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猗园老正门打开 500多岁古典园林“上新”

2024-08-20    作者:本报记者 吴 玮

082017.jpg

 

  修旧如旧的老正门、“呼之欲出”的十二花卉花窗、如“山水画卷”般的古典庭院……如今已500多岁的古猗园“上新”了。经过改造提升,近期古猗园老正门对外开放,市民不仅能看到修旧如旧的老正门,园内还新增了不少焕新造景。

 

  老正门修旧如旧,再次打开

 

  初建于明朝嘉靖年间的古猗园是上海古典园林代表之一,其间几经兴废和重修,见证了时代的变迁。很多熟悉古猗园的市民都知道,如今的古猗园正门是后来重建的。

  古猗园老正门位于古猗园西北角,为猗园明代门址,已有500多年历史,曾于2009年重建。大门匾额上的“猗园”二字是“嘉定四先生”之一的娄坚所题。其左右各有一块砖雕,左墙“太平有象”砖雕,以大象背驮观音瓶,周围祥云围绕的构图,寓意安宁和平、农桑连年丰收;右墙“五福捧寿”砖雕,以五只蝙蝠口衔桃子和铜钱,围绕“寿”字翩翩起舞,寓意多福多寿。正门左右两侧厢房用作开放式展览,目前展出的是上海五座古典园林的图文介绍。

  从古猗园北门进入,便可到达老正门区域,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位于照壁之前的“松石迎客”区。照壁中央的黑松枝繁叶茂,向一侧伸展,宛如一位热情的东道主,伸出臂膀欢迎远道而来的宾客。角落的白皮松高大挺拔、高挑出墙,似有凌云之志。驳石花坛右侧,湖石玲珑剔透,如谦谦君子低语诉说着古猗园的历史与传说。整个景点充满了古朴与大气之美,令人不禁驻足。

  改建后的老正门区域不仅保留了原有的古朴风貌,更是融合了现代审美与传统园林艺术。这里,新营造的八处景点犹如一幅幅精美的画卷,除“松石迎客”之外,还有气势磅礴的“锦绣山河”、清幽宁静的“翠杉雅境”、沧桑岁月的“古韵华樟”等。

 

  步入花石小路,打开山水画卷

 

  经过改造的北部庭院,坚守古典江南园林之韵,运用传统营造之法,将自然山水之魂融入其中。以驳石、地坪、花石小径划分区域,山川河流、起伏地形呼之欲出。黄石假山、景石点缀其间,盆景植物与低矮地被相映成趣,山石、地形、植物和谐共生,描绘出一幅简洁精致、意境深远的自然山水画卷。

  南侧绿化区域,则在保留原有乔灌木之韵的基础上,对高大乔木进行了修剪,灌木则运用盆景式造型手法,精心雕琢出“一木一景”的独特风貌。

  本次改造区域还进行了花石小路铺设。如老正门前的团型“松鹤延年”铺地纹样,周围镶以蝙蝠花纹,寓意福寿双全、吉祥如意;幽赏亭附近区域铺以“冰梅纹”,取意“幽”字,冰天雪地,幽幽暗香,梅报新春;穿过六角门,主要铺设的是龟背纹,与园中部的龟山遥相呼应。在沿用传统做法的基础上,增加了立体感和互动性,让游客行走其间,放松身心,感受足下的诗意和风景。

  此外,园方运用香山帮传统建筑营造的砖雕技艺,将古猗园“十二花神”对应的十二花卉——梅花、桃花、牡丹、海棠、石榴、荷花、玉簪、桂花、菊花、茶花、兰花、蜡梅,于围墙上精心设计,以刀代笔,雕刻出十二个花窗,沿街而走,一朵朵花儿呼之欲出。

  据悉,此次提升工程内容包含景观绿化工程、建筑修缮工程、安装工程等。项目景观改造面积约4000平方米,改造完成后新增绿化面积近1000平方米,提升了古猗园老正门周边环境景观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