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厂同牌同种药,价格为何差一倍?

2024-04-23    作者:本报记者 吴 玮

042322.jpg

 

  “一个是127元,一个是64.8元,在两家药店买到同一厂家生产的同一种药,价格却差了近一倍,太让人疑惑了!”近日,家住长宁区的陈女士向本报新闻热线反映了一桩烦心事。完全相同的一种药缘何差价如此悬殊,是药本身的原因,还是药店的原因?是进货渠道的问题,还是定价的问题?记者做了一番调查。

 

  疑问  同一种药,价格差了近一倍

 

  陈女士告诉记者,近日她到位于平塘路的得一大药房购买咳嗽药,店方推荐了两种药,其中一种是“立倍妥·复方氢溴酸右美沙芬糖浆”(简称“右美沙芬糖浆”)。“我当时也没注意价格,用电子医保卡结算后就回家了。”

  回到家后,陈女士打开收据,发现两种药品共花费了227.1元,尤其是150毫升装的“右美沙芬糖浆”售价127元,这让她不禁犯了疑惑:“现在的药怎么这么贵?”在家人的提醒下,她将这种药在淘宝、京东等线上平台查询比价,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了一跳,同厂同款药在网上的价格都在五六十元区间浮动。

  陈女士表示,当时看到网上的价格后自己很“震惊”,但是想想在网上购药不是立马就能收到,且安全性也有些吃不准,因此也就释然了。可是,后面的遭遇让她再次不“淡定”了。当晚,陈女士爱人在“饿了么”平台搜索到同种规格、同一生产厂家的“右美沙芬糖浆”,显示该药位于哈密路的一家药店,标价64.8元,使用平台优惠券后只需支付36.5元。这下,陈女士坐不住了,将信将疑地前往这家药房询问。营业员告诉她,这款糖浆在门店售价60多元。陈女士当场就在“饿了么”平台下单,叠加优惠券后选择“到店自提”服务,最终以36.5元的价格把这瓶“右美沙芬糖浆”带回家。

  “同一种药,不同的店,售价为何差这么多?”陈女士颇为感慨地说。

 

  调查  同款药的药价真的差那么多?

 

  为何“立倍妥·复方氢溴酸右美沙芬糖浆”的价格,不同药店差得那么多?记者以消费者的身份联系上了生产该药的厂家。据负责上海地区的一位销售主管透露,这款药品出厂价在每盒50多元,因为中间涉及代理商、零售药店等多重渠道,考虑到运营成本、渠道成本、利润等因素,药品在进入到实体店销售时,确实会导致药品零售价格存在一定差异。

  那么,别的常用药也是如此吗?带着疑问,记者走访了多家线下药店。以“扬子江·苏黄止咳胶囊”为例,位于虹中路的“第一医药”,一盒售价为64.2元;在位于虹梅路上的一家益丰大药房,一盒价格同样是64.2元;离该药店不远的位于华光路上的“海王星辰”(虹梅路店)一盒售价则为66.9元,相差并不太大,且目前还有优惠活动,买两盒只要104元。

  另外一款药“真仁堂·川贝母粉”,在位于吴中路的华氏大药房和位于虹中路的“第一医药”,售价都是一样的。

  在走访多家药店,询问多种常用药价格之后,记者发现,绝大多数常用药在各家药店的价格都差不多,哪怕有出入,也并不悬殊,像陈女士遭遇的同一款咳嗽药水价格能差到一倍的只是个案。

 

  反馈  药店大多数药品由市场定价

 

  记者联系了12393上海医保热线反映相关情况。工作人员表示,首先,经后台查询127元定价的这款药,是经过申报且合规的;其次,根据2015年6月1日起实行的《关于印发推进药品价格改革意见的通知》,除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由政府出指导价以外,取消了绝大部分药品的政府定价,药品实际交易价格主要由市场定价。

  根据医药管理相关规定,医保定点医疗机构采购药品,与药厂协商价格,须在“上海市医药采购服务与监管信息系统”(阳光平台)上下单,且议定价格与订单价格必须一致。而药店是营利性的商业机构,其采购药品具有自主权。阳光平台不负责也不掌握药店对药品的采购和定价,但会监督医保药品的销售价格。简而言之,只要药店向“阳光平台”申报的价格与实际出售的价格一致,该药价就是合法合规的。

  由此可见,不同药店因进货渠道不同,同一种药的售价就可能存在不同,扩展到线上平台、互联网药店,因运营成本、渠道不同、补贴差异、优惠措施等,更有可能出现不同程度的价格差。

 

  建议  货比三家 避开“刺客”

 

  同一款药存在“价格差”,但都是合法合规的,对价格比较敏感的市民可能就需要在买药前做一点“功课”了。

  业内人士建议,市民可根据自身实际需要到药店买药或在互联网平台下单。想在药店买药的市民,可多询问几家不同品牌的药店进行比价,并在互联网买药平台搜索同厂同款药品,对价格做到心中有数。

  擅长操作智能手机的市民,可直接在互联网正规买药平台下单(如京东、美团、饿了么、阿里健康大药房等),部分平台还可以使用“医保支付”。

  对于需长期用药的慢性病患者,仍建议前往正规医疗机构购药,以减少经济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