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还没找到合适地方,希望能给我们延长点时间,也希望大家一道帮忙想想办法,让这家老店能够生存下去!”去年12月中旬,专卖假领子、汤婆子、蛤蜊油等上海老物件的北京百货商店突然收到物业通知,因所在地块动迁征收,限一个月内搬离。如今,一个月过去了,北京百货商店还未找到合适的落脚地。
周边居民开始搬迁 老店面临“随时关门”
1月16日下午1点多,记者再次来到靠近北京西路的石门二路上,沿街店铺仅北京百货商店、中国邮政储蓄银行、雷允上等几家还开着,大多店铺已经关闭,拉上了卷帘门。靠北京百货商店北侧的一条弄堂里,搬场工人们进进出出,小区门口停着大型搬场车。小区安保人员说,从1月中旬开始,小区动迁,居民们开始陆续搬家。
“帮我拿两只假领头”“我要一包蛤蜊油,再买三只线团”“要三只热水瓶瓶胆”“老师傅,钉被头的针有伐”“来个大号的汤婆子”……走进北京百货商店,店里店外人流依旧络绎不绝。不过,和上个月记者来采访时不同,柜台里、货架上的商品已经少了许多。
“这些天还会正常营业,哪天关门,真讲不清楚,不少商品已经卖断货了,但我们也不敢再进货了。”店长张乐华告诉记者,日前在静安区石门二路街道的牵线下,店方再次和房屋租赁方进行了接触,对方表示会向上进行反映,目前等待对方回复。
还在积极寻找门面“每天关门,头要回三回”
之所以要关门,是因为附近的地块旧改征收。去年12月中旬,张乐华收到一张通知,说是所租店面纳入了动迁征收范围,根据租赁合同,一旦房屋被征收,租赁合同即将提前终止,“通知我们一个月之内就搬离”。
“其实,我们也很感谢房东,以合适的价格租给我们二十多年,一直到现在。”张乐华表示,最近一段时间,他一边开着店,一边派人出去寻店面,“希望能延长点时间,当然最好是按照原先合同延续到5月份。缓冲的时间里,我们会积极寻找门面和处理货物,也望有关方面能给予帮助,关注老店难题,执行不失温度”。
张乐华说,现在是只出不进,卖掉一件商品,就是处理掉一个存货。“卖掉一样,我就减轻负担一点,卖掉的就是赚到了,到时候关掉之后,这些东西都要处理掉。开一天少一天,每天关门,头要回三回,要往后看一看。”张乐华十分感慨。
手里拿着《上海老年报》阿姨爷叔来赶“末班车”
和守着这家近70岁老店几十年的张乐华一样,最不舍的,还有特意来赶“末班车”的市民们。现场,几乎每位顾客在挑选、购买时,都会关切地询问“未来店会搬到哪里去”。还有不少阿姨爷叔,手里拿着《上海老年报》,“我看到报道特地赶过来的”。店铺里人头攒动,不少人手里攥着现金,这种场景在其他商店已经很难见到。
家住浦东金桥的张老伯一口气买了十只假领头,老伯不无感慨地说:“我年轻时就穿了,穿了几十年,有感情额!等到这爿店关了,我到哪里再能买得到这些东西呢?”
家住松江高登山路的张老伯和老伴姚阿姨从家里出发,一路上公交加地铁,花费两个多小时特意赶到店里,老夫妻俩买了两只假领头,也幸运地买到了当天店里最后三罐百雀羚。“这种传统百货很受老年人欢迎,许多老物件像假领头,现在外面根本买不到,希望这种店不要关,要继续下去。”老夫妻颇为不舍地说。
一边是热情又怀旧的新老顾客,一边是不知出路在哪里的店铺,忙到下午两点钟还顾不上吃午饭的张乐华很是感慨,他告诉记者,从学徒做到店长,他和北京百货商店相伴了几十年,伴着老店坚守到现在,也看到顾客们始终不离不弃。他说:“我心里一直有两个心愿,一是希望这家店能够继续下去,不要一关了之,另外是希望找到年轻的‘接班人’,我愿意带他,让老底子的百货能够在这个城市里传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