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的城市街区,有不少接地气、有温度的菜市场,随着菜市场的功能不断拓展,这里逐渐成为社区居民的另一个公共生活空间。了解食材的前世今生、采买的同时顺便体验休闲娱乐项目,买了小菜不想烧或不会烧,甚至还能现场体验代加工服务……这样的菜市场,您喜欢吗?
菜场里买好菜立马可以现烧
炎热的夏天,到菜场选购好食材后不想自己烧或是不会烧怎么办?那就直接请师傅代加工。热气腾腾的炒菜不仅可以现吃,还可以打包带回家。近日,位于浦东新区永泰路的浦商邻里荟永泰店全新开业。这个菜场推出的一项特色代加工服务,吸引了不少附近居民。
“我自己不太会做饭,但又不想总是吃外卖,这个服务很适合做饭‘小白’。”居民顾先生告诉记者,由于平时工作繁忙,又不擅长烹饪,他的晚餐都是随便对付。如今,菜场里买好菜,现场就可以切好、烧熟,比在饭店里吃实惠很多。
记者注意到,在菜场的餐饮区,一家挂着“浩记酸菜鱼”招牌的档口立着一个新招牌“您买菜我帮烧”。档口老板介绍,素菜类加工费为6元、半荤半素为8元、荤菜类为15元、像剁椒鱼头这类大荤为20元。目前,每天9点到13点以及16点到20点30分提供代加工,有需要的顾客还可以提前买好食材,确定取餐时间,会根据顾客的预订安排好。
另据了解,该菜场还专门引进了深受本地食客喜爱的浦东特色风味周浦羊肉和南汇黑鱼饭,档口也将于近日开业。
设有科普区、打卡点为菜场增添新意
今年,位于闵行区中谊路的华友市场经过升级改造后,以华友市集的面貌全新亮相。这个原本就深藏社区为居民提供传统服务的菜场不仅保留了原有的服务特色,还融入了不少现代化的元素,成为多种功能集于一体的便民休闲娱乐空间。
上午10点多,市集内人来人往,非常热闹。记者在市场入口看到,二楼楼梯处,偌大的电子显示屏不断更新着市场的交易走势、检测数据、店铺销量排行以及参考菜价等数据信息。入口处右侧的墙面上,一排排精致的小格子里摆放着数十种粮食蔬菜的种子,这便是该市集的“种子科普区”。“小朋友没见过这些,带她来买菜,马上被吸引过来了。”居民吴阿姨正在给5岁的外孙女讲关于“种子”的小故事。吴阿姨觉得,在菜场里了解关于种子的科学小常识,非常有趣,也非常应景。
走进市集,近百个摊位为居民提供果蔬、肉类、鸡蛋、豆制品、南北干货等。市集一角的餐饮服务区还专设了景观打卡点。这处充满老上海特色的霓虹灯立柱给传统菜市场增添了一抹新意。此外,记者注意到,市集内还设有农残检测室等。
菜场升级提速服务更智能
今年,本市将标准化菜市场的升级改造列为上海市政府关注的重要民生工程,计划升级改造80家标准化菜市场,截至目前,已顺利完成60家,占全年计划75%,实现时间过半完成任务过半。
在改造完成的60家标准化菜市场中,有不少特色点位。比如,位于鲁班路的黄浦区江南菜场,进行智慧化升级改造后,通过智慧赋能菜场的运营和管理,为消费者提供更加便捷、安心的消费体验;位于桂林西街的徐汇区康兴市集, AI识别智能秤、智慧大屏、电子价签等数字化设备等的应用,让服务更智能更便捷。与此同时,还有不少菜市场设置了更为贴心、更为便民的特色服务,这些服务受到附近居民,尤其是老年居民的欢迎。
下一步,相关部门将在确保质量和安全前提下,进一步加快为民办实事项目建设进度,持续强化宣传推广,展示项目风貌。同时,指导各区“开门”听取社会意见,做好政民评议互动工作,不断提升市民群众的满意度和获得感。
■记者手记
“卷”的是菜市场,受益的是老百姓
菜市场,在绝大多数居民的心目中是“烟火气”的代名词。不过,随着岁月变迁,不少传统菜市场虽然承载着诸多社区生活的记忆,但其硬件设施与软件配套服务已难以满足现代都市消费者的多元需求。近年来,传统菜市场的升级和改造正逐步铺开。
如今,老菜场已不再是儿时记忆中“脏乱差”的样子,它们变得干净、明亮、智慧、便利。常常去菜场买菜的居民都能察觉到,家门口的菜场内,各类硬件设施完好,购物环境提升,主副食品供应充足,多家菜场还引入了“互联网+”智能应用场景。舒适温馨智能的购物场景给居民提供了良好的购物体验。
当然,对于居民而言,菜场环境提升固然好,可实惠的价格、便民的服务才是菜场长盛不衰的秘诀所在。如今,不少菜场的摊位开始提供配送服务,配套的“洗切配”也并不少见,现在更是“将服务进行到底”,从菜场到餐桌一气呵成,一站式服务满足了更多消费者的需求。
升级改造后的菜场,更像是集购物、餐饮、便民、休闲、娱乐于一体的多功能街区,买菜、烧菜、吃饭、拍照打卡、美容美发、喝茶聊天……都可在菜场一一体验到。有人说,菜场越来越“卷”了。“卷”设计、“卷”布局,如今开始“卷”服务,可就是在菜场求新求变的过程中,居民的购物体验才提升到全新的高度。菜市场好看了,服务跟上了,生意自然好上加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