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博东馆将分三步逐步开放,2月2日“青铜展厅”试开放

首展邂逅三星堆

2024-01-09    作者:本报记者 吴 玮

010929.jpg

 

 历时6年多打造的上海博物馆东馆就要开放了!记者从18日召开的上海博物馆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上博东馆将分三步逐步开放——22日,东馆“青铜展厅”试开放,“何以中国”文物考古大展系列第三展“星耀中国——三星堆·金沙古蜀文明展”同步开启。至今年6月底前,东馆开放面积将达到展陈空间的80%11月底前将实现全面开放。

 

上博东馆即将掀开面纱

 

 位于浦东新区世纪大道1952号的上博东馆,东临丁香路,西至杨高南路,与上海科技馆、上海图书馆东馆、东方艺术中心等文化设施形成文化集聚效应。东馆建设占地面积约460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为113200平方米,其中地上建筑6层,地下建筑2层。

 在建筑设计上,东馆整体呈矩形,造型简洁大气,局部外立面用大理石蜿蜒包裹宛如大海波涛起伏,既暗合上海这座城市“通江达海”的特殊性,也象征着上海“海纳百川”“勇立潮头”的精气神。东馆强调开放性与共享性,每个楼层都有落地玻璃、平台或户外区域,引入自然光线,让建筑呼吸,让观众“透气”,让博物馆内部的展览和上海这座城市的最美景观融为一体。

 在功能布局上,东馆建筑空间分为陈列展示区、公共服务区和配套功能区,各占约三分之一。考虑到参观将是一个“体力活”,为此东馆特别强调体验性与舒适性。每个楼层都规划有观众休憩区以及购物或餐饮区,咖啡、茶饮、中餐、西餐等,满足观众多样化的需求,并配套有无障碍设施设备、母婴室、第三卫生间、大件行李存放等人性化服务。

 

珍贵文物展陈比例提高

 

 东馆陈列展示区总面积约3.36万平方米,馆内共设20个展厅和互动体验空间,包含文物类常设展13个、互动体验空间4个、特展厅3个。珍贵文物的展出比例,将从人民广场馆的4%左右提高到东馆的10.5%

 其中,青铜馆、书法馆、绘画馆、印章馆是海内外唯一的常设通史陈列,陶瓷馆、货币馆也是海内外体系最完整的通史陈列之一,另外还有雕塑馆、玉器馆等八个常设展厅,堪称八部“中国古代艺术史教科书”。

 “中国古代青铜器”陈列将从22日起率先进入试开放。与人民广场馆舍相比,东馆的青铜展厅在板块结构、板块内容、单元说明和器类说明、展品等方面皆进行了调整与升级。青铜器制作技术板块增加了多种技术手段内容,辅以多媒体视频、互动游戏、专题展示等,向观众直观阐释更多相关知识点。

 

三星堆、古埃及来了

 

 东馆“青铜展厅”试开放的同时,在东馆第一和第二特展厅将重磅推出“何以中国”文物考古大展系列第三展“星耀中国——三星堆·金沙古蜀文明展”,在第三特展厅推出“邂逅三星堆12K数字艺术展”等。此次展览,上博携手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四川广汉三星堆博物馆、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共同主办,并向全国28家文博考古机构借展,共展出363件文物,汇集最新考古发现,是迄今为止古蜀文明考古出土文物在四川省外最大规模和最大规格的展览。展览分“天行乾道”“地势坤物”“人和明德”三大主题。其中,从成都金沙遗址祭祀区出土的良渚文化“十节玉琮”也将在3000多年后首次“回归故里”。

 在一系列令人期待的展览中,上博人民广场馆将在暑假期间带来“金字塔之巅:古埃及文明大展”,这是有史以来全球最大规模、亚洲最高等级的古埃及文物出境展。同期将改造人民广场馆的三个展厅,在3000平方米的空间呈现近500800件古埃及文物。展品主要来自埃及国家博物馆、卢克索博物馆等,以及最新一批考古出土文物,展览中95%以上的埃及文物均为首次来到亚洲。

 

■链接

 

 至6月底前,东馆将开放除“中国历代书法馆”“中国历代绘画馆”“赵朴初书法艺术馆”“海上书画馆”以外的其他所有展厅与互动体验空间,预约限额每天2万人次。11月底前,实现全面开放,限额最多每天3万人次。

 开放时间为10:0018:0017:00后停止入场),周二闭馆(国定节假日除外)。将采取分时段实名预约制和限流措施(每天8000人次),此外,馆方将根据试运营情况及观众访问量的变化,及时采取延长开放服务等举措来满足参观需求。

 观众可提前7(含当日)通过“上海博物馆参观预约”微信小程序进行预约,并了解具体参观政策。注意区分东馆(世纪大道1952号)和人民广场馆(人民大道2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