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父亲病重及病故后,子女联系父亲原单位,恳请能否关心一下,对方仅回复两个字——“没空”。说话很“节俭”,更遑论 “愿逝者一路走好”的告慰或“愿生者节哀顺变”的宽慰。不难想象,承受至亲离世之痛的家属遭此冷漠重击,心情会是怎样的如坠冰窖。
这位逝去的长者早年从最普通的水手干起,成长为行业翘楚、劳动模范,是集诸多殊荣于一身的老先进、老模范。退休后,他二十多年如一日,积极参与社区建设,被群众誉为“退休不褪色的好党员”。
地区劳模协会得知家属的震惊和无力后,出面联系老劳模生前所在单位,恳请提供些逝者的生平事迹,恳求至少送个花圈,这样最底线的希望,竟也石沉大海,甚至被无情反呛。
这无疑会让不少老劳模倒吸一口冷气,难道这就是现实生活中的“人走茶凉”吗?难道这位老船长的今天就是我们的明天吗?细想一下,真令人心寒彻骨。
其实,老人家属的心愿、地区劳模协会的恳求并不过分,无非就是为了告慰逝者、宽慰生者,给予一位对国家、社会、行业贡献良多的老人最后的敬意。谁知,这些近乎于卑微的心愿与恳求都一一落空,又怎不让人唏嘘?
每个时代都有劳动模范,他们以榜样之力,引领我们前行。崇敬劳模,关爱劳模,弘扬劳模精神,不仅要体现在“披红戴花”的表彰环节,还应更多地体现在日常关心与帮困之中。假如连病危及身后事都得不到关心,又谈何“崇敬”与“关爱”?
再过几天,就是毛泽东同志在张思德追悼会上发表《为人民服务》的讲话80周年(9月8日)的日子。他在强调我党我军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后,饱含深情地说:“今后我们的队伍里,不管死了谁,不管是炊事员,是战士,只要他是做过一些有益的工作的,我们都要给他送葬,开追悼会……用这样的方法,寄托我们的哀思,使整个人民团结起来。”这段话暖人心扉,从未随着时间推移而褪色,反而穿越时空,历久弥新,熠熠生辉。
我想,无论是著名人士,还是平头百姓,只要为人民做过一些有益的事情,都应获得尊重,尤其生老病死更应获得关爱、慰问。说白了,告慰逝者就是宽慰生者,让活着的人感受生命的价值,汲取奋进的力量。
可是,如果连曾经奉献巨大的老劳模,病了,走了,生前单位都“没空”关心慰问,那么,大量企业改制的前企业老职工,不是更像“断了线的风筝”,生老病死又该从哪里获得切实关心、及时关爱呢?这是一个涉及千家万户的现实问题,所以不可忽视,值得有关部门认真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