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小时开放、服务细节提升……明年本市计划再完成约1200座公厕适老适幼化改造

公厕小改造 如厕有温度

2023-11-29    作者:本报记者 吴 玮

一段扶手、一处坡道、一个SOS按钮、一座儿童洗手盆,经过适老适幼化改造,老人孩子如厕更便利、安全;越来越多的公共厕所24小时开放,为夜间奔波的外卖小哥、出租车司机打开“方便”之门;冬天洗手有热水、日常供应免费厕纸……这些发生在公厕里的细小变化,体现着城市的温暖。据市绿化市容局最新统计,今年本市已累计完成227座公厕适老适幼化改造,1003座公厕实现24小时开放,而最新上榜的“最美厕所”“特色厕所”,不仅颜值高,服务更为贴心。


一老一小如厕更安全暖心


从大沽路步入延安中路绿地公园,中式庭院风格的公共厕所,掩映在秋日的一片缤纷色彩中。每一个厕间安装了助力扶手,公厕中的第三卫生间里,有成人座椅和宝宝座椅,还安装了供宝妈使用的婴儿板。户外的公共洗手台设置了便于孩子洗手的低洗手盆,也装上了适老化的助力扶手。打开水龙头,温暖的水流令人感到舒适。

“天气好的话,天天带孩子来公园玩,这里的厕所有专门给孩子换尿布的地方,对我们来说,真的很方便。”家住附近的刘阿姨说着,推着婴儿车,带着十个月大的外孙女在公园里遛弯。住在成都北路的吴老伯和老伴是公园常客,他们说,现在公园公厕改造后,对老年人十分友好,通过电子显示屏可以看到哪间空着,而且随处可见的扶手能“借把力”,更加安全。

今年,为推动加强新时代老龄工作和建设城市儿童友好空间,市委、市政府将“环卫公厕适老化适幼化改造”列为为民办实事项目,计划完成200座环卫公厕适老化适幼化改造,其中改造完成不少于16座样板公厕。为此,全市各区环卫行业主管部门结合各公厕实际情况,通过广泛征求市民意见建议,新建或改造现有公厕,提高了老年人和儿童如厕的安全便利程度。

改造后的227座环卫公厕不仅在厕内布局和服务功能上各具匠心,更在细节中处处体现出对“一老一小”的关怀。如静安区加装了全流程通行扶手,为洗手盆增设防撞贴,免费提供轮椅、手杖、助行器等。闵行区完成了15座公厕的适老适幼化改造,拓宽公厕大门,加装安全扶手、防撞条、厕位紧急呼叫按钮,配置轮椅、助行器、手杖“三件套”。


夜间开放,打开“方便”之门


除了适老适幼化改造之外,公园绿地、街头巷尾的公厕正在细节处悄然提升。今年,全市2900多座环卫公厕中,已有1003座环卫公厕实现24小时开放,另有44座延长开放时间,即从每天常规开放16小时延长至17小时以上。

夜晚11点多,位于曹家渡绿岛口袋公园旁的流动公厕人来人往,该公厕位于万航渡路长宁路口,周边有不少营业至深夜甚至24小时营业的餐饮店。为顾客、餐饮店员、外卖配送员,以及等候接单的出租车、网约车司机等提供方便。一位“饿了么”外卖小哥说,平时如厕对他们来说真是个问题,尤其是夜里,商场关闭,公厕更少了。“晚上路过这里,都会在这边方便一下,有个24小时开放的厕所确实挺好的”。

据了解,静安区目前已有20多家公厕实行24小时开放,为了保洁需求,制定了夜间服务操作手册,根据人流量,要求保洁员与公厕数量配比不低于1:5的比例,对夜间开放公厕进行保洁,及时补充厕纸与洗手液,为夜归人留下一扇“方便”之门。徐汇区的公厕从11月中旬开始全面实现了24小时开放,开放形式也是因地制宜,有的整座开放,有的如肇嘉浜路天平路公厕巧妙利用内外门,实现部分厕间夜间开放。


细节提升,处处感受“温度”


在中兴公园的儿童乐园边,一座改造一新的公厕已投入使用。公厕共有4个第三卫生间,均配备适合孩子使用的高低洗手盆、儿童坐便器、折叠式儿童安全座椅,台盆和坐便器边都装上了扶手及紧急按钮。管理室中,还贴心地配了轮椅、助步器及老人手杖“三件套”。

值得一提的是,公厕“前台”醒目地摆放着一个铁盒,放着厕纸,供免费取用。现场的保洁员说,这个公厕临近地铁站和居民区,客流量大,平时每天约1500人次,周末接近2000人次,且使用者中老人孩子占了七八成。“除了适老适幼化改造,我们免费提供厕纸,这个很受大家欢迎的,我们保洁时也会‘盯’着,一旦纸少了、没了,就及时添加。”保洁员表示。

目前本市2500多座有专人看管的公厕都免费提供厕纸。此外,1300多座公厕已设置冬季热水洗手。而针对部分女厕男厕使用不均衡的情况,全市公厕也在逐步优化男女厕位比,探索设置“可变式厕位”,配建第三卫生间700多座。最近公布的“最美厕所”“特色厕所”,除适老化适幼化设施配置以外,在智能化管理、“可变式厕位”、动态补给厕所用品等方面显得更为突出和完善。

据市绿化市容局介绍,明年本市将继续推进公厕适老适幼化改造项目,计划再改造约1200座,计划用三年时间,使公厕“适老适幼化改造”全覆盖至上海2900多座公厕。同时,通过提升保洁技术、服务能级等方面,让市民游客“方便”更方便,如厕有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