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不少路过朱家角地铁站的乘客发现,一幅色彩艳丽又充满古朴之风的墙绘占据了大部分墙面,十分夺目。这幅名为《青溪传韵地铁行》的墙绘展现了青浦区多个非遗技艺,乘客可以近距离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本月,“2024上海文化遗产季”系列活动正式启动。此次活动以“城市记忆·雅韵荟萃”为主题,“展览、乐游、市集、美育、演艺、微拍”六大板块800多项精彩活动包括影像展播、综合活动、成果展览等多种形式,让非遗融入现代生活。
在地铁站感受水乡传统非遗大赏
“原来青浦有阿婆茶啊,去哪里能品尝?”来朱家角游玩的闵阿姨发现,地铁站里竟然可以看非遗。日前,地铁17号线朱家角站站厅走廊,一幅全新的、充满色彩活力的巨幅墙绘吸引了来往市民游客的目光。“吴歌、烙画、船拳、阿婆茶、摇快船、江南丝竹、金泽庙会、土布织染”等青浦传统非遗技艺项目,随着出入车站会不自觉地映入眼帘,而画面里的地铁17号线正穿梭其间,呈现出一派“小桥流水,烟火寻常”的唯美景象。
据悉,这幅墙绘出自漫画家慕容引刀之手,用手绘形式展现了青浦区多个非遗技艺,融合了水乡地区稻作文化和民俗风情。《青溪传韵地铁行》选址17号线朱家角地铁站,是因为该站毗邻青浦区最重要的文化地标之一的江南古镇——朱家角镇,可以进一步方便市民游客提前了解融入非遗元素的江南文化,在出站前就能先睹为快,选择感兴趣的“非遗”项目在后续游览古镇的过程中有的放矢。
本次活动是“非遗进地铁”公共文化品牌的首发项目,利用上海地铁网络的通达性,串起散布在城市各个角落的非遗技艺,营造城市非遗公共空间,让市民乘客通过地铁体验非遗的独特魅力,探讨新时代背景下传统文化及技艺的创造性转化,也为上海地铁后续与上海各区及社会各界共同合作“非遗进地铁”项目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未来,除了定期举办非遗公共文化活动展览、联合德高申通公司推出“二十四节气非遗主题”的地铁灯箱外,上海地铁也将在新线建设设计中融入更多非遗元素,探索开展非遗类文化经营等,创立文旅融合、市场服务的地铁非遗新模式,建立“非遗进地铁”品牌长效机制。
观展、听戏、微拍,体验非遗魅力
看好展、观文博已成为许多人“喜欢上海的理由”。文化遗产季期间,各类精品特展亮相沪上各文博场馆。走进上海博物馆,《金琅华灿——张宗宪捐赠掐丝珐琅器展》正在展出。在世博会博物馆举行的《一梦华胥——中国皮影光影艺术展》以入选联合国教科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中国皮影戏”为创作蓝本,以远古时期的神话传说“黄帝梦游华胥国,而后天下大治”为灵感,创造出了一个完全由皮影元素构成的光影异想世界。此外,航海博物馆、中共一大纪念馆、孙中山故居纪念馆、鲁迅纪念馆、世界技能博物馆、琉璃艺术博物馆、观复博物馆,以及各大高校博物馆等都有相应展览展出。
另外,艺术改变人生——上海“非遗进大墙”教育成果展于本月在上海市群众艺术馆一楼展厅举行。展览以作品实物展示为主要展陈手段,辅以视频和图文材料,向广大群众展示上海市监狱管理局文化矫治项目成果,体现传统文化净化人心,工匠精神重启人生路的重要教育作用。
舞台上,也是好戏连台。《纪念梅兰芳诞辰130周年系列演出》、越剧《红楼梦》《梁山伯与祝英台》、海派滑稽戏“上海笑天地”以及“非遗戏曲电影展映”陆续与观众见面。整个6月,围绕传统戏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浦东新区、徐汇区、嘉定区、青浦区、奉贤区、静安区、普陀区、闵行区、虹口区、宝山区、长宁区等11个区及京昆沪淮越等院团将举办76场演出,向市民群众展示传统戏曲的独特魅力。
另外,“上海非遗微记录”短视频和音频系列展播活动、第三届“非遗新体验”国潮文创设计大赛等活动邀请市民在影像和互动中遇见非遗之美、探寻中华璀璨文明,将借助全平台传播渠道,掀起全民参与非遗热潮。
■链接
●金山区推出文化游线和非遗体验活动,活动中,金山区在全区60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中精选出12项邀请市民参观体验,深度感受传统文化的浸润。
●青浦区博物馆联合文保博创科技有限公司举办《趣是一二——古人的案头》,展示中国古代文人案头陈设的典雅魅力。
●浦东川沙启动文化遗产季宣传展示活动,活动包括佩香囊、做团扇,学讲川沙民间故事等。
●嘉定博物馆举办《意缀经纶——曹美姐缂丝文化展》;嘉定区文化馆举办“寻忆嘉味 匠韵生辉”——嘉定区第十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展;嘉定区百联嘉定购物中心举办“时光静语 技艺疁存”——嘉定区非遗系列主题展·百联嘉定购物中心巡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