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上海医保部门与美团、饿了么两大电商平台合作,试点互联网药店医保支付工作。最近,已有不少细心的市民发现,在两大外卖平台的购药专区内,部分药店及药品已经被打上了蓝色“医保”字样,选择相应药品即可用医保个人账户基金购买。那么,外卖买药如何用医保支付?药品价格是否有变化?
外卖买药,医保支付
前几天,气温骤降,徐阿婆有点感冒。但家里的常用感冒药已经过期了,去附近药店买药也不太方便,来回需半个小时。于是,徐阿婆将需要的药品清单发给了女儿,打算等女儿下班时顺路去买药。没想到,20分钟后,徐阿婆就收到了女儿外卖点单购买的药品。“外卖买药太贵了,侬又乱花钞票了。”徐阿婆本以为,女儿全额自费购买药品不合算,却听说女儿只支付了不到5元。“啊?怎么这么便宜?医保也能付啊?你回来帮我也弄弄,这个适合阿拉老年人。”
徐阿婆表示,家里常备的一些药品,像是布洛芬缓释胶囊、双黄连口服液、三九胃泰颗粒等一般都在家附近的药店购买,而慢病用药则每月一次去医院配,“如果是临时急用的,外卖平台上买更快更方便,现在能用医保支付就更好了”。
更多药店,年底加入
2021年7月,国家医保局发布的《关于优化医保领域便民服务的意见》中指出:要积极推进“互联网+医疗服务”,按照线上线下公平的原则和医保支付政策,探索信息共享,实现处方流转、在线支付结算、送药上门一体化服务。此前,在互联网平台用医保买药的做法,沈阳、合肥、烟台等多地都有过尝试,10月19日,上海也正式开始试点。开通医保支付后,每天的订单量不少。外卖员小华告诉记者,每天的配送订单中,有二三十单都是购药订单,常跑的药店有五六家。“医保支付的顾客主要以购买感冒咳嗽药或肠胃用药为主,大部分是急用药。”药店相关人员表示,医保消费人群的服务半径,可以覆盖周边3到5公里的范围。
据了解,出于用药安全等方面的考虑,目前线上可用医保支付的仅限于非处方药品,约有七八百种。此外,上海目前支持互联网医保买药的定点药店有48家,相对集中在市区,据悉,到12月底,预计将增加至数百家药店。相关专家表示,互联网刷医保购药是方便参保市民的好举措,但风险也会伴随着新技术的应用而产生,对于医保资金的合理使用和参保人员信息的保护等问题,相关部门还需加强监管。
■记者体验
饿了么、美团平台刷医保买药
目前,上海医保部门与美团、饿了么两大电商平台合作,试点互联网药店医保支付工作。两大平台的48家药店开通了该功能,可以用医保个人账户基金购买大部分的非处方药品。那么,市民如何使用线上医保支付?价格是否有变化呢?记者在两大平台上进行了实测。
在饿了么平台的“买药”界面内,出现了一个“医保专区”新按钮,点击进入后,有“家中常备”“其他用药”等专区,各专区内还分设了“感冒咳嗽”“优先药品”“儿科用药”“消化用药”“外科用药”“风湿关节”等板块,每个板块内都有可用医保支付的药品推荐。页面最下方还专设了“如何使用线上医保支付”的功能介绍,为首次使用的用户提供了详细流程。
在该页面上选择所需的药品加入购物车,在结算环节时会出现“选择医保支付”的按钮,点击该按钮则转入“医保支付实名认证”环节,上海本地参保的医保通过认证后,在支付方式中即可选择“医保支付”,随后,页面便会自动核算药品价格。记者选购了泰诺和新必奇两款药品,使用医保支付前,药费、打包费及配送费共计39.7元,使用医保支付后,自费部分为21.7元。值得注意的是,该平台“医保专区”推荐药品分属不同药店,消费者选购时很可能会出现若干个订单,为了避免多店下单,可在“买药”界面内下拉菜单选择标有“医保支付”的药店进行统一选购。
在美团外卖平台的“看病买药”界面内,在“搜索”框输入“医保”字样搜索,或在该界面下拉菜单中,都可找到店标右上角标有蓝色“医保”字样的药店。进入药店后,左上角标有“医保”的药品皆可用医保支付。选购所需药品并提交订单后,页面出现支付方式选择,其中“医保支付”下方会出现医保预估支付价格,随后同样进入“医保认证”环节,通过认证后,系统自动核算价格,消费者再支付自费部分。
记者在该平台选购了三金桂林西瓜霜、芬必得、连花清瘟胶囊、达克宁四款药品,使用医保支付前,药费、打包费及配送费共计52.15元,使用医保支付后,自费部分仅需3.12元。上海本地参保市民足不出户,即可享受医保待遇。