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个公交站大变样 老年人出行更便捷

2023-12-15    作者:本报记者 彭 玥

121422.jpg

 

铺设全龄友好步道、增设无障碍坡道、打造“港湾式”车站……最近,很多市民发现,沪上一些公交车站以及附近道路都发生了不小的变化,体验后的老年乘客表示,上下车更便捷了,候车更安全了。为打造老年友好型出行环境,提升老年人的出行体验,目前,本市已完成92个公共汽电车站台适老化改造。

 

变化1  全龄友好步道+无障碍坡道“推轮椅方便多了!”

 

在黄浦区,重庆南路南昌路、徐家汇路泰康路沿线铺设了全龄友好步道,与中华路西侧(方浜中路-方斜路)的公交站点进行无障碍衔接,并在站台上下客处增设了弧形扶手,方便老人上下车。此外,过街进出口坡道采用标准化预制拼装一体成型无障碍坡道,与上街沿零高差,方便轮椅推行。改造后的全龄友好步道和无障碍坡道路面抗滑性好、耐久性强、脚感舒适,明亮的黄色便于弱视者辨识。

正在等车的王阿姨说:“以前乘车上上下下蛮吃力的,现在的道路都是有坡度的,走起来方便多了。以后推着轮椅带我90岁的老妈出来乘车,也不担心了。”

考虑到老年乘客的出行需要,青浦区的漕盈路盈绿路公交站也对两个站台以及人行道的缘石坡道、盲道进行了升级改造,提高了候车区域平整度,实现人行道与站台之间无障碍的有效衔接,从而照顾到残障人士、老年群体的出行需求。

 

变化2  增设站前人行等待区“不担心被电瓶车撞了”

 

家住长宁区的张阿姨对家附近的中山公园长宁路公交站改造深有感触。从位于人行道一侧的公交站牌走到公交车停靠点,需要横穿非机动车道,不少赶着上车的乘客都有过被电动车剐蹭的经历,“每次等车时,不仅要看公交车,还要看有没有电瓶车和自行车横穿过来,速度太快的话要先等他们过去,否则要被撞。”

如今,该站点增加了站前人行等待区,即在公交车停靠点和非机动车道之间增设了一座“候车岛”,乘客可提前站上去等待,保障乘客尤其是老年乘客上下车安全。张阿姨觉得,有了这个等候区,上下车放心多了,“不用担心急着上车被电瓶车撞到”。

 

变化3  打造“港湾式”车站公交车进站不影响其他车

 

位于普陀区长寿公园门口的长寿路西康路站也大变样。这个站点汇聚了7条公交线路,高峰时段上下客比较集中,相关部门将该站台改造为“港湾式”车站,避免了上下车的乘客与非机动车交汇产生的安全隐患,同步对公交站点的地面平整度、周边环境进行了提升。同样进行了“港湾式”车站改造的还有金山区的龙胜东路公交站等。

据悉,“港湾式”公交站,借鉴港口停靠船舶模式,将城市道路旁的公交站台设计成弧形“向内凹”的形状,公交车进站停靠时不会影响其他车辆通行,既畅通了道路,也为乘客上下车提供了安全保障。

 

 

“拍手叫好”之外,还能做得更好

 

一段步道、一个标志、一排扶手、一个坡道……体现在细微之处的适老化改造已悄然走进市民的生活,很多市民对改造“拍手叫好”。据介绍,目前,本市已完成92个公共汽电车站台适老化改造,包括12个公交站台品质提升项目、30处公交“港湾式”车站改造项目、50个人行道与公交站台无障碍衔接改造项目。

不过,在采访中,记者也注意到,新设施、新设计落地后,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比如,全龄友好步道个别路段被共享单车“拦腰折断”,还有电瓶车在步道上行驶的现象。市民杨老伯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希望相关部门能加强监管,让适老化设施更好地发挥作用。

上海市道路运输管理局表示,下一步,本市将统筹公交站点品质提升、人行道品质提升、“港湾式”车站改造等任务清单,按照《无障碍公交站台设计指南》《人行道品质提升技术指南》《上海市城市道路精细化管理导则》等分类推进、同步实施公共汽电车站台的适老化改造,使道路设施更有“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