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文帅气的外型,跳脱敏捷的思维,以及十足脱口秀演员的机智口才,上海市健康科普新锐人物、上海医学科普新锐之星、同仁医院普外科副主任医师姚乐,在刚刚过去的这个周日夜晚,为公众献上一场精彩的《戏说外科史》健康脱口秀。包袱不停、寓教于乐又笑梗不断的演出,引爆长宁文化艺术中心大剧场掌声雷动,观众们在哈哈大笑中了解了外科学在中西方的发展历程,也在第7个“中国医师节”到来之际,向白衣天使们献上最真挚的祝福。
外科医生都是“古墓派”传人?
“外科医生这个职业的祖师爷是一群人,他们的名字叫Tony。对,就是理发店的Tony老师。理发店门口红白蓝三色旋转灯的含义是:白色代表纱布,红色代表动脉,蓝色代表静脉。500年前,理发店曾是放血疗法的殿堂……”舞台上,作为上海第一位讲脱口秀的医生,姚乐背心领结一脸正经,又常在下一秒“不正经”地抖出一个笑料,嗨翻全场。
他自嘲外科医生群体的祖师爷大都是“古墓派”,到处找尸体解剖以了解人体结构:“外科学革命第一枪来自解剖学,一个叫维萨里的人写下《人体构造论》。中世纪教会禁止人体解剖,维萨里怎么做到的?他说:‘我只是把你们喝咖啡的时间,都用在了盗墓上!’”
如果人类失去麻醉,手术将会变成怎样?姚乐带领观众“沉浸式体验”像屠宰场一样的手术现场。“当年的手术就是在拼手速,手慢无——手要是慢一点,病人就没了!麻醉的出现,对人类文明是划时代的。”在姚乐的一个个段子与一次次爆梗中,“消毒外科手术诞生了、青霉素被发现了、抗生素发明了、ABO血型搞清楚了、现代输血技术完备了。从此,严重感染、严重创伤的外科手术,我们有了胜算。”
笑谈中致敬中国外科学国医大师
外科学虽起源于西方,但我国的现代外科学也发展神速。姚乐带着十足的崇敬带领现场观众一起致敬国医大师们:“1947年,我太师祖裘法祖回国了。他精湛的‘裘式神刀’,从头开到脚!他重视人才培养,带教出一批我们新中国的外科学精英,包括我的师祖钱允庆,包括我的师叔祖吴孟超……世界医学史上首例断手再植,新中国是世界上第一个成功接活断手的国家……瑞金医院郑民华教授推动中国微创外科从无到有,从良性推进至恶性肿瘤领域,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在幽默的叙述中,姚乐用讲故事的方式回顾了中国外科学发展的一座座里程碑与外科学国医大师们为祖国医学发展作出的杰出贡献。那一次次精彩的手术、那一次次有划时代意义的探索与开拓,都让现场观众听得入迷。不少观众手都有些拍酸了,笑言:“这些外科学大师们所作出的成就,其实普通人是很难了解到的,感谢姚医生今天的科普。”
对外科学的发展有更多思考
在姚乐的讲述中,他心目中中西方外科医生群体最大的共性与特点就是“不服”,是一群“孤勇者”。在一次次对人类社会所谓“禁忌”的“不服”中,外科医生们对人体、对真理、对科学的认知始终在进步。在回顾历史的同时,他也对未来外科学的发展有着自己的思考:伴随“内科外科化、外科微创化、检验分子化、诊断基因化”,中国外科学未来可能在分子层面,植入基因芯片、靶向识别肿瘤、微观修复基因、攻克癌症和遗传疾病。外科医生“不服”的精神,带领外科医学一步一个脚印,实践“生命至上”的人文关怀。
《戏说外科史》主要策划人、市爱卫办副主任、市卫生健康委健康促进处处长王彤表示,用脱口秀方式讲述医学史,这在全国乃至全球都是创新,《戏说外科史》外表搞笑,内核却严肃:既表现外科学肇始时的蒙昧与荒诞、发展中的艰辛与困难,更表明人类在生命领域不屈不挠的探索精神,使公众能在笑过以后,更加珍惜生命、珍爱医者,这也是在“中国医师节”前推出这一活动的初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