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起来,让老人活力绽放

上海“两会”期间,代表委员建议,将“长者运动健康之家”纳入“15分钟养老生活圈”

2024-01-29    作者:本报记者 彭 玥

012718.jpg

  

 

  上海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将于今天闭幕。本次“两会”期间,代表委员们针对“民生”建言,引发社会广泛关注,其中就包括不少“涉老”方面的建言献策。关于老年体育,他们提出,应持续推广“长者运动健康之家”,并将其纳入“15分钟养老生活圈”和民生实事项目,让更多长者“老有所健”。

 

  调查  长期参与体育运动可以改善身体机能

 

  运动使人健康,运动让老年人充满活动。根据《2022年上海市长者运动健康之家发展报告》,经常锻炼的老人通过一段时间的运动康复,在精神状态、睡眠、血压、便秘、关节疼痛、血糖等各方面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

  报告显示,79.84%的老年人认为通过长期参与康复训练,精神状态得到显著改善;55.69%的老年人睡眠质量提高;44.91%的老年人血压得到改善;32.53%的老年人便秘问题得到改善;32.14%的老年人通过规律运动缓解肩颈腰腿痛;22.55%的老年人血糖得到改善;20.56%的老年人体重下降、肌力水平提升,体型得到改善;还有16.97%的老年人记忆力得到改善。23位脑卒中老人坚持规律运动1年左右,可以脱离轮椅、拐杖独立行走,且步态日趋改善。

  此外,通过跟踪分析2022年到长者运动健康之家进行康复训练的一些老年人前后医保支出情况发现,2097位老年人共节省414万元医保支出。

 

  现状  上海已建成120家实现16个区全覆盖

 

  2024年1月1日开始实施的《上海市体育发展条例》中就规定,体育、民政等部门应当推动社区老年人多功能体育场所建设,整合体育设施与养老服务设施功能,为老年人提供健身辅导、身体机能训练、运动干预等运动康养服务。

  早在2016年,市体育局、市民政局就在静安区大宁路街道成立了第一家“嵌入式”长者运动健康之家。长者运动健康之家是上海在全国首创、面向老年人的社区多功能健身场所,以智能化与适老化并重,为老年人提供体质测试、基础健康检测、科学健身指导、慢性病运动干预、运动康复训练、健康知识普及和休闲社交等“一站式”运动康养服务。

  原计划到2025年底,上海市将建成100家长者运动健康之家,实现16个区全覆盖,目前已提前完成目标。截至目前,上海已建成超过120家“长者运动健康之家”,16个区全覆盖,并辐射周边社区1公里内的老年人。

  健康检测、器械锻炼、健康讲座、运动方案制定、慢病运动干预、社交娱乐……在长者运动健康之家,阿姨爷叔仅需99元/月就能享受专业的器材与服务,55周岁以上的长者可使用上海市体育局提供的助老体育消费券,每月抵扣30元后仅需自付69元。

 

  建议  长者运动健康之家应该坚持公益属性

 

  本次“两会”期间,市人大代表吴坚在《关于系统推进“长者运动健康之家”建设的建议》中提出,有关部门可将长者运动健康之家纳入“15分钟养老生活圈”和民生实事项目,作为城市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逐步实现老年人就近享有优质普惠运动健康公共服务,以此推进稳步提升老年人健康预期寿命,减少带病生存时间,降低医保费用支出,助推健康老龄化和健康上海建设。

  市政协委员徐翔认为,长者运动健康之家既是健身房又是会客厅,其自带的社交功能还能有效缓解“失独”和空巢老人情感孤独的问题,能有效推动“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徐翔建议,长者运动健康之家应坚持公益属性,保持免费或低收费开放。

  与此同时,市政协体育界也提交《关于推广长者运动健康之家模式前瞻应对深度老龄化》提案,建议在全市范围内系统性布局推广长者运动健康之家建设,将其纳入本市发展银发经济增进老年人福祉相关政策文件,纳入本市“15分钟生活圈”市政府民生实事项目,更好释放预防老年人群失能失智、减轻医疗保障负担的积极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