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300多处发现野生貉,首个貉社区科普馆建成

一起去沉浸式认识“貉”

2024-08-30    作者:本报记者 吴 玮

082917.jpg

 

  经过半年多的精心打磨,本市第一个貉社区科普馆在8月中旬建成。截至目前,野生貉已在上海超过300个居民社区及城市绿地中被发现。

 

  身临其境感受“貉谐社区”

 

  本市第一个貉社区科普馆——“貉谐社区”科普馆位于松江御上海小区的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内。馆面积约50平方米,科普馆采取场景复原、互动体验、多媒体展示、立体浮雕的手法,模拟貉在社区的生活栖息地,让参观者身临其境感受“貉谐社区”,通过触摸式听音物种小像、旧物改造、翻翻墙、绘本、创意展板等互动设施,让参观者能够主动参与到知识的探索中来,加深对貉的科学理解。

  前些年,御上海社区貉数量和密度曾一度激增,让“上海貉看松江,松江貉看御上海”这句话成了沪上众多野生动物保护志愿者的“共识”,更是一度引起了小区居民的忧虑和恐慌。

  从2022年起,相关单位在御上海小区放置红外相机,对御上海小区的貉种群进行长期监测,及时掌握小区内貉种群数量,并结合“貉口普查”工作,与御上海居委会组织开展了多种形式的野生动物保护科普宣传活动,包括:在社区设置“貉谐相处”四不科普宣传牌,结合小区实际情况提出修补沉降缝及严格管理湿垃圾等建议,并邀请专家进小区授课,带着居民在小区里找貉聊貉,教会大家科学对待野生动物的“四不”方式:不害怕、不投喂、不接触、不伤害。经过不懈努力,御上海小区的貉与居民相处有了新变化,貉密度和遇见率逐步下降到正常水平,居民们也不再谈“貉”色变。2023年底,着手开展“貉谐社区”科普馆的建设。经过半年多的精心打磨,全市首个貉社区科普馆终于在今年8月中旬建成。

 

  全市逾300处发现野生貉踪迹

 

  目前,随着城市生态环境不断向好,野生貉在上海超过300个居民社区及城市绿地中被发现。作为一种本土野生动物,貉生性胆小,不会主动伤害人类,但它的分布区域与人居环境重合度较高,这就增加了与市民“相遇”的概率。

  此前进行的全市“貉口普查”第一次获取了国家二级保护动物貉在上海的大范围种群数据,填补了城市生物多样性方面的长期科研空白。根据“貉口普查”得到的关于貉种群数量与密度结果,一方面,城市野生动物和城市居民存在长期共存的可能,是城市生物多样性的美好组成;另一方面,貉在上海的数量处于持续的快速增加中,局部区域出现的种群爆发曾引发人与野生动物冲突案例,需要同步推动保护和管理探索。

  全市“貉口普查”的部分核心结论,如“禁止投喂野外环境自然生长繁殖的野生动物”,已被纳入2023年10月1日正式生效的《上海市野生动物保护条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