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改造”群策群力家门口的乒乓房焕新归来

2024-04-15    作者:本报记者 吴 玮

041319.jpg

 

  睦邻中心内使用多年的乒乓房,因磨损出现地面老化、打滑等安全隐患,到底该如何修整?近日,居住在杨浦区殷行街道包头路社区睦邻中心周边的乒乓球运动爱好者们通过社区“睦邻议事厅”,一次次想办法、定方案,热心居民更是主动跑市场、看建材,美化墙面、捐赠器材。经过大家共商共治,如今乒乓房焕然一新重新回归,居民们纷纷点赞:“真是改在大家的心坎上。”

 

  居民们打乒乓,有了“专属”配置

 

  “好球!”“漂亮!”周三下午,走进殷行街道包头路社区睦邻中心二楼一隅的活动室,十来位阿姨爷叔正在乒乓桌前轮番角逐,正面攻球、快抽、扣杀……你来我往,不亦乐乎,一个好球更是博得大家的喝彩。

  乒乓房面积不大,约有二三十平方米,中间放着崭新的乒乓桌,地上铺着浅灰色的防滑地胶,两侧墙面上精心绘制着乒乓球手的打球身影和“快乐乒乓”“让锻炼成为享受”等艺术字,侧面墙面上安装着一排衣钩,挂着外套、帽子。

  “这里可是大变样了,都是大家一起商量、出力的结果。”团队负责人王翠红阿姨说,原本这是睦邻中心一间共享的活动室,由于长期使用,地板磨损严重,容易打滑、绊脚,存在不小的安全隐患。经过居民反映,街道决定对这间活动室进行改造。

 

  活动室如何改?让居民们说了算

 

  活动室到底该如何改?殷行街道包头路社区睦邻中心组织起“包头睦邻议事厅·请您来协商”的自治会议,就“乒乓球室的防滑问题”展开协商,居民们各抒己见,形成初步方案。

  在商讨方案的过程中,72岁的居民王胜龙老伯多次骑着电动自行车跑建材市场,打听到市面上有种新型的运动防滑地胶,他将情况和报价及时做了反馈。

  “经睦邻中心议事会专题研究讨论,最终把居民们想要的改造方案上报街道社区自治办。在街道的大力支持下,放弃了原先铺设复合地板的想法,睦邻中心为乒乓房加装了运动防滑地胶,大大提升了地面的防滑能力,增强了安全性。”睦邻中心负责人浦雯瑾说,仅仅两周,乒乓房地面改造项目宣告完成。

 

  共商共治,改造“改”在心坎上

 

  旧问题解决了,新问题慢慢又冒了出来。有居民提出,乒乓球是白色的,墙面也是白色的,打球时会眼花看不清球。此外,打球时常会出一身汗,脱下的外套也没地方放。

  为解决后续问题,“议事厅”再次启动,大家为乒乓房“微改造”群策群力。其间,大家发现王胜龙老伯不仅是个乒乓球好手,还是一位专业画师级的绘画达人。在王老伯的设计、绘制下,乒乓房两侧墙面布置上了格调清新的蓝色墙纸和自创彩画,这样既解决了打球时的视线问题,也让房间变得美观。接着,居民张妙宝老伯捐来一张乒乓球桌,王翠红阿姨捐赠了挂衣钩。“就像在装修我们的家一样,真是装进了大家的心里。”看到改头换面的乒乓房,重新相聚的阿姨爷叔们心里别提多高兴了。

  “乒乓房硬件改造虽是一件小事,却充分发挥了居民自治的热情和力量。”浦雯瑾说,由于是按需改造,居民们格外爱惜这里的一切,“下雨天,大家还会在门口贴心地铺上旧毛巾”。如今,睦邻中心乒乓房回归,更是吸引了不少周边居民区的乒乓球爱好者慕名前来打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