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修套路深如何不踩雷

上海市消保委:选装修公司前建议实地考察,“超低价”往往伴随高风险

2024-06-20    作者:本报记者 彭 玥

  业主群团购低价“装修套餐”被坑、还没开始装修就要交违约金、低预算多增项愁煞人……这样的装修问题您遇到过吗?

  当前,正值装修旺季。家装是一个费时费力的大工程,涉及的环节不仅多,而且复杂,稍不留意便会掉入商家的套路。那么,签订家装合同时应该注意什么?装修过程中如何“避坑”?近日,上海市消保委家装办给消费者支了几招。

 

  业主群团购装修还有赠品?羊毛没薅到  工人竟罢工

 

  不少市民都会在小区业主群里看到价格优惠的“家装”广告,唾手可得的“羊毛”到底薅不薅?

  2022年,某装修公司向本市若干小区推销其自行经营的硬、软装服务。为提升业绩,该装修公司销售人员陈某在某小区业主群里承诺,只要订购其公司的产品和服务,即可以市场价五折以下的价格买到特定品牌的家电、家具、手机、电脑等商品,达到一定数额还能获赠大品牌黄金首饰。

  赵先生作为首批订购该公司装修服务的业主,不仅顺利完成了家中装修,还收到了陈某先前承诺的赠品。随后,赵先生在业主群内晒出装修竣工图及赠品实拍图,引发其他业主的“跟风”。此后,陆续有不少业主也反馈收到了优惠的商品,这让群内其他业主更加深信不疑。

  仅半年时间,就有50多位业主向陈某转账订购其公司的硬、软装服务及低价商品。然而,不少业主付款几个月后,仅收到少量商品,甚至有装修工人罢工。而陈某一直以货源紧俏、工人有限等理由拖延兑现。2023年3月,多名业主报案后才得知,陈某并无履行能力,“白菜价”“薅羊毛”都是他给业主画的饼。日前,检察院以合同诈骗罪对陈某提起公诉。

 

  还没装修就要交违约金?实际产品价格都高于预算

 

  在黑猫投诉平台,涉及“装修”的投诉累计3万余条。近两个月间,涉及“上海”“装修”的投诉有数十条,其中不少消费者反映“装修质量不合格”“虚假宣传”“不履行合同义务”“家装合同涉嫌欺诈消费者”等问题。

  5月中旬,有消费者投诉位于浦东三林镇的某装修公司,反映与该公司签订合同并缴纳5000元定金后,在开始装修前决定退单,遭到装修公司拒绝并被催缴20%的违约金22500元。该消费者表示,与装修公司签订的合同中,诸多关键信息均为手写,而后被催缴的违约金也跟先前装修公司工作人员口头描述的不符。5月29日,投诉平台显示消费者已和商家协商一致,投诉终止。

  4月中旬,有消费者投诉上海兰若装饰工程有限公司,反映其与该公司签订装修合同后发现,大量产品预算价格低于可选产品价格,因此,装修过程中实际支出增加了不少。此外,消费者还反映“施工方”并未按流程与“设计师”沟通装修细节,而是“直接找我沟通,我因不懂装修知识,只能被迫确认”。施工过程中出现问题时,装修公司多部门互相推诿,拒绝与客户当面沟通。

 

  >>>消费提醒

  ●选装修公司多看、多听、多比较

  近期,不少商家以“低价”“工期短”等吸引消费者,以“密密麻麻的项目清单”突破消费者防备心理。而消费者因家装知识欠缺,容易落入商家套路,处于被动状态。

  为减少消费者步入家装领域“低开高走”的消费陷阱,上海市消保委家装办建议消费者,在进行装修前,先多方面了解家装知识,如大数据查找板块知识、电话咨询家装办寻求专业指导等。同时,应提前了解装修领域几家龙头企业的基本概况,横向对比知名公司的特色优势,必要时进行实地考察,通过“多看、多听、多比较”的方式,选择适合自己的家装公司。

  ●合理增项需签附加协议

  市消保委家装办提醒消费者,应跟紧装修的每个环节,包括水电、泥木、涂料、安装四大板块。装修过程中遇到“增项”问题,消费者可致电上海市消保委家装办进行专业咨询,如增项合理,消费者有必要与商家签订附加协议,包括工程概况、质量要求、工程价款支付、保修期等约定,拟定预算清单,审核无误再签字。每个环节完工后,消费者也可请第三方公司上门开展验收检查,验收合格再行支付尾款。

  ●看到“超低价”要保持冷静

  相关专家提示,看到“超低价”“薅羊毛”应保持冷静,这类噱头往往伴随着高风险。装修前,应加强自身对于消费权益保护的了解,装修过程中一旦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比如及时报警和通过法律途径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