了嘉定孔庙的功能,分出展陈与文化体验两条主副线路,西庑、东庑与明伦堂作为主要的展陈空间,全方位、立体式地解读孔子文化、中国科举历史文化。

 

  最小干预修缮,保留历史风貌

 

  嘉定孔庙,始建于南宋嘉定十二年,占地1万多平方米,被誉为“吴中第一”。2013年嘉定孔庙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至今仍是上海地区现存规模最大的古建筑群,也是江南地区保存最为完好的县级孔庙。星汉灿烂,云蒸霞蔚,在漫长的800年岁月中,嘉定孔庙走出了7000多名秀才、500多名举人、192名进士,更有清一代三名状元科举夺魁。

  历经八百年风雨洗礼,且距离1983年最近一次全面修缮也已过去了40余年,嘉定孔庙多处建筑出现亟待解决的问题和隐患。2023年5月嘉定孔庙启动修缮工程,对庙祀前区、庙祀主区、儒学片区、书院片区四个区域分别进行专项修缮。

  据了解,修缮过程运用了多项非遗技艺,涵盖了石质文物保护、木结构修复、泥塑复原以及广漆施作等关键环节。严格遵循文物保护的基本原则,在不改变文物原有状态的前提下,实施最小程度的干预。所采用的修复材料和技术均具有明显的可识别性和可逆性,确保了文物建筑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得以保持。

  其中,大成殿作为孔庙的核心建筑,始建于南宋年间,历经元、明、清多代修缮,至今仍保留着明、清建筑风格。主殿内供奉着的“文圣”孔子彩塑坐像,庄严肃穆,令人心生敬意。此次,团队采用三维扫描技术对大成殿进行精确检测,“就像看病拍CT一样”,制定了针对性的修复方案,采用“打牮拨正”的方式将歪闪部分扶正,从而消除结构隐患。

 

  科举博物馆更新,让文物“活”起来

 

  坐落在嘉定孔庙内的上海中国科举博物馆是国内最早开设的科举专题博物馆。此次改陈后的上海中国科举博物馆展示总面积达到2270平方米,展出文物及辅助展品300余件(套),其中不乏多件一级品等珍贵文物。

  展览以嘉定孔庙为依托,融合地域特色,从科举制度的演变、科举与社会文明的关系、科举与上海的联系,以及科举制度的实施等多个角度,生动展现中国科举制度从发展、兴盛直至废止的全过程。新推出的“科举与上海”板块,以古代嘉定县和上海地区的科举历史为焦点,突出上海科举文化的独特魅力。展区中,清代上海科举名录的展示,形象描绘了上海科举的繁荣景象。同时,清代学术巨擘如钱大昕、王鸣盛、嘉定九钱等人的著作陈列,彰显了自明清以来上海地区人文荟萃的盛况,为整个展览增添画龙点睛之效。

  展品还注重提升展厅的互动性。通过结合声光技术、艺术景观、场景复原以及互动沉浸式体验等多种展示手段,精心打造了殿试艺术景观、孔子圣迹图创作画、钱大昕与王鸣盛读书场景、科举号舍场景复原等重点展项,旨在让文物“活”起来,使观众直观感受科举制度1300年的悠久历史和教化嘉定的独特魅力。

  此外,当湖书院被定位为科举文化创新与传承的核心展示平台,新增设社教体验区与智慧展区。随着嘉定孔庙的回归,嘉定博物馆也将结合孔庙的文化内涵,推出“吾嘉同庆振德育才”主题系列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